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育肥之路探索

羔羊育肥之路探索

一、羔羊育肥方式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丁赫[1](2021)在《基于瘤胃微生物宏基因和代谢组学解析沙葱降低羊肉中4-烷基支链脂肪酸沉积的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从沙葱粉在羔羊日粮中的添加比例和饲喂周期两方面入手,研究从2月龄刚断奶羔羊开始饲喂沙葱粉,经育肥试验后对其背最长肌4-烷基支链脂肪酸沉积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联合的研究方式,探究低膻味组沙葱粉对育肥羔羊瘤胃液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物组成特征的影响,最终将组学部分重要数据与4-烷基支链脂肪酸进行关联分析,明确与膻味支链脂肪酸相关的靶向微生物和代谢物。本论文主要包括6个试验,各试验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试验一:本试验旨在系统研究沙葱及其提取物对羔羊生产性能、生理功能和肉品质(重点研究其对与膻味相关的4-烷基支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的影响。随机选取32只体重相近的小尾寒羊羔羊,平均分为4组,各组饲喂日粮如下: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其余三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0 g/d/只沙葱粉、3.4 g/d/只沙葱粉水提物或2.8 g/d/只脂提物。结果表明:(1)饲喂羔羊沙葱粉及其提取物不会对肝脏和肾脏产生损伤;(2)沙葱粉及其提取物可以通过降低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来改善羊肉品质,并通过降低羊肉4-烷基支链脂肪酸含量来减小羊肉的膻味。试验二:基于试验一的结果,试验二假设日粮中添加沙葱粉可以显着性降低2月龄断奶羔羊背肌4-烷基支链脂肪酸的含量。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从沙葱粉在羔羊日粮中的添加比例和饲喂周期对羊肉4-烷基支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沙葱粉显着性降低2月龄羔羊背最长肌4-烷基支链脂肪酸含量的适宜添加浓度和饲喂周期。因素一为饲喂周期,包含沙葱粉长期饲喂(饲喂2月)和短期饲喂(仅育肥最后一月饲喂)两组;因素二为沙葱粉添加比例,按照基础日粮干物质基础,分别添加0.5%、1.0%和1.5%的沙葱粉,两因素共包含(各因素水平数2×3)6个处理。因此,本试验中共选取2月龄刚断奶羔羊56只,公母各半,平均分为7组(n=8),第1组为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其余组羔羊依据上述两因素设计方案随机平均分为6组。屠宰试验时取羔羊背最长肌,利用LC-MS联合检测羊肉4-烷基支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适宜量的沙葱粉可以显着降低羔羊背肌4-烷基支链脂肪酸的含量。同时研究表明通过缩短沙葱粉的饲喂周期达到既减少其饲喂成本,且降低膻味相关的4-烷基支链脂肪酸含量的方案不可行。(2)本试验中,推荐沙葱粉的添加量为日粮干物质基础的0.5%,且该浓度下饲喂周期为两月为理想的除膻饲喂模式。试验三:依据试验二结果可知,长期饲喂且添加浓度为0.5%组(Long ter m ALP(Allium Mongolicum Regel leaves powder)supplementation,L-ALP)两种4-烷基支链脂肪酸含量显着下降。因此,本试验主要通过宏基因组学检测LALP组瘤胃液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葱粉并非通过显着性改变瘤胃微生物多样性而影响羊肉4-烷基支链脂肪酸在羊肉肌内脂肪的沉积。(2)沙葱粉通过影响瘤胃核心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大小来影响羊肉4-烷基支链脂肪酸在羊肉肌内脂肪的沉积。试验四:本试验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沙葱粉长期饲喂组(L-ALP)瘤胃液代谢产物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长期饲喂沙葱粉影响到的脂类物质主要为脂类及脂类类似物,其中下调的物质有Antibiotic X 14889A,Docosapentaenoic acid(22n-6),D-Phosphatidylglycerol,Dehydrovomifoliol,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anone,2-Pentylfuran,和(3b,7b,22x)-Cucurbita-5,24-diene-3,7,23-triol-7-glucoside,剩余所研究范畴内物质均得到上调。试验五:本试验通过微生物检测代谢组学数据,经数据库(KEGG)比对,预测沙葱饲喂后羔羊瘤胃微生物代谢途径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L-ALP_Vs._CON代谢集中检测到的代谢产物参与的具有组间显着性差异(P<0.05)的通路有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p=0.0102)、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Arginine and proline metabolism,p=0.0113)、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p=0.0128)。试验六:本试验旨在对4-烷基支链脂肪酸和微生物物种与代谢物丰富度进行关联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重点研究揭示沙葱粉长期饲喂组(L-A LP)中可以作为反映支链脂肪酸含量的标志物(具体微生物和代谢物)。结果表明:(1)L-ALP组EOA的浓度主要与厚壁菌门分类下的物种(纤维分解菌)呈显着性正相关。(2)L-ALP组MOA和MNA浓度与部分产甲烷菌属存在显着性关联。(3)L-ALP组EOA和MOA与瘤胃液中并不常见的属水平原虫存在显着性关联。(4)L-ALP组MNA的瘤胃液代谢物标志物为Dehydrovomifoliol和Spermine,EOA的为Lyso PE(16:1(9Z)/0:0),MOA的为D-Urobilin。综上,沙葱粉可能影响瘤胃内部分氨基酸代谢通路,进而降低4-烷基支链脂肪酸的沉积。部分纤维分解菌属和产甲烷菌属可以作为支链脂肪酸的微生物标志物。低膻味组MNA的瘤胃液代谢物标志物为Dehydrovomifoliol和Spermi ne,EOA的为Lyso PE(16:1(9Z)/0:0),MOA的为D-Urobilin。

白雪[2](2021)在《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硒是反刍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硒可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调节机体抗氧化能力,还可通过合成多种硒蛋白或直接增强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方式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缺硒时补充硒也可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动物生产上使用的常见硒源多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纳米硒等,葡萄糖硒尚未广泛应用且鲜有研究报道,其在湖羊体内的吸收代谢和组织内沉积规律也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比和评估不同硒源(酵母硒、葡萄糖硒和亚硒酸钠)的不同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组织富硒规律、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科学生产富硒动物性产品、开发葡萄糖硒的应用潜力奠定理论基础。试验一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为评价葡萄糖硒在湖羊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比较不同硒源对于育肥湖羊抗氧化性能、组织硒沉积、生产性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差异,本试验挑选32只4月龄湖羊公羔(32.20±3.31 kg)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54 mg Se/kg DM,CON),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硒(0.8 mg Se/kg,0.8SY),基础日粮中添加葡萄糖硒(0.8 mg Se/kg,0.8SG),基础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0.8 mg Se/kg,0.8SS)。整个试验包括14 d预饲期和42 d正试期。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添加不同硒源对湖羊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但可提高血清抗氧化水平。添加SG和SS可分别延长肌肉货架期7.7 h和5.9 h,并显着上调GPX1的m RNA表达水平。添加有机硒(SG、SY)显着提高湖羊背最长肌、肾脏和毛发中的硒沉积量,上调GPX3和GPX4基因表达水平。由此可见,在湖羊生产中SG与SY作用相似,证明SG可作为新型硒源用于湖羊生产中。试验二饲粮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三个葡萄糖硒添加剂量,研究育肥湖羊抗氧化、组织硒沉积量、肉品质及货架期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筛选葡萄糖硒的适宜添加剂量,为湖羊生产中合理应用葡萄糖硒奠定理论基础。挑选24只4月龄湖羊公羔(32.13±3.58kg)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54 mg Se/kg DM,CON),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葡萄糖硒(0.8 mg Se/kg,0.8SG;1.2mg Se/kg,1.2SG)。整个试验包括14 d预饲期和42 d正试期。研究发现:与CON相比,不同水平的SG均可显着提高1-21 d湖羊日增重、背最长肌硒含量、上调GPX1和GPX3基因m RNA的表达量,降低血清MDA含量。0.8 mg/kg水平的SG可延长肌肉货架期6.8 h并显着降低肌肉MDA含量。上述结果表明,SG的两种添加剂量均可发挥积极作用,但从成本与效果的双重考虑下0.8 mg/kg SG添加剂量更适宜在湖羊生产中应用。试验三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8 mg/kg的酵母硒与亚硒酸钠均可使湖羊肌肉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以上,但亚硒酸钠有可能对动物产生毒性。为探索更节约成本及更为安全的富硒羊肉生产方式,本试验挑选24只4月龄湖羊公羔(31.99±3.60kg)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54 mg Se/kg DM,CON),基础日粮中添加低水平酵母硒和亚硒酸钠(0.4 mg Se/kg,0.4SY,0.4SS)。整个试验包括14 d预饲期和42 d正试期。结果显示:添加0.4 mg/kg SY和SS对育肥湖羊的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但可显着提高血清T-AOC,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增加背最长肌和毛发中的硒沉积量。SY可显着提高肝脏、肾脏和心脏的硒沉积量,但抑制GPX2在肌肉中的表达;SS可显着上调GPX3的m RNA表达量,但有缩短肌肉货架期、增加肌肉中MDA含量的作用。由此可见,0.4 mg/kg的SY和SS均可用于富硒羊肉生产,但SY在湖羊产品保存与富硒效果方面作用更佳。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1)0.8 mg/kg添加水平下,葡萄糖硒与酵母硒作用相似,可作为新型硒源用于湖羊生产。(2)在湖羊生产中葡萄糖硒0.8 mg/kg的添加水平较1.2 mg/kg效果更佳且节约成本。(3)0.4 mg/kg添加水平下,酵母硒与亚硒酸钠均可生产富硒羊肉,但酵母硒较亚硒酸钠更有利于富硒动物性产品的生产与保存。以上结论为不同硒源尤其是葡萄糖硒在湖羊生产中的应用及适宜添加剂量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并为下一步葡萄糖硒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毛杨毅,罗惠娣,赵鹏,李俊,兰世和,郭秀萍,乔栋,郭宏宇,王宏浩,薛丽娜,李希,王曦,梁兴龙[3](2021)在《不同结构日粮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和粪便中养分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结构日粮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和粪便中残留养分含量的影响,为完善羔羊育肥体系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择生长发育正常的76只4月龄、23 kg左右的蒙系断奶公羔,按体重分为2组,每组38只羊,同舍分栏饲养,预试期20 d,正试期91 d。试验组羔羊在育肥期内的9、10、11月饲喂精粗比分别为66.50:33.50、73.50:26.50、75.50:24.50的自制全混合日粮,对照组羔羊饲喂全精料日粮(养殖户用的饲粮)。称量羔羊的始重、末重及试验期30 d和61 d的体重,记录羔羊日采食量;正试期第50天采集2组羔羊粪便测定其养分含量。结果表明:2组育肥羔羊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均无显着差异;试验组羔羊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低于对照组(P<0.01),耗料增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育肥时间增长,羔羊体重增大,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也随之增高,呈正相关;试验组羔羊粪便中粗蛋白质、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钙、磷等多种养分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日粮结构影响育肥羔羊干物质采食量、耗料增重比、粪便中残留养分含量,用全混合日粮育肥羔羊的综合效果好。

李蒋伟[4](2021)在《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消化道组织形态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3月龄早期断奶藏羔羊生产性能、消化道组织形态、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和小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育肥期藏羊合理的精粗比日粮配制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健康且体况相近的3月龄藏羊210只,随机将其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80∶20(A组)、70∶30(B组)、60∶40(C组)、50∶50(D组)、40∶60(E组)、30∶70(F组)和20∶80(G组)的日粮,试验期90天,预饲期10天,每日记录采食量。分别于试验开始时、30 d、60 d和90 d的早上8:00对其空腹称量体重并记录,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经济效益等指标;试验结束后,在每组中随机选取3只试验羊屠宰,在相同部位取瘤胃组织样品和肠道组织样品制作冷冻切片,并于光镜下观察和测量,于同一部位分别瘤胃内容物和小肠食靡于液氮中保存用于微生物多样性测定。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A组羔羊的体增重最高(P<0.05),C组羔羊总采食量最高;随着精料比例降低,料重比有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羔羊增重和饲料摄入量发现,B组经济效益最佳,精料比例过低会显着降低羔羊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2)D组藏羊瘤胃角化层厚度、瘤胃乳头密度和高度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F组瘤胃肌层厚度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过高的精粗比例(A组)抑制肠道绒毛、肌层及粘膜的发育;藏羔羊肠道隐窝深度随日粮中粗饲料比例增加而增加(P<0.05)。瘤胃NH3-N、丙酸、丁酸及总挥发酸浓度随日粮中精饲料比例增加而增加(P<0.05),而乙酸的变化趋势则相反(P<0.05)。D组羔羊育肥过程中瘤胃乳头、角化层发育较好;B组肠道形态发育至最佳状态,同时促进瘤胃发酵。3)在瘤胃细菌微生物多样性中,F组香浓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着较高,辛普森指数显着较低(P﹤0.05)。在门水平下,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随着精粗比例上升有降低趋势,且A组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科水平下,毛螺菌科相对丰度随精粗比例增加而降低。在瘤胃真菌微生物多样性中,各试验组中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B组的担子菌门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高精料组(A组、B组、C组)中的新丽鞭毛菌门鲜有分布(P<0.05)。科水平上:丛赤壳科、隔孢伏革菌科和毛球壳科变化趋势趋似,均为低精料组(E组、F组和G组)显着低于B组((P<0.05);E组的曲霉科和Myxotrichaceae显着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的蜡壳耳科显着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70∶30)可丰富瘤胃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4)在小肠细菌多样性中,E组ACE、Chao1指数显着高于其余各处理组;门水平下,各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且C组远高于其余各组(P<0.05);F组厚壁菌门丰度显着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科水平下:鞘脂单胞菌科为优势菌科,且C组丰度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黄色杆菌科F组显着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毛螺旋菌科E组高于其余各组(P<0.05)。小肠细菌功能基因多集中于氨基酸代谢方面、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膜转运等方面。在小肠真菌门水平下,子囊菌门是优势菌门,且C、D和F组显着高于A、B组(P<0.05);担子菌门B组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被孢霉菌门A、B组显着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科水平下,被孢霉菌科为优势菌科,且A、B组中占比较高(P<0.05);曲霉菌科C、D组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B组从赤壳科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当饲粮精粗比为60∶40时小肠微生物更适合定植生长。综上所述,短期育肥过程中,当日粮精粗比为70∶30时,藏羊生产经济效益方面和消化道菌群定植方面试验效果最好,而长期育肥或培育后备母羊过程中,适当降低精粗比更有利于藏羊消化道健康。

赵志达[5](2020)在《湖羊养殖技术优化与应用》文中提出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常年发情、产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收录于《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中,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目前,我国湖羊育种、营养、管理等方面与羊业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开展湖羊育种工作、优化湖羊养殖技术以及提高湖羊生产水平是该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设计湖羊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同时开展湖羊家系鉴定试验,湖羊35日龄早期断奶试验及反刍专用甜菜碱对寒旱地区湖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旨在利用协同育种技术,通过育种、管理、营养等手段,发掘湖羊生长潜力,为湖羊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具体如下:(1)设计了试验场湖羊基因组选择的育种方案,包括制定育种目标、规范生产性能测定、组建用于基因组选择的参考群与候选群、制定样品采集方案和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算法与验证方法等,为试验场下一步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2)使用9个微卫星标记,利用Nei氏遗传距离对30只湖羊种公羊进行家系鉴定。结果表明,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9个微卫星的单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6072%,当单亲基因型已知时9个微卫星位点的单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8808%,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9个微卫星位点的双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9999%,排除概率能够满足遗传育种中亲子鉴定和系谱分析的要求,根据Nei氏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图,将30只种公羊划分为6个家系,提供了一种湖羊家系鉴定的方法,对湖羊保种与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湖羊35日龄早期断奶试验选用相同日龄、体重接近的7日龄湖羊羔羊104只,以不同的饲养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将羔羊与母羊饲养在同一圈舍中,另设0.5个圈舍作为羔羊采食圈,该圈舍仅羔羊可以通过特殊通道进入采食,羔羊在40日龄断奶;试验组将羔羊与母羊饲养在同一圈中,不再另设羔羊圈舍,但安装一个仅羔羊可以采食的饲喂槽,羔羊在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两组羔羊的体重在7日龄、35日龄、40日龄和60日龄时差异不显着(P>0.05),在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时试验组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体重(P<0.05)。7日龄14日龄试验组羔羊增重高于对照组,35日龄40日龄对照组羔羊增重高于试验组,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21日龄28日龄试验组羔羊增重高于对照组,达到显着水平(P<0.05),但在14日龄21日龄、28日龄35日龄、40日龄60日龄和7日龄60日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羔羊断奶时成活率为92.31%,对照组为88.89%。试验组饲养模式可实现湖羊羔羊35日龄断奶,对促进羔羊早期生长和提高断奶成活率具有积极的意义。(4)反刍专用甜菜碱对寒旱地区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以252只湖羊育肥公羊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草料,试验组精饲料中按2.5 kg/t比例添加反刍专用甜菜碱,记录初始和终末体重,共90天。此外,从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各选取3个体重水平的重复(低L、中M、高H),每30天称重一次。结果表明试验组终末体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料肉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三个体重水平试验组终末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L在0天30天和30天60天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L,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60天90天的平均日增重低于对照组L,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M在0天30天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M(P<0.01),30天60天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M,差异不显着(P>0.05),60天90天的平均日增重略低于对照组M,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H 0天30天和30天60天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H,但差异不显着(P>0.05),60天90天的平均日增重略低于对照组H,差异不显着(P>0.05)。湖羊育肥期生长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反刍专用甜菜碱对湖羊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极显着提高平均日增重,同时显着降低料肉比,但对中、低体重水平和0天60天育肥阶段湖羊生长性能的促进效果更佳。综上所述,本研究完成了对试验场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的设计,并通过Nei氏遗传距离将种公羊划分为6个家系,为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湖羊羔羊在新的哺乳期饲养模式可以实现35日龄早期断奶。反刍专用甜菜碱对湖羊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且在不同体重水平和育肥阶段中效果不同。

马志超[6](2020)在《甘肃省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肃省民勤县借助“中华苏武沙羊美食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的佳誉,以发展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提升民勤羊肉品牌市场竞争力为突破重点。肉羊产业的也由传统的数量增长型转变为现代的质量效益型,养羊业也成为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和脱贫攻坚的首选。当前,民勤县推行“以农户繁育保障育肥、小区育肥供应屠宰、企业屠宰放大效益”的肉羊养殖经营模式,初步打造出一条农工牧相结合、种养加一体化的现代肉羊生产全产业链。现阶段民勤县肉羊养殖中存在养殖成本增加和效益波动的问题,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双目标,对于推动民勤县肉羊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肉羊养殖户的持续稳定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在分析民勤县肉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情况。以肉羊养殖成本收益为视角选取影响因素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各因素对不同生产方式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的影响结果。以此探索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肉羊养殖效益提升和成本控制路径,并为民勤县肉羊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政策建议。

黄文琴[7](2020)在《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发育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长期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期断奶是羔羊培育的关键技术之一,可明显提高羔羊对固体饲料的适应性和干物质采食量,缩短羔羊哺乳期和母羊产配间隔,降低培育成本。但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性能及消化器官发育的促进作用是否能对其后期育肥产生长期持续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首先通过Meta分析探讨了早期断奶对哺乳期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继而研究了早期断奶对20180日龄羔羊生长和消化性能、瘤胃组织形态、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旨在探究早期断奶对羔羊生理的持续作用,科学评价早期断奶的生产意义。本研究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性能影响的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辅助手动搜索,按文献排除标准共纳入3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试验组为994只早期断奶羔羊,对照组为539只随母哺乳羔羊。以羔羊60日龄体重和胸围作为生长性能指标,分别收集了1413只肉羊体重数据和1011只肉羊胸围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后经亚组分析解释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评价合并效应量后结果稳定性,漏斗图评估文献发表偏倚。结果表明:早期断奶对羔羊60日龄体重无不良影响(P=0.225);回归分析发现早期断奶羔羊60日龄体重与断奶日龄有关,1120日龄断奶补饲能显着提高60日龄体重(P<0.05),增幅约0.60 kg;早期断奶对羔羊60日龄胸围无显着影响(P=0.282)。漏斗图显示纳入的文献无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分析结果稳定可信。内容二:早期断奶对20180日龄羔羊生长与消化性能的持续影响选取60只20日龄、体重接近、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成随母哺乳组(ER)和早期断奶组(EW),研究早期断奶对羔羊20180日龄生长及消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ER组羔羊饲喂母乳+开食料,至60日龄断母乳;EW组羔羊饲喂代乳粉+开食料,至开食料采食量达到300 g/d时停止饲喂代乳粉。所有羔羊20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至65日龄,之后过渡至育肥颗粒料。羔羊65日龄前每隔20天称重,65日龄后每隔30天称重;羔羊65、120、180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指标;5565、115125、170180日龄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180日龄选取12只羊屠宰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1)EW组羔羊2565日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66120日龄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极显着高于ER组(P<0.01)。2)EW组羔羊5565、115125、170180日龄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相较ER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EW组羔羊65、120日龄血清尿素氮浓度,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显着高于ER组,180日龄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着低于ER组(P<0.05)。4)早期断奶对羔羊180日龄宰前活重、屠宰率及肉品质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内容三:早期断奶对20180日龄羔羊瘤胃发育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动物和试验处理同内容二。在羔羊60、120和180日龄时分别选择12只(共36只)羔羊进行屠宰,屠宰后迅速测定瘤胃内容物pH值,取瘤胃液测定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取内容物测定瘤胃微生物区系,取瘤胃上皮进行形态测定。结果显示:1)早期断奶显着增加了瘤胃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P<0.05);随羔羊日龄增长,瘤胃pH显着降低(P<0.05),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显着增加(P<0.05);TVFA和丁酸浓度存在显着的处理和日龄交互作用;2)早期断奶显着降低了60和120日龄羔羊瘤胃角质层厚度(P<0.05),肌肉层(0.1>P>0.05)和上皮厚度(P<0.05)随日龄增加而降低,乳头长度则相反(P<0.05);3)羔羊哺乳期与育肥期瘤胃菌群多样性发生显着变化(P<0.05)。EW组羔羊瘤胃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相对丰度在60日龄显着降低、育肥期显着升高(P<0.05),密螺旋体菌属(Treponema)丰度则相反(P<0.05)。瘤胃TVFA及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与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丰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与氨基酸球菌属(Acidaminococcus)、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和密螺旋体菌属(Treponema)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结合Meta分析和动物试验,发现早期断奶提高了羔羊哺乳期(2565日龄)采食量,促进了育肥前期(66120日龄)采食和生长性能,对育肥后期(121180日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无显着影响;早期断奶改变了瘤胃菌群组成,改善了育肥中后期羔羊瘤胃发酵功能,降低了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表明早期断奶技术对于羔羊培育及其后期育肥具有积极作用。

王晓飞[8](2020)在《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研究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羔羊育肥效果,以及育肥期间羔羊生产性能、肉品质、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产生的变化。为能够科学的使用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育肥羔羊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81只3月龄、体重为23Kg(±1.0Kg)的杜寒杂交羔羊,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试验羔羊,育肥期60天。试验期间三组精饲料配方一致,设置日粮精粗比为7:3。其中,对照组粗饲料饲喂30%(DM)的粉碎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粗饲料饲喂30%(DM)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试验Ⅱ组另外添加占日粮总蛋白(TP)浓度10%的膨化缓释尿素(NPN粗蛋白≥100%)。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后,能够极显着提高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羔羊的采食量和日增重(P<0.01)。试验Ⅱ组的胴体重、肝脏重、大肠重和消化道总重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瘤胃容积比对照组显着增大(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胃肠道表观检测可看出两组试验Ⅱ组瘤胃内壁颜色更显正常,胃肠道组织切片显示两组试验组的肠道发育优于对照组;在肉品质的测定中,试验Ⅱ组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显着低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粗脂肪含量极显着低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1),其他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Ⅱ组的NH3-N和BCP的浓度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16s RNA测序,可以从Venn图看出,试验Ⅱ组微生物种类明显多于其他两组。从物种丰度柱状图、等级聚类曲线、Ternaryplot分析、OTUs聚类热图等可知,试验Ⅱ组有益菌种类多于其他两组,致病菌种类少于其他两组,物种丰富度高于其他两组。

马慧,张勇[9](2019)在《不同育肥模式对羔羊增重与产肉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在肉羊生产中大力推广了经济杂交改良配套技术,利用杂交后代羔羊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开展优质肥羔生产。在经济杂交和肥羔生产中,主推了羊的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和羔羊直线育肥等技术,使育肥羔羊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显着提升。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乌兰察布市育肥羔羊生产情况,进一步了解不同育肥方法对羔羊增重与产肉性能的影响,2018年-2019年由市改良站牵头,分别在察右前旗和四子王旗开展了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羔羊生长与产肉性能测定试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当地肉羊养殖户开展优质肥羔生产工作。

王雪[10](2019)在《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及亚麻籽对绒山羊体组织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的影响及机理》文中研究说明天然草场资源的限制、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因素使得舍饲育肥成为了绒山羊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育肥方式之一,由此而引起的羊肉产品中C18:3n3和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如C20:5n3和C22:6n3等含量的下降导致了羊肉品质的降低。补充富含C18:3n3的油脂是促进体组织n-3LCPUFA生成以改善羊肉脂肪酸(FA)组成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试验动物,比较研究了亚麻油与亚麻籽、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与单独添加亚麻油对体组织内n-3 LCPUFA生成的促进效果;并从瘤胃FA组成与菌群多样性、血液、肝脏和体组织脂肪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与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其机理,为通过日粮调控羊肉FA组成、提高羊肉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分为两大部分,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部分包括试验1~试验4,选择4月龄羯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亚麻油组(LSO)和亚麻籽组(HLS)3组,每组20只,设4个重复组。Control组饲喂不添加油脂的基础日粮;LSO组与HLS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亚麻油或亚麻籽(与LSO组提供相同数量的亚麻油)。第二部分包括试验5~试验8,选择4月龄断奶羯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亚麻油组(LSO)和混合油组(MIX)3组,每组20只,设4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相同比例的棕榈油、亚麻油及混合油(亚麻油与棕榈油,W/W=2:1)。两部分试验的正试期均为90 d。试验期内测定生长性能。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重复组随机选择2只羊,每处理组共8只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和脂肪组织FA组成、瘤胃的FA组成与菌群多样性、血液和肝脏FA组成及肝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内脂肪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和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第一部分的试验结果表明,亚麻油组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与脂肪沉积优于亚麻籽组。亚麻油和亚麻籽均可增加绒山羊肌肉和脂肪组织内C18:3n3、n-3 PUFA及部分肌肉和脂肪内C22:5n3和n-3LCPUFA的含量,降低n-6/n-3值;但亚麻籽对肌肉和脂肪组织内C18:3n3、n-3 LCPUFA、n-3 PUFA含量的促进效果及对n-6/n-3值的降低效果优于亚麻油,且只有亚麻籽能促进组织内 C22:6n3 的含量。norankfBacteroidalesRF16group 和 norankfBacteroidalesBS11gutgroup 参与瘤胃内C18:2n6c的氢化,Selenomonas1参与C18:3n3的氢化。与亚麻油相比,亚麻籽增加了瘤胃内参与C18:2n6c氢化的菌的丰度,降低了参与C18:3n3氢化的菌的丰度,即亚麻籽通过增加瘤胃内C18:2n6c的氢化、降低C18:3n3的氢化,对C18:3n3起到了过瘤胃保护效果;促进了肝脏、肌肉和脂肪内参与n-3 LCPUFA合成的有关酶与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促进了肌肉和脂肪组织吸收的从肝脏合成分泌入血的n-3 LCPUFA。第二部分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亚麻油组相比,混合油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脂肪沉积降低。混合油或亚麻油均可以促进体组织C18:3n3和n-3 PUFA的含量,并增加部分组织内C20:5n3含量,降低n-6/n-3;但混合油的添加对绒山羊肌肉和脂肪组织内 C18:3n3、C20:5n3、C22:6n3、n-3 PUFA 和 n-3 LCPUFA 含量的促进效果优于亚麻油。Pseudobutyrivibrio参与 C18:3n3 的氢化,Succinivibrio、Succinivibrionaceae UCG-002和unclassifiedfBacteroidetes参与C18:ln9c的氢化。与亚麻油相比,混合油增加了瘤胃内参与C18:ln9c氢化的菌的丰度;降低了参与C18:3n3氢化的菌的丰度,即混合油通过增加瘤胃内C18:ln9c的氢化降低了 C18:3n3的氢化,同时通过降低组织内C18:3n3的氧化对C18:3n3起到了保护效果;促进了肝脏、肌肉和脂肪内参与n-3 LCPUFA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与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促进了肌肉和脂肪组织吸收的从肝脏合成分泌入血的n-3 LCPUFA。综上,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及亚麻籽对绒山羊体组织n-3 LCPUFA生成的促进效果均优于亚麻油,这与瘤胃的FA氢化、肝脏和体组织的脂肪代谢有关。

二、羔羊育肥方式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羔羊育肥方式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瘤胃微生物宏基因和代谢组学解析沙葱降低羊肉中4-烷基支链脂肪酸沉积的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沙葱粉在羔羊养殖业中的应用
        1.1.1 沙葱简介
        1.1.2 沙葱粉对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1.1.3 沙葱粉对羔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1.1.4 沙葱粉对羔羊免疫应答的影响
        1.1.5 沙葱粉对羊肉中常见脂肪酸的影响
        1.1.6 沙葱粉对羊肉理化特性的影响
    1.2 支链脂肪酸与羊肉风味的关系
    1.3 支链脂肪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支链脂肪酸的理化特性
        1.3.2 支链脂肪酸在羔羊不同体组织的分布特点
        1.3.3 影响支链脂肪酸体组织沉积的因素
        1.3.4 支链脂肪酸合成的可能机理
    1.4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瘤胃微生物的组成
        1.4.2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
        1.4.3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4.4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1.5 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反刍动物产品支链脂肪酸的关系
    1.6 日粮中添加沙葱粉对支链脂肪酸含量和瘤胃微生态的影响
        1.6.1 日粮中添加沙葱粉对羊肉中支链脂肪酸的影响
        1.6.2 日粮中添加沙葱粉对羔羊瘤胃微生态的影响
    1.7 沙葱在降低羊肉膻味方面存在的问题
        1.7.1 沙葱粉的饲喂成本
        1.7.2 亟待明确沙葱降低羊肉膻味的机理
    1.8 本试验研究内容及意义
    1.9 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沙葱粉及其提取物在羔羊养殖业中应用潜力的评估
        2.1.1 前言
        2.1.2 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沙葱粉不同添加比例和饲喂周期对羊肉中4-烷基支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2.1 前言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试验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揭示含低浓度支链脂肪酸的羊肉瘤胃液微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2.3.1 前言
        2.3.2 材料与方法
        2.3.3 试验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代谢组学研究沙葱粉影响的低膻味羊肉的瘤胃液代谢物组成
        2.4.1 前言
        2.4.2 材料与方法
        2.4.3 试验结果
        2.4.4 讨论
        2.4.5 小结
    2.5 育肥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代谢通路分析
        2.5.1 前言
        2.5.2 材料与方法
        2.5.3 试验结果
        2.5.4 讨论
        2.5.5 小结
    2.6 4-烷基支链脂肪酸与微生物和代谢产物的关联性分析
        2.6.1 前言
        2.6.2 材料与方法
        2.6.3 试验结果
        2.6.4 讨论
        2.6.5 小结
3 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总体讨论
    3.2 总体结论
    3.3 主要创新点
    3.4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硒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沉积规律
        1.1.1 存在形式
        1.1.2 沉积规律
    1.2 硒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1.2.1 不同硒源的吸收
        1.2.2 硒和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
        1.2.3 硒的代谢
        1.2.4 硒的排出
    1.3 硒对反刍动物的作用
        1.3.1 抗氧化性能
        1.3.2 免疫功能
        1.3.3 生产性能
        1.3.4 繁殖性能
    1.4 硒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1 硒的添加限量
        1.4.2 硒的添加形式
        1.4.3 硒缺乏及硒中毒
        1.4.4 富硒肉品标准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部分
    试验一、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设计
        1.1.2 饲养管理
        1.1.3 消化试验
        1.1.4 屠宰试验
        1.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1.6 数据分析
        1.2 结果
        1.2.1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1.2.2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2.3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2.4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肌肉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1.2.5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和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1.2.6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1.2.7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1.2.8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1.3 讨论
        1.3.1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1.3.2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3.3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3.4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肌肉葡萄糖转运载体m RNA水平的影响
        1.3.5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1.3.6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1.3.7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1.3.8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1.4 小结
    试验二、饲粮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饲养管理
        2.1.3 消化试验
        2.1.4 屠宰试验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2.2.2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2.3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2.4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2.2.5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2.2.6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2.2.7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2.3 讨论
        2.3.1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2.3.2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3.3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3.4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2.3.5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2.3.6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2.3.7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2.4 小结
    试验三、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饲养管理
        3.1.3 消化试验
        3.1.4 屠宰试验
        3.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3.2.2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2.3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2.4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3.2.5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3.2.6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3.2.7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3.3.2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3.3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3.4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3.3.5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3.3.6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3.3.7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3.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3.1 主要结论
    3.2 创新点
    3.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不同结构日粮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和粪便中养分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设计及日粮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生长性能
        1.4.2 粪便中残留养分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结构日粮对蒙系育肥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结构日粮对蒙系育肥羔羊粪便中残留养分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结构日粮对蒙系育肥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结构日粮对蒙系育肥羔羊粪便中残留养分含量的影响
4 结论

(4)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消化道组织形态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日粮精粗比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1.3 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1.4 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4.1 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4.2 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瘤胃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1.5 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5.1 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5.2 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肠道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意义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1.2 试验设计
        2.1.3 饲养管理
        2.1.4 生长性能的测定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2.2.2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经济效益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4.1.2 试验设计
        4.1.3 饲养管理
        4.1.4 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测定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2.2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细菌的影响
        4.2.3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真菌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日粮精粗比对藏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3.2 日粮精粗比对藏羊瘤胃细菌分布的影响
        4.3.3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3.4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5.1.2 试验设计
        5.1.3 饲养管理
        5.1.4 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肠道细菌微生物的影响
        5.2.2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肠道真菌微生物的影响
    5.3 讨论
        5.3.1 日粮精粗比对小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5.3.2 日粮精粗比对小肠细菌功能的影响
        5.3.3 日粮精粗比对藏羊肠道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5.3.4 日粮精粗比对藏羊肠道真菌物种分布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湖羊养殖技术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湖羊生产及育种现状
    1.2 肉羊育种主要技术介绍
        1.2.1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1.2.2 标记辅助选择
        1.2.3 基因组选择
    1.3 肉羊基因组选择育种进展
        1.3.1 GS在羊育种中的应用
        1.3.2 GS育种的优势与缺陷
        1.3.3 GS在我国肉羊育种中的展望
    1.4 协同育种技术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湖羊基因组选择育种设计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场育种现状
        2.2.2 育种目标
        2.2.3 GS常见算法
        2.2.4 GEBV准确性
        2.2.5 表型测定
        2.2.6 血样样品采集
    2.3 结果
        2.3.1 参考群的构建与更新方案
        2.3.2 候选群的测定与选留方案
        2.3.3 样品采集与基因分型方案
        2.3.4 GEBV的计算与验证方案
    2.4 讨论
        2.4.1 试验场湖羊GS策略探讨
        2.4.2 低成本基因组选择策略探讨
第三章 微卫星鉴定湖羊家系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
        3.3.1 DNA质检结果
        3.3.2 荧光PCR结果
        3.3.3 微卫星等位基因统计分析及排除概率
        3.3.4 家系划分鉴定结果
    3.4 讨论
        3.4.1 微卫星在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
        3.4.2 基于微卫星鉴定湖羊家系
第四章 寒旱地区湖羊35日龄早期断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动物与分组
        4.2.2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数据质控
        4.3.2 各阶段羔羊体重对比
        4.3.3 各阶段羔羊增重对比
        4.3.4 羔羊断奶时成活率对比
    4.4 讨论
        4.4.1 常见羔羊早期断奶方法
        4.4.2 饲养密度对畜禽成长发育的影响
        4.4.3 哺乳期羔羊行为学分析
第五章 反刍专用甜菜碱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5.2.2 试验材料
        5.2.3 试验设计
        5.2.4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甜菜碱对育肥羊全群生长性能的影响
        5.3.2 不同育肥阶段和体重等级下甜菜碱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甘肃省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肉羊繁育
        1.3.2 肉羊育肥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图及说明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本研究的新颖性
        1.5.2 存在的不足
2.民勤县概况及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民勤县自然经济社会概述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人口和就业情况
    2.2 民勤县农业经济情况概况
        2.2.1 农林牧渔业总体情况
        2.2.2 种植业经济综合情况
        2.2.3 畜牧业经济综合情况
        2.2.4 城乡居民人居可支配收支情况
    2.3 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2.3.1 肉羊年末存栏量和出栏量
        2.3.2 羊肉生产情况
        2.3.3 羊绒毛生产情况
        2.3.4 肉羊产业区域布局
    2.4 民勤县肉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2.4.1 肉羊良种覆盖率待提高
        2.4.2 养殖规模效益仍不显着
        2.4.3 饲草料开发利用不均衡
        2.4.4 产业发展升级资金短缺
        2.4.5 肉羊产品增值能力较弱
3.基于不同生产方式的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3.1 民勤县肉羊养殖户(小区)调研样本情况
    3.2 关于肉羊养殖成本要素的构成
    3.3 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下的肉羊饲养成本变动分析
        3.3.1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总成本变动分析
        3.3.2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成本结构变动分析
        3.3.3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物质与服务费用变动分析
    3.4 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下的肉羊养殖收益变动分析
        3.4.1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总产值变动分析
        3.4.2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利润变动分析
    3.5 本章小结
4.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计量方法
    4.2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
        4.2.1 数据来源
        4.2.2 变量设定
        4.2.3 变量的描述性说明
    4.3 建立模型
    4.4 模型分析
        4.4.1 基于肉羊繁育户的养殖效益成本因素分析
        4.4.2 基于肉羊育肥户的养殖效益成本因素分析
    4.5 检验模型
        4.5.1 经济意义检验
        4.5.2 统计检验
    4.6 模型结果分析
        4.6.1 肉羊繁育户养殖成本收益模型结果分析
        4.6.2 肉羊育肥户养殖成本收益模型结果分析
5.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效益提升路径
    5.1 肉羊繁育户饲养效益提升路径
        5.1.1 采取“投母还羔”模式,提高基础母羊良种率
        5.1.2 逐步扩大母畜养殖规模,提升家庭用工生产效率
        5.1.3 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优化粮经饲种植结构
    5.2 肉羊育肥户饲养效益提升路径
        5.2.1 扩大自有饲草料种植规模,提升秸秆青贮综合水平
        5.2.2 加快肉羊补栏扩群步伐,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5.2.3 部分育肥场适当自繁自育,提高肉羊标准化养殖水平
    5.3 本章小结
6.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大产业扶持资金投入
        6.2.2 建立品种改良扩繁体系
        6.2.3 加快专业组织化建设进程
        6.2.4 加强饲草资源开发保护
        6.2.5 加快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6.2.6 强化养殖户生产技术培训
        6.2.7 加快本土肉羊品牌创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发育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长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羔羊培育现状
    1.2 早期断奶在羔羊培育上的应用
        1.2.1 早期断奶对羔羊生产的重要性
        1.2.2 早期断奶对羔羊瘤胃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2.3 羔羊早期断奶技术的局限性
        1.2.4 早期营养调控对羔羊生长发育的长期持续作用
    1.3 Meta分析与应用
        1.3.1 Meta分析的概念
        1.3.2 Meta分析在动物试验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性能影响的META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文献检索
        2.1.2 数据筛选提取
        2.1.3 方法学质量评价
        2.1.4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2.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2.2.3 异质性检验
        2.2.4 发表偏倚检验
        2.2.5 敏感性分析
    2.3 讨论
        2.3.1 早期断奶对60日龄羔羊体重的影响
        2.3.2 早期断奶对60日龄羔羊胸围的影响
        2.3.3 早期断奶的可行性分析
        2.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2.4 结论
第三章 早期断奶对20~180日龄羔羊生长和消化性能的持续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饲粮
        3.1.4 饲养管理
        3.1.5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3.1.6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性能的持续影响
        3.2.2 早期断奶对羔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持续影响
        3.2.3 早期断奶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的持续影响
        3.2.4 早期断奶技术对180日龄羔羊肉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性能的持续影响
        3.3.2 早期断奶对羔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持续影响
        3.3.3 早期断奶对羔羊血清生化的持续影响
        3.3.4 早期断奶对180日龄羔羊肉品质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早期断奶对20~180日龄羔羊瘤胃发育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设计
        4.1.2 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早期断奶对20~180日龄羔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2.2 早期断奶对20~180日龄羔羊瘤胃组织形态的影响
        4.2.3 早期断奶对20~180日龄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早期断奶对60日龄羔羊瘤胃发育的短期影响
        4.3.2 早期断奶对60~180日龄羔羊瘤胃发育的长期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总体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作者简历

(8)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内蒙古养羊业概况
    1.2 粗饲料概述
        1.2.1 粗饲料的种类与现状
        1.2.2 秸秆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1.2.3 秸秆的处理方式
    1.3 秸秆育肥研究进展
        1.3.1 常规玉米秸秆的相关研究
        1.3.2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相关研究
        1.3.3 膨化饲料的相关研究
        1.3.4 非蛋白氮(NPN)的相关研究
        1.3.5 瘤胃微生物的相关研究
        1.3.6 肉品质的相关研究
    1.4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试验结果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肉品质的影响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试验结果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试验结果
        2.3.3 讨论
        2.3.4 小结
    2.4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试验结果
        2.4.3 讨论
        2.4.4 小结
3 论文总体结论与创新点
    3.1 论文总体结论
    3.2 创新点
    3.3 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阶段研究思路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不同育肥模式对羔羊增重与产肉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分组和育肥模式
    1.2 测定数量与测定内容
        1.2.1 生长性能测定
        1.2.2 产肉性能测定
    1.3 测定要求
        1.3.1 生长性能测定
        1.3.2 产肉性能测定
2 各试验组育肥期羔羊饲养管理状况
    2.1 牧区放牧加补饲育肥
    2.2 农区全舍饲直线育肥
3 试验结果统计
    3.1 不同杂交组合生产性能测定统计结果
    3.2 不同杂交组合5月龄羔羊产肉性能测定统计结果
4 测定结果分析
5 养殖效益分析
    5.1 出栏体重增加
    5.2 收购价格提高
    5.3 出栏时间缩短
6 结论与思考

(10)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及亚麻籽对绒山羊体组织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的影响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脂肪酸营养与人类健康
        1.1.1 脂肪酸分类
        1.1.2 脂肪酸营养与人类健康
        1.1.3 n-3多不饱和脂肪酸食品
    1.2 影响反刍动物产品脂肪酸组成的因素
        1.2.1 品种
        1.2.2 年龄
        1.2.3 性别与体组织部位
    1.3 日粮脂肪酸对反刍动物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1.3.1 日粮脂肪酸对反刍动物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3.2 日粮脂肪酸对反刍动物产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机制
    1.4 日粮脂肪酸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
        1.4.1 日粮脂肪酸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
        1.4.2 日粮脂肪酸对动物脂类代谢的调节机制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亚麻油和亚麻籽对绒山羊生长与屠宰性能和血液脂肪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2.1.1 引言
        2.1.2 材料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亚麻油和亚麻籽对绒山羊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2.1 引言
        2.2.2 材料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亚麻油和亚麻籽对绒山羊瘤胃液脂肪酸组成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2.3.1 引言
        2.3.2 材料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亚麻油和亚麻籽对绒山羊脂肪代谢相关转录因子及酶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2.4.1 引言
        2.4.2 材料方法
        2.4.3 结果
        2.4.4 讨论
        2.4.5 小结
    2.5 亚麻油与棕榈油混合添加对绒山羊生长与宰性能和血液脂肪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2.5.1 引言
        2.5.2 材料方法
        2.5.3 结果
        2.5.4 讨论
        2.5.5 小结
    2.6 亚麻油和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对绒山羊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6.1 引言
        2.6.2 材料方法
        2.6.3 结果
        2.6.4 讨论
        2.6.5 小结
    2.7 亚麻油与棕榈油混合添加对绒山羊瘤胃液脂肪酸组成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2.7.1 引言
        2.7.2 材料方法
        2.7.3 结果
        2.7.4 讨论
        2.7.5 小结
    2.8 亚麻油和棕榈油混合添加对绒山羊脂肪代谢相关转录因子及酶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2.8.1 引言
        2.8.2 材料方法
        2.8.3 结果
        2.8.4 讨论
        2.8.5 小结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总体讨论
        3.1.1 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或亚麻籽替代亚麻油的必要性
        3.1.2 亚麻籽对绒山羊体组织n-3 LCPUFA生成的促进效果优于亚麻油
        3.1.3 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促进了体组织中n-3 LCPUFA的生成
        3.1.4 亚麻资源的添加改善了绒山羊体组织脂肪酸营养
        3.1.5 提高舍饲育肥羊肉产品中n-3 LCPUFA沉积的营养调控措施及其应用
    3.2 总体结论
    3.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3.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羔羊育肥方式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瘤胃微生物宏基因和代谢组学解析沙葱降低羊肉中4-烷基支链脂肪酸沉积的机理[D]. 丁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D]. 白雪. 兰州大学, 2021(11)
  • [3]不同结构日粮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和粪便中养分含量的影响[J]. 毛杨毅,罗惠娣,赵鹏,李俊,兰世和,郭秀萍,乔栋,郭宏宇,王宏浩,薛丽娜,李希,王曦,梁兴龙. 中国畜牧杂志, 2021(06)
  • [4]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消化道组织形态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李蒋伟. 青海大学, 2021(01)
  • [5]湖羊养殖技术优化与应用[D]. 赵志达.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6]甘肃省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研究[D]. 马志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发育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长期影响[D]. 黄文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8]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D]. 王晓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不同育肥模式对羔羊增重与产肉性能的影响[J]. 马慧,张勇. 当代畜牧, 2019(14)
  • [10]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及亚麻籽对绒山羊体组织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的影响及机理[D]. 王雪.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羔羊育肥之路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