一、高温闷棚防治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注意啥(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静[1](2021)在《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环境影响因子与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对黄瓜叶片造成严重的感染,进而影响整株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黄瓜减产,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阐述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侵染循环、危害特征)、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湿度、结露时长)及防治技术(抗病品种的选育、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黄瓜种植提供参考。
马春花,朱小江[2](2021)在《黄瓜霜霉病减施农药防控技术》文中指出本文在研究掌握黄瓜霜霉病流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利用现有设施条件,人为创造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和生态调控措施,可以达到少用农药和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张妍[3](2020)在《环境温湿度与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侵染和潜育阶段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是影响黄瓜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吸取寄主的营养与寄主建立关系后破坏叶片内部组织结构,进而到达发病前的潜育阶段,叶片处于潜育阶段时病原与寄主共同生存。温室中的温度和结露时长等环境因子影响病菌进入潜育阶段后能否发病,因此在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过程中,探究环境因子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十分重要。本试验以黄瓜易感病品种‘长春蜜刺’为试验材料,利用X射线三维显微镜成像技术观察霜霉病菌侵染过程中叶片内部组织的变化,同时测量接菌叶片与未接菌叶片的气孔导度、叶片温差和孔隙结构,确定黄瓜霜霉病菌的潜育阶段。设置不同温度和结露时长相组合,通过测量接菌与未接菌的叶片的变化来判别霜霉病菌到达潜育阶段的时间,建立黄瓜霜霉病预警系统来进行霜霉病发生的预测。有关研究结果如下:在温度23℃、湿度100%、结露时间8h、光照12h黑暗12h,霜霉病菌侵染不同时间的条件下,霜霉病接菌后的68-74h,黄瓜叶片出现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差异的显着变化,此时霜霉病菌侵染进入叶片内部组织造成黄瓜叶片处于发病前的潜育阶段。在X射线三维显微镜观察下发现,菌丝在接菌后的68-70h侵染至叶片厚度的75%(第60/80层)并造成孔隙结构的降低,此时叶片进入潜育阶段。利用X射线三维显微镜不仅可以观察叶片整体的结构,还能将内部结构进行分割;精确定位病菌侵染的时间段,侵染位置,以及潜育阶段的时间,为病菌侵染叶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湿度为100%时,温度显着影响接菌叶片能否进入潜育阶段,此时结露时长与潜育阶段相关性差;接菌叶片进入潜育阶段最低的温度是14℃,所需要的结露时长是5h;低温12℃5h和连续3d高温变温30、40℃2h,都能对霜霉病起到抑制作用。在低温条件下,孢子囊未能萌发,叶片不能进入育阶段。在连续高温条件下,接菌叶片与未接菌叶片相比,温度呈低-高-低状态,是接菌潜的叶片虽进入潜育阶段,但长时间高温抑制了病害的进一发生。高温持续80-84h会阻碍叶片进入潜育阶段,降低霜霉病发生概率,因此,在生产当中可以利用低温或高温处理的方式,降低黄瓜患霜霉病的概率,具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利用不同温度和结露时长对黄瓜霜霉病潜育阶段的影响,将收集的环境数据输入编写的程序当中,建立有关黄瓜霜霉病的预警系统。在将温室内的环境输入该系统中,系统可以自动判别该环境下,黄瓜霜霉病是否有发生的可能性,若达到了预警标准将会提醒用户进行通风或者高温闷棚处理,减少霜霉病的发生,黄瓜霜霉病预警系统有运行简便、容易操作、实时性强的优点,在生产中可有效的降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
刘鉴[4](2020)在《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润时间横向分布估测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叶片湿润时间(LWD)是植物病害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之一,它与许多叶部病原菌的侵染有关,影响病原侵染和发育速率,为了估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润时间的横向分布和准确地预测黄瓜霜霉病初侵染发生的时间和方位,本研究于2019年3月和9月在北京两个不同类型的温室(小汤山温室和房山温室)内按照棋盘格法设置9个采样点部署温湿光传感器和目测叶片湿润时间,每隔1h采集一次数据,定植前在小汤山温室和房山温室内中央位置距地面1m处各安装1台吸入型孢子囊捕捉仪,在每个采样点上设置1个霜霉病调查点,房山温室调查时间为9月9日,小汤山温室从4月1日开始,接种方式为自然接种。采用相对湿度经验模型(RHM)和BP神经网络模型(BPNN)对叶片湿润时间进行定量估算分析,将BPNN估算的叶片湿润时间作为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警模型的输入,预测温室内各方位初侵染发生的时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PNN在两个温室的试验条件下获得了相似的结果,比RHM估算叶片湿润时间更准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81h和1.61h,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0和1.87,决定系数系数分别为0.87和0.85;晴天和多云天气条件下,叶片湿润时间的空间分布总体规律是南部>中部>北部,南面是叶片湿润平均时间(12.17h·d-1)最长的区域;由东向西方向上,叶片湿润时间的空间分布总体规律是东部>西部>中部,中部是叶片湿润平均时间(4.83h·d-1)最短的区域;雨天的叶片湿润平均时间比晴天和多云长,春季和秋季分别为17.15和17.41h·d-1。这些变化和差异对温室黄瓜种群横向尺度的叶片湿润时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与大多数高湿性黄瓜病害的发生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提出的区域化分析温室内叶片湿润时间的方法,可以为模拟日光温室叶片湿润时间的空间分布提供参考。(2)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预测显症日期与实际观测显症日期一致,平均绝对误差在1d左右,决定系数为0.98,约登指数为0.98。说明,建立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能够对温室内各方位初侵染和显症发生的时间进行准确地预测,可以为温室黄瓜霜霉病的管理提供依据,对控制病害流行和减少农药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明远[5](2020)在《黄瓜霜霉病——一个古老又现实的病害》文中研究指明有人说蔬菜上有1000多种病害[1],但有些病害只是昙花一现,只发生了一段时间,随着发生条件的变化,已逐渐地消失了。而有些病害则是从19世纪发生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不注意防治,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最典型的是黄瓜霜霉病。
于梦竹[6](2020)在《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产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种植面积约1.8万公顷。伴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设施蔬菜生产区各种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目前化学药剂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手段,加之种植户缺乏科学用药的相关知识,导致盲目用药现象普遍发生,不仅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造成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为了促进瓦房店市设施蔬菜健康有序的发展,科学指导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生产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计划,提高防控效果,作者通过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和田间试验,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品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在示范区进行示范,总结了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提出了适用于瓦房店市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以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和豆科为主,茄科作物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有黄瓜、葫芦瓜,十字花科有油菜、白菜,豆科的四季豆、豇豆、芸豆等。通过20172019年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的调查,共调查鉴定了77种病虫害,其中番茄28种、茄子10种、辣椒12种、菜豆8种、黄瓜19种,同时明确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并且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在蔬菜病害方面,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根结线虫病、辣椒病毒病和黄瓜霜霉病等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应作为重点防控的病害;在蔬菜虫害方面,斑潜蝇、温室白粉虱、蓟马和蚜虫是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防控的重点。2.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105亿cfu/g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可达80.48%,91.59%和88.71%,对作物安全无药害;0.5%香菇多糖水剂18.75g/hm2和26.25g/hm2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22%和76.27%;0.5%香菇多糖水剂有效成分用量26.25g/hm2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78.90%,可作为生产无公害番茄和辣椒防治病毒病的首选药剂。在温室内施用复合微生物酵素,对防治辣椒根腐病具有明显效果,在苗期至初花期防效达82.92%,在辣椒定殖时采用100倍药液灌根的方法进行施药,药液用量350 m L/株。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明显差异,在温室白粉虱始发期放蜂,最佳放蜂数量为225000和300000头/hm2,连续放蜂4次。试验表明在害虫盛发期前使用色板防治温室害虫效果显着,黄板可有效减少白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的种群数量,蓝板可有效减少蓟马的种群数量。3.优化集成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科学使用化学药剂有机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应用,提高了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提升了蔬菜质量,同时减少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示范区的集成效益。
张红梅,金海军,杨学科,丁小涛,崔佳维,卜立君,余纪柱[7](2019)在《黄瓜植株对高温闷棚的生理响应》文中提出以欧洲类型短黄瓜‘春秋王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温闷棚条件下黄瓜植株的光合参数、生理指标和病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温闷棚后,黄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蒸腾速率(Tr)增加,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变化不大;黄瓜植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明显,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增加幅度较小;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在高温闷棚后有所增加;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病情指数在高温闷棚后有所降低。可见,高温闷棚可以提高植株防御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效清除活性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从而增强植株对病菌的抵抗能力。
纪涛[8](2018)在《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发病概率的预测模型,在即将发生病害前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在病害发生的初期及时预警反馈信息,从而降低农药、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方法】根据田间调查试验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因子进行筛选。并基于Meta-analysis的原理,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收集有关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害的现有知识和数据,用于模型开发。运用数理统计回归的方法,以病害发生情况为因变量,以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为自变量,利用统计分析软件Origin pro 8.0中的非线性拟合过程,构建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模型。将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病害发生情况对比,并对模型拟合效果、预测质量、预测概率进行验证。【结果】基于田间调查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14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因子中,筛选出了反映湿度综合信息、温度综合信息和温室管理措施的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0.76%;根据前人的生产经验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构建了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阶段经验模型:(ⅰ)RH≥80%的累积时间达到200h左右;(ⅱ)夜间RH≥83%,夜间温度介于15-20℃;(ⅲ)若夜间或傍晚灌溉,增加发病几率;满足以上条件,病害将会在3 d内发生;使用2006-2007年发病数据对以上预测规则验证,平均偏差在1天左右,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性较高。利用文献数据,构建了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机理模型:(ⅰ)以叶片湿润时间和该时段内的平均气温为主导因子的侵染条件模型;(ⅱ)以气温为驱动因子的潜育期模型;(ⅲ)以叶片湿润时间和温度为参数的侵染严重度模型。并以2006-2009年以及2017年的实际生产试验作为模型的验证数据,采用对比检验、回归分析、Kappa检验和贝叶斯定理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病情况一致;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预测平均偏差在2-3天,能够提供早于实际发病日的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预测病害发生,实际病害也发生(阳性预测)的概率为98%。【结论】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构建了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阶段染经验模型;同时基于文献荟萃分析的原理分别构建了日光温室霜霉病初侵染机理模型,对侵染时间、显症时间和侵染严重度做出预测。经多年数据验证,模型输出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性较好,对显症时间的预测准确率较高,该研究能够为温室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和减少施药提供依据。
王淑萍[9](2017)在《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文中指出由于日光温室内高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土壤连作等致使黄瓜霜霉病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尤其在高温高湿季节,在适宜发病条件下,中心病株发病后几天内即可蔓延到全棚。病斑连成片,叶片干枯,甚至提前拉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85%以上,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本文通过对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症状及其发病规律的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办法和措施。
王芳丽[10](2015)在《静宁县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文中提出静宁县日光温室黄瓜年均栽培面积为400 hm2,黄瓜霜霉病是该县日光温室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病和蔓延由品种差异、温、湿度条件、栽培管理不科学等因素造成。选用抗病品种,控制温、湿度,科学栽培管理,使用抗病品种和烟剂、粉尘剂以及药剂喷雾为主的农业、化学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二、高温闷棚防治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注意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温闷棚防治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注意啥(论文提纲范文)
(1)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环境影响因子与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 |
1.1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 |
1.2 黄瓜霜霉病的侵染循环 |
1.3 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特征 |
2 黄瓜霜霉病环境影响因子 |
2.1 温度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2.2 湿度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2.3 结露时长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3 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
3.1 抗病品种的培育 |
3.2 生态防治 |
3.3 生物防治 |
3.4 化学防治 |
(2)黄瓜霜霉病减施农药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用抗病品种 |
二、清洁田园 |
三、实行合理轮作 |
四、培育健康种苗 |
五、土壤杀菌消毒 |
(一)施肥整地灌水 |
(二)覆膜 |
(三)通风晾晒 |
六、生态调控 |
(一)准备温度计和湿度计 |
(二)温度和湿度调控 |
七、高温高湿闷棚 |
(一)选择时期 |
(二)喷洒生长调节剂 |
(三)灌水 |
(四)闷棚 |
(五)通风 |
八、配合助剂喷雾法 |
(3)环境温湿度与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侵染和潜育阶段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霜霉病的生物学特性 |
1.1.1 霜霉病的病原菌 |
1.1.2 霜霉病的侵染循环 |
1.1.3 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特征 |
1.2 潜育期的相关研究 |
1.3 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
1.3.1 化学防治 |
1.3.2 抗病品种的培育 |
1.3.3 农业防治 |
1.3.4 生态防治 |
1.4 环境因子对霜霉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
1.4.1 温度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1.4.2 湿度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1.4.3 结露时长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1.4.4 其他因子对黄瓜霜霉病发病的研究 |
1.5 霜霉病预测、防治相关的研究 |
1.6 X射线显微镜的应用范围 |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黄瓜叶片的获取 |
2.1.2 试验接种用黄瓜霜霉病菌的获取 |
2.2 试验地点 |
2.3 试验设计与测定指标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黄瓜霜霉病完成侵染的无损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
3.1.1 病菌侵染后叶片气孔导度和温度差异的变化 |
3.1.2 X射线三维显微镜下病菌侵染过程中叶片孔隙结构的变化 |
3.1.3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过程的X射线三维显微成像观察面孔率的变化 |
3.2 不同环境条件对黄瓜霜霉病潜育阶段的影响 |
3.2.1 不同温度、结露时长下霜霉病潜育阶段及预测模型 |
3.2.2 霜霉病进入潜育阶段的最低温度 |
3.2.3 低温条件对黄瓜霜霉病潜育阶段的影响 |
3.2.4 高温变温30℃、40℃对黄瓜霜霉病发病的影响 |
3.2.5 结露时长对黄瓜霜霉病潜育阶段有累积作用 |
3.3 黄瓜霜霉病预警系统的建立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4.2.1 黄瓜霜霉病侵染下,叶片内部组织的变化 |
4.2.2 不同环境条件对霜霉病的潜育阶段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4)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润时间横向分布估测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Acronyms and Symbols) |
第一章 前言 |
1.1 黄瓜霜霉病病原生物学 |
1.1.1 病原生物学 |
1.1.2 空间传播 |
1.1.3 病害防治 |
1.2 黄瓜霜霉病模型研究进展 |
1.2.1 基于环境条件的黄瓜霜霉病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
1.2.2 基于病原监测的霜霉病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
1.3 叶片湿润时间模型的研究进展 |
1.3.1 叶片湿润的原因 |
1.3.2 物理模型 |
1.3.3 经验模型 |
1.4 本研究目的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田间试验场地与材料 |
2.2 数据采集 |
2.2.1 环境数据采集 |
2.2.2 叶片湿润时间的测量方法 |
2.2.3 病原数据采集 |
2.2.4 病害调查 |
2.3 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构建 |
2.4 样本选取 |
2.5 模型评估 |
2.5.1 神经网络模型 |
2.5.2 黄瓜霜霉病初侵染模型 |
2.6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考虑日光温室空间异质性的黄瓜叶片湿润时间预测模型研究 |
3.1.1 模型的构建 |
3.1.2 叶片湿润判断结果 |
3.1.3 叶片湿润时间估算模型的效果评估 |
3.1.4 不同天气和位置对叶片湿润时间的影响 |
3.2 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研究 |
3.2.1 模型构建 |
3.2.2 孢子囊数量分析 |
3.2.3 小汤山温室模型输出结果 |
3.2.4 房山温室模型输出结果 |
3.2.5 统计指标分析 |
3.2.6 回归分析验证 |
第四章 讨论 |
4.1 考虑空间异质性的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润时间模型研究 |
4.2 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黄瓜霜霉病——一个古老又现实的病害(论文提纲范文)
危害症状 |
危害病原 |
发生规律 |
防治方法 |
◎ 选用抗病品种 |
◎ 栽培防治 |
改进育苗和管理方式 |
种植方式的优化 |
棚室温湿度的调控 |
(1)利用放风改变棚室温湿度防治黄瓜霜霉病。 |
(2)高温闷棚。 |
(3)补充二氧化碳。 |
加强水肥管理 |
◎ 药剂防治 |
(6)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及病虫害防治现状 |
1.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概况 |
1.1.1 瓦房店市农业用地情况 |
1.1.2 瓦房店市自然条件概况 |
1.1.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生产概况 |
1.1.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前景 |
1.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研究现状 |
1.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
1.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 |
1.3 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1 绿色防控体系关键技术 |
1.3.2 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应用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瓦房店市主要设施蔬菜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
2.1 研究方法 |
2.1.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 |
2.1.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害种类调查 |
2.1.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种类调查 |
2.1.4 危害程度统计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类及种植情况 |
2.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
2.2.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
2.2.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 |
2.2.5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虫害发生规律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瓦房店市主要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地点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
3.2.2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
3.2.3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
3.2.4 香菇多糖水剂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
3.2.5 香菇多糖水剂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
3.2.6 复合微生物酵素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
3.2.7 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
3.2.8 黄板对温室害虫的防治效果 |
3.2.9 蓝板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
4.1 研究方法 |
4.1.1 防控靶标 |
4.1.2 防控目标 |
4.1.3 防治原则 |
4.1.4 试验地点 |
4.1.5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
4.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效益 |
4.2.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效益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 |
5.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 |
5.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
5.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黄瓜植株对高温闷棚的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材料 |
1.2试验方法 |
1.2.1育苗及定植 |
1.2.2高温闷棚方法 |
1.2.3测定项目及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高温闷棚期间大棚内空气温度变化情况 |
2.2高温闷棚对黄瓜植株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2.3高温闷棚对黄瓜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4高温闷棚对黄瓜植株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2.5 高温闷棚前后大棚内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变化 |
3结论与讨论 |
(8)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病原生物学及发病症状 |
1.1.1 病原体特征 |
1.1.2 寄主范围 |
1.1.3 生理分化 |
1.1.4 典型症状 |
1.2 病害流行过程 |
1.2.1 初侵染来源 |
1.2.2 侵染机制 |
1.2.3 潜育显症 |
1.2.4 病斑产孢 |
1.2.5 分散与存活 |
1.3 管理与防治 |
1.3.1 生态防治 |
1.3.2 化学防治 |
1.3.3 培育抗病品种 |
1.3.4 病害预测 |
1.4 文献荟萃分析及其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应用 |
1.5 本研究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阶段关键预测因子筛选研究 |
2.1.1 材料 |
2.1.2 温室黄瓜种植 |
2.1.3 温室环境信息采集 |
2.1.4 霜霉病调查 |
2.1.5 数据记录 |
2.1.6 数据分析 |
2.1.7 经验模型的构建 |
2.1.8 模型验证 |
2.2 日光温室初侵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2.2.1 材料 |
2.2.2 建模数据来源 |
2.2.3 模型构建 |
2.2.4 模型验证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3.1 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因子筛选研究 |
3.1.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3.1.2 相关分析 |
3.1.3 主成分分析 |
3.1.4 经验模型构建 |
3.1.5 模型验证 |
3.2 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3.2.1 模型构建及描述 |
3.2.2 模型验证 |
第四章 讨论 |
4.1 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因子筛选研究 |
4.2 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关于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霜霉病的危害症状 |
1.1 幼苗子叶发病症状: |
1.2 成珠发病症状: |
2 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
3 防治措施 |
3.1 农业防治 |
3.2 生态防治 |
3.3 化学防治 |
(10)静宁县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静宁县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发病的主要特点 |
2 静宁县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
2.1 品种 |
2.2 温度、湿度 |
2.3 栽培管理 |
3 静宁县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
3.1 农业防治技术 |
3.2 化学防治 |
四、高温闷棚防治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注意啥(论文参考文献)
- [1]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环境影响因子与防治技术[J]. 孙玉静. 种业导刊, 2021(06)
- [2]黄瓜霜霉病减施农药防控技术[J]. 马春花,朱小江. 河南农业, 2021(23)
- [3]环境温湿度与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侵染和潜育阶段的关系[D]. 张妍.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4]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润时间横向分布估测与应用研究[D]. 刘鉴.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黄瓜霜霉病——一个古老又现实的病害[J]. 李明远. 蔬菜, 2020(05)
- [6]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于梦竹.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0)
- [7]黄瓜植株对高温闷棚的生理响应[J]. 张红梅,金海军,杨学科,丁小涛,崔佳维,卜立君,余纪柱. 上海农业学报, 2019(05)
- [8]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 纪涛. 石河子大学, 2018(01)
- [9]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王淑萍.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0)
- [10]静宁县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 王芳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