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代谢与合理用药(论文文献综述)
张冰,张晓朦,林志健,萨日娜,吕锦涛,吴昊,李耀磊,徐慧哲,黄政凯,郭宇博,苏祥飞,段笑娇[1](2022)在《《上市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修订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表达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技术资料。其作为指导医生、药师和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科学、规范、准确的表述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用药安全。药品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是指能够直接反映药品的安全性与合理用药措施的相关项目,包括【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以及警示语。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s)都需及时补充、更新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以保证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目前,中成药说明书中安全信息项目中存在"尚不明确"、更新不及时、表述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中成药的安全合理应用,亟待开展修订。为帮助MAHs全面、规范地修订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立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以说明书相关管理规范为依据,建立了《上市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修订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形成说明书修订的标准化技术流程,为控制药品使用风险、保障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白雪,刘贵琴,杨建鑫,段雅彬,朱俊博,李向阳[2](2021)在《肠道菌群介导高原低氧对药物代谢的调节》文中指出高原低氧显着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活性和表达。肠道菌群是影响药物体内代谢的重要因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药物代谢,改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生物活性或毒性,进一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高原低氧环境中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显着改变,在高原低氧条件下药物代谢的调节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旨在综述高原低氧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介导的高原低氧对药物代谢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
李洪芳[3](2021)在《柴胡皂苷d对HepaRG细胞CYP450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对Hepa RG细胞CYP450酶亚型CYP3A4、CYP1A2及CYP2D6的影响,以期为中药柴胡及SSd相关制剂研究的药物代谢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1)采用MTT法考察SSd对Hepa RG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及探针药物法分别评价不同浓度SSd对2D培养的Hepa RG细胞CYP3A4、CYP1A2及CYP2D6的m 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的影响;(3)分子对接研究了解SSd分子与CYP3A4、CYP1A2及CYP2D6之间的相互作用;(4)采用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方法分别考察自组装短肽RADA16-I水凝胶3D支架的表面形貌和内在结构,观察水凝胶形成及其中的网状结构;(5)采用倒置显微镜、钙黄绿素AM/PI染色及SEM方法观察3D支架中的细胞生长情况;(6)RT-q PCR、WB及探针药物法分别评价SSd对Hepa RG细胞2D与3D培养之间CYP450酶表达的差异。结果:(1)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SSd在0-10μM浓度范围内的细胞活力均大于约90%,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2)RT-q PCR结果表明SSd可诱导Hepa RG细胞中CYP2D6和CYP1A2的m RNA表达,对CYP3A4则表现出抑制作用。WB实验结果表明5和10μmol/L的SSd溶液诱导Hepa RG细胞中CYP1A2及CYP2D6的蛋白表达,对CYP3A4的蛋白表达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探针药物法结果发现5、10μM浓度的SSd提高了2D培养的Hepa RG细胞中CYP2D6酶的活性,但抑制CYP3A4酶的活性,而1、5和10μmol/L的SSd均明显诱导CYP1A2酶的活性;(3)分子对接研究表明SSd分子通过与CYP3A4、CYP1A2和CYP2D6的氨基酸残基以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结合自由能分别为-11.3 kcal/mol、-8.4 kcal/mol和-8.5 kcal/mol;(4)SEM可见自组装短肽RADA16-I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可供细胞粘附生长;(5)倒置显微镜及SEM可见2D培养中Hepa RG细胞贴壁呈扁平状生长,而3D培养中Hepa RG细胞粘附在RADA16-I支架材料中,呈立体生长。钙黄绿素AM/PI染色表明2D及3D培养的Hepa RG细胞存活均较多,死细胞较少;(6)在Hepa RG细胞3D培养体系中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和SSd组对CYP1A2的m 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的诱导强度均高于2D组。结论:SSd在体外可以诱导CYP1A2和CYP2D6 m 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同时抑制CYP3A4,研究结果将为柴胡及SSd相关制剂的代谢及相互作用研究和临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临床实践中,将含有SSd或柴胡的制剂与经CYP3A4、CYP1A2和CYP2D6代谢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应特别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以避免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纳米自组装短肽RADA16-I可作为细胞培养三维支架,初步构建Hepa RG细胞的体外3D培养模型,该模型有望为体外药物代谢和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工具。
王亚萍[4](2021)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参考国外护士处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护理教育背景,构建科学合理的、实用的、适合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确定培训大纲中各课程的重要性,为护理硕士研究生药物处方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文献调研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与护士处方教育相关的文献,并追溯其参考文献,查找国外知名大学官网中与护士处方教育相关的内容,充分了解国内外护士处方教育现状。结合我国护理本科、研究生教育现状,拟定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初稿。2.半结构访谈法依据专家纳入标准分别选取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从事临床医学、护理、药学专业的专家各2名,共计6名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整理分析访谈结果,经小组讨论后修改形成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第一轮咨询问卷。3.改良德尔菲法邀请省内外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中从事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的专家共30名进行专家咨询,咨询关于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内容,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最终结果。4.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咨询结果数据库,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的计算。确定培训大纲中各培训内容的权重,运用克朗巴赫ɑ系数和相关系数对培训大纲进行信效度评价。结果:1.专家的代表性较好,咨询结果可靠从专家基本情况可看出,专家来自不同的领域且均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代表性较好。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6.67%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7和0.850,协调系数分别为0.740和0.135(P<0.001)。由此可见,专家对本课题的关注程度和认可度较高,所有专家对此培训大纲的认同度也较为一致,咨询的结果可靠。2.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确定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咨询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后,最终确立了适用于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其共涵盖了课程导论、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相关法律法规、诊疗伦理与药物管理、课程考核等六个课程版块,这六板块共有18项课程内容(包含91项授课内容和2项考核内容),并根据培训内容设定了相应的培训目标以及学时数,共116个学时(1学时=50min),此外,还确定了讲授、案例分析、PBL、演示法、翻转课堂、实验室高仿真模拟教学等培训方式。3.培训大纲中培训课程的权重结果培训大纲中六个板块(课程导论、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相关法律法规、诊疗伦理与药物管理、课程考核)的权重依次为0.145、0.169、0.178、0.165、0.173、0.165。除第一章课程导论的权重较低,与其它单元权重相差较大外,其余单元权重相差不大。4.培训大纲的信效度评价结果信度方面,除第一单元“课程导论”外,其余课程单元与所包含的章节内容的内部信度依次为0.589、0.848、0.890、0.707、0.827;除第二章与其两节内容间信度较差外,其余章节的内部信度都较好;效度方面,这六章内容以及各章与所包含的各节内容间的相关性较好,由此看来,此培训大纲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培训大纲内容全面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为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5](2021)在《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文中认为一、疾病概述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二、药物治疗原则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2]。(一)若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若
曹翠宇[6](2021)在《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动力学规律及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是由一种担子菌侧耳属的高等真菌发酵得到截短侧耳素后,再经化学合成得到的氧化延胡索酸盐,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猪肠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如克雷伯氏菌、志贺氏菌、埃希氏菌等)以及支原体(如猪肺炎支原体、鸡败血支原体)等都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由于其良好的抗菌效果,同时对动物的生长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用作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普遍应用于禽畜养殖中。体外研究表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体外MIC为0.125-0.25 mg/L,是一种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药物。然而,关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水生动物体内代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拟研究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尼罗罗非鱼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不同温度下的残留消除规律,以期为延胡索酸泰妙菌素能成为水产新药提供必要的药动学数据;同时,本文拟研究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药物转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布情况,以期从分子水平揭示水产动物体内药物代谢的规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疗效。1.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尼罗罗非鱼组织中的检测方法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定量检测罗非鱼血浆及各组织(自然比例带皮肌肉、肝、肾、鳃)中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的含量。本实验中,以延胡索酸泰秒菌素-13C4作为内标标志物,样品采用乙腈溶液作为提取剂,用无水硫酸镁作干燥剂去除样品中的水份,正己烷溶液除脂,最后LC-MS/MS检测。结果表明,样品基线走动平稳,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和内标标志物峰形良好,无明显杂峰影响;内标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98,表示线性关系良好;组织平均回收率在96.33%-114.06%之间,表示回收率高;日内变异系数在1.26%-3.65%之间,日间变异系数在2.77%-5.28%之间,表示精密度良好;基质效应值在90.12%-95.06%范围内,表示基质效应不明显;各组织中的检测限(LOQ)为0.1μg/kg或μg/L,定量限(LOD)为0.5μg/kg或μg/L。以上条件满足试验要求。2.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25℃水温条件下,按20 mg/kg鱼体重的标准计算灌胃体积。单次口灌给药后,分别于停药后0.25 h、0.5 h、1 h、2 h、4 h、6 h、8 h、12 h、24 h、48 h、72h,96 h,120 h,144 h,168 h,采集血浆、自然比例带皮肌肉、肝、肾、鳃等组织。经LC-MS/MS检测各组织中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的浓度,绘制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尼罗罗非鱼体内各组织中的药-时曲线,并采用Phoenix Winnonlin 8.1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血浆及各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非房室模型法条件下,计算的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尼罗罗非鱼体内药代动力学如下:在血浆、自然比例带皮肌肉、肝、肾、鳃组织中,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的药峰时间Tmax分别为0.5 h,1.0 h,0.5 h,0.5 h,0.5 h。达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5.23 mg/L、3.31 mg/kg、77.28 mg/kg、67.30 mg/kg、9.15 mg/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分别为56.72 h·mg/L、27.35h·mg/L、404.75 h·mg/L、294.03 h·mg/L、111.36 h·mg/L。基于末端消除相的表观分布容积Vz_F分别为12.12 L/kg、15.76 L/kg、1.71 L/kg、2.92 L/kg、4.33 L/kg。末端消除速率λz分别为0.03 1/h、0.05 1/h、0.03 1/h、0.02 1/h、0.04 1/h。末端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3.97 h、14.97 h、23.99 h、29.95 h、16.75 h。清除速率CL分别为0.35 L/h/kg、0.73 L/h/kg、0.05 L/h/kg、0.07 L/h/kg、0.18 L/h/kg。平均驻留时间MRTlast分别为19.68 h、13.03 h、10.22 h、14.06 h、15.33 h。研究结果表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吸收快速,分布广泛,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较高。3.不同水温下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分别在19℃,25℃和30℃水温条件下,以20 mg/kg/day鱼体质量对尼罗罗非鱼口灌延胡索酸泰妙菌素,连续灌胃5 d。于停药后1 d、2 d、3 d、5 d、7 d、9 d、12 d、15 d、20 d、25 d、30 d采集血浆、自然比例带皮肌肉、肝、肾、鳃等组织。经LC-MS/MS检测,用Excel绘制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的药物消除曲线,计算消除曲线方程及消除半衰期(T1/2)等参数。根据消除后期测定的组织药物浓度及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100μg/kg),用WT 1.4休药期软件拟合出血浆及各组织中含药量降至要求水平(MRL)所需的休药期(WT)。结果表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广泛分布在罗非鱼各组织中,并且肝脏中药物残留浓度最高。在19℃,25℃和30℃水温条件下,T1/2在血浆中分别为2.76 d,2.13 d,1.64 d,自然比例带皮肌肉分别为2.71 d,1.85 d,1.31 d,肝为2.27 d,1.70 d,1.50 d,肾为2.84 d,2.32 d,1.94 d,鳃为3.16 d,2.42 d,1.74 d。在19℃时,各组织的休药期大小依次为:肾(11.88 d)>肝(10.41 d)>鳃(10.77 d)>血浆(8.83 d)>自然比例带皮肌肉(7.14 d)。在25℃时,各组织的休药期大小依次为:肾(8.40 d)>肝(8.21d)>鳃(8.07 d)>血浆(7.24d)>自然比例带皮肌肉(4.05 d)。在30℃时,各组织的休药期大小依次为:鳃(6.99d)>肾(6.51 d)>肝(6.29 d)>血浆(3.27 d)>自然比例带皮肌肉(2.92 d)。结果表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和休药期都随水温的升高而减少。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适当地考虑不同水温条件下的休药时间,从而确定具体的食用安全期。建议水温为19°C、25°C和30°C时,休药期分别为12天、9天和7天。4.罗非鱼体内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分布本实验中采用相对定量法研究了CYP1A1、CYP1C1、CYP3A40、MDR1等与药物转运、代谢相关基因在罗非鱼肝、肾、鳃、肠、脑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YP1A1、CYP1C1、CYP3A40、MDR1在尼罗罗非鱼的肝、肾、肠、鳃和脑组织中均有表达。CYP1A1在5个组织中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肠>肾>脑>肝>鳃,CYP1A1表达水平在肝、肾、肠、鳃组织中存在显着差异(P<0.05),肾与脑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CYP450 1C1在5个组织中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鳃>肝>肠>肾>脑,鳃、肾、肠和脑组织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鳃与肝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CYP3A40在5个组织中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脑>肠>鳃,肝与肠、鳃、脑组织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肝与肾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MDR1在5个组织中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肠>脑>肾>鳃>肝,肠与其他组织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肝与鳃之间肝与肾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7](2021)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合理用药指南》文中研究指明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8](2021)在《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文中认为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9](2021)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基层合理用药指南》文中研究说明
黄隆基[10](2021)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常用降糖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预计在2045年患糖尿病的人数将会达到6.5亿。居住在高原的人群以牛羊肉、高盐和高热量食物为主,饮食习惯使得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大提高。并且由于高原低氧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高原地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很难控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是合理用药的基础,为高原地区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高原低氧环境下常用降糖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的研究研究了高原低氧对常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那格列奈、格列喹酮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与高原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那格列奈、格列喹酮,采集血样,用UFLC-MS/MS测定高原与平原环境下上述三种药物血药浓度,并计算其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相比于平原组,高原低氧环境下二甲双胍AUC(0-t)减小了14.9%,MRT(0-∞)增加了120.2%,t1/2z增加了164.5%;相比于平原组,那格列奈AUC增加了93.9%,CLz/F减小了43.2%,Cmax也增加了61.4%;相比于平原组,格列喹酮AUC增加了22.3%,Vz/F减小了49.6%,且Cmax增加了75.0%,其他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表明高原低氧环境使得二甲双胍、那格列奈、格列喹酮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第二部分:高原低氧环境下影响那格列奈及格列喹酮代谢关键因素CYP3A4、CYP2C9表达的研究高原低氧环境下降糖药物那格列奈和格列喹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了变化,其中代谢酶的表达在药代动力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那格列奈和格列喹酮的代谢过程需要CYP3A4与CYP2C9共同参与。本章通过采用Western Blot测定了高原与平原环境下代谢酶CYP3A4与CYP2C9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平原组相比,高原低氧环境下肝组织中代谢酶CYP3A4的表达降低了44.9%,而代谢酶CYP2C9的表达未发生显着性差异。由此证明了在高原低氧环境下那格列奈及格列喹酮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与代谢酶CYP3A4表达的降低有关。第三部分:高原低氧环境下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在高原地区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使用二甲双胍来控制血糖趋于稳定,研究表明了二甲双胍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了变化。其中,肠道菌群和药物转运体表达与二甲双胍的代谢过程有关。课题组研究表明,高原环境下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为了研究高原低氧环境下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是否与肠道菌群变化和转运体表达变化有关。本章通过体外实验孵育二甲双胍0h、12h、24h后,测定二甲双胍浓度,其浓度未发生显着性变化。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不会直接参与二甲双胍药物的代谢过程。然后通过建立大鼠肠道伪无菌模型进行高原与平原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平原组相比,高原组大鼠AUC减小了14.9%,MRT(0-∞)增加了120.2%,t1/2z增加了164.5%;与平原组相比,平原伪无菌组大鼠AUC增加了79.4%,MRT(0-t)增加了19.5%,CLz/F减小了42.7%,Cmax增加了70.8%;与高原组相比较,高原伪无菌组大鼠AUC增加了106.7%,MRT(0-∞)减小了58.6%,Cmax增加了66.5%,t1/2z减小了68.3%,CLz/F减小了34.9%;平原伪无菌组与高原伪无菌组相比较MRT(0-t)减小了21.9%。其他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说明了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体内二甲双胍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与肠道菌群变化有关。通过Western Blot测定二甲双胍转运体Oct1与Oct2在高原与平原组大鼠体内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平原组相比较高原肠组织中Oct1的表达升高了77.4%,肾组织中Oct2的表达降低了54.4%;因此,高原低氧环境下肠组织转运体Oct1的表达升高,肾组织Oct2的表达降低。由此证明了高原低氧环境下二甲双胍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与肠道菌群变化和转运体Oct1与Oct2的表达变化有关,且高原环境下肠道菌群的变化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药物代谢与合理用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代谢与合理用药(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修订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通则》部分(T/CACM 1370.1-2021) |
1.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与定义 |
1.4 基本原则 |
1.4.1 坚持依法性 |
1.4.2 保持特色性 |
1.4.3 科学规范性 |
1.4.4 注重实操性 |
1.4.5 持续发展性 |
1.5 功能要求 |
1.5.1 基本功能 |
1.5.2 拓展功能 |
1.6 技术要求 |
1.6.1 修订主体 |
1.6.2 修订时间 |
1.6.3 修订程序 |
1.6.4 修订格式体例 |
2《不良反应》部分(T/CACM 1370.2-2021) |
2.1 范围 |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3 术语与定义 |
2.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序 |
2.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2.6 信息收集 |
2.7 信息筛选 |
2.8 信息转化策略 |
2.8.1 直接修订至说明书【不良反应】 |
2.8.2 经评估后修订至说明书【不良反应】 |
2.8.3【不良反应】参考信息 |
2.9 修订格式体例 |
2.9.1 表述基本要求 |
2.9.2 格式示例 |
3《禁忌》部分(T/CACM 1370.3-2021) |
3.1 范围 |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3 术语与定义 |
3.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序 |
3.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3.5.1 药物因素 |
3.5.2 患者因素 |
3.5.3 临床用药因素 |
3.5.4 其他因素 |
3.6 信息收集 |
3.7 信息筛选 |
3.8 信息转化策略 |
3.8.1 证据等级排序 |
3.8.2 转化措施 |
3.9 修订格式体例 |
3.9.1 表述基本要求 |
3.9.2 格式示例 |
4《注意事项》部分(T/CACM 1370.4-2021) |
4.1 范围 |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3 术语与定义 |
4.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序 |
4.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4.5.1 药物相关注意事项 |
4.5.2 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
4.5.3 临床用药相关注意事项 |
4.5.4 其他 |
4.6 信息收集 |
4.7 信息筛选及转化策略 |
4.8 修订格式体例 |
4.8.1 表述基本要求 |
4.8.2 格式示例 |
5《特殊人群用药》部分(T/CACM 1370.5-2021) |
5.1 范围 |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5.3 术语与定义 |
5.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度 |
5.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5.5.1 孕妇用药 |
5.5.2 哺乳期妇女用药 |
5.5.3 老年人用药 |
5.5.4 儿童用药 |
5.5.5 药物体内过程异常的人群用药 |
5.6 信息收集 |
5.7 信息筛选及转化策略 |
5.8 修订格式体例 |
5.8.1 表述基本要求 |
5.8.2 格式示例 |
6《警示语》部分(T/CACM 1370.6-2021) |
6.1 范围 |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6.3 术语与定义 |
6.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序 |
6.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6.5.1 严重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
6.5.2 重要禁忌 |
6.5.3 临床用药需要特殊关注 |
6.5.4 组方含毒性药材、化学药成分或配伍禁忌 |
6.5.5 需要特殊说明的其他问题 |
6.6 信息收集 |
6.7 信息筛选 |
6.8 信息转化策略 |
6.8.1 直接修订至说明书警示语项 |
6.8.2 经评估后修订至说明书警示语项 |
6.9 修订格式体例 |
6.9.1 表述基本要求 |
6.9.2 格式示例 |
7 主要编制流程 |
8 利益冲突 |
9 起草人 |
(3)柴胡皂苷d对HepaRG细胞CYP450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HepaRG 细胞在药物代谢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培训大纲的构建 |
2.1 拟订培训大纲草稿 |
2.2 专家咨询问卷的编制 |
2.3 专家咨询的实施 |
2.4 数据处理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半结构访谈结果 |
3.2 德尔菲咨询结果 |
3.3 第一轮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咨询结果 |
3.4 第二轮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咨询结果 |
3.5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最终咨询结果 |
3.6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权重设置 |
3.7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培训大纲的评价结果 |
4 讨论 |
4.1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4.2 培训大纲的科学性分析 |
4.3 培训大纲的全面性分析 |
4.4 培训大纲的适用性分析 |
4.5 培训大纲的前瞻性分析 |
4.6 本培训大纲与国外护士处方教育体系对比分析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2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3 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动力学规律及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泰妙菌素 |
1.1 泰妙菌素概述 |
1.2 泰妙菌素理化性质 |
1.3 泰妙菌素抗菌机制 |
1.4 泰妙菌素抗菌活性及毒性 |
1.5 泰妙菌素的残留限量标准 |
2.尼罗罗非鱼 |
2.1 尼罗罗非鱼养殖概述 |
2.2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研究概况 |
3. 泰妙菌素在水产中的研究进展 |
4.温度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5.药物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5.1 细胞色素P450 |
5.2 P-糖蛋白 |
6.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尼罗罗非鱼组织中的检测方法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仪器与设备 |
1.1.2 药品与试剂 |
1.1.3 溶液配制 |
1.1.4 试验动物 |
1.1.5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1.1.6 色谱/质谱条件 |
1.2 方法学验证 |
1.2.1 标准曲线和基质匹配曲线 |
1.2.2 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和定量限 |
1.3 结果 |
1.3.1 标准曲线 |
1.3.2 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和定量限 |
1.4 小结 |
第二章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仪器与设备 |
2.1.2 药品与试剂 |
2.1.3 溶液的配制 |
2.1.4 试验动物 |
2.1.5 给药方式 |
2.1.6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2.1.7 色谱/质谱条件 |
2.1.8 方法学验证 |
2.1.9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浓度变化 |
2.2.2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
2.3 讨论 |
2.3.1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药-时曲线特征 |
2.3.2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水温下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仪器与设备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溶液的配制 |
3.1.4 试验动物 |
3.1.5 给药方式 |
3.1.6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3.1.7 色谱/质谱条件 |
3.1.8 方法学验证 |
3.1.9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2.1 同一温度不同组织中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
3.2.2 同一组织不同水温下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
3.2.3 不同温度下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消除半衰期 |
3.2.4 不同温度下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休药期 |
3.3 讨论 |
3.3.1 不同温度下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
3.3.2 不同温度下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休药期 |
3.3.3 不同温度下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的消除半衰期 |
3.4 小结 |
第四章 罗非鱼体内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分布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仪器与设备 |
4.1.2 试剂与耗材 |
4.1.3 动物饲养 |
4.1.4 样品采集 |
4.1.5 引物设计 |
4.1.6 总RNA的提取 |
4.1.7 反转录 |
4.1.8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 |
4.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3.1 细胞色素P450 |
4.3.2 P-糖蛋白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高原低氧环境下常用降糖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糖尿病及其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研究现状 |
1.1.1 糖尿病研究现状 |
1.1.2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研究现状 |
1.2 高原低氧对药物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1.2.1 高原低氧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1.2.2 高原低氧环境代谢酶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1.2.3 高原低氧环境肠道菌群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1.2.4 高原低氧环境转运体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原低氧环境下常用降糖药物药代动力参数变化的研究 |
2.1 高原低氧环境下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参数变化的研究 |
2.1.1 仪器及试剂 |
2.1.2 实验设计 |
2.1.3 方法的建立 |
2.1.4 实验结果 |
2.1.5 讨论 |
2.2 高原低氧环境下那格列奈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的研究 |
2.2.1 仪器及试剂 |
2.2.2 实验设计 |
2.2.3 方法的建立 |
2.2.4 实验结果 |
2.2.5 讨论 |
2.3 高原低氧环境下格列喹酮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的研究 |
2.3.1 仪器及试剂 |
2.3.2 实验设计 |
2.3.3 方法的建立 |
2.3.4 实验结果 |
2.3.5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高原低氧环境下影响那格列奈及格列喹酮代谢关键因素CYP3A4、CYP2C9 表达的研究 |
3.1 仪器及试剂 |
3.2 方法 |
3.2.1 动物分组与样品收集 |
3.2.2 蛋白样品提取 |
3.2.3 蛋白含量测定 |
3.2.4 数据统计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高原低氧环境下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4.1 体外肠道菌群对二甲双胍代谢作用的研究 |
4.1.1 仪器与试剂 |
4.1.2 实验设计 |
4.1.3 方法的建立 |
4.1.4 结果 |
4.1.5 讨论 |
4.2 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体内肠道菌群对二甲双胍代谢影响的研究 |
4.2.1 材料 |
4.2.2 方法 |
4.2.3 结果 |
4.2.4 讨论 |
4.3 高原低氧环境下转运体Oct1、Oct2 表达变化的研究 |
4.3.1 仪器及试剂 |
4.3.2 方法 |
4.3.3 结果 |
4.3.4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药物代谢与合理用药(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修订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J]. 张冰,张晓朦,林志健,萨日娜,吕锦涛,吴昊,李耀磊,徐慧哲,黄政凯,郭宇博,苏祥飞,段笑娇.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 [2]肠道菌群介导高原低氧对药物代谢的调节[J]. 白雪,刘贵琴,杨建鑫,段雅彬,朱俊博,李向阳. 药学学报, 2021(10)
- [3]柴胡皂苷d对HepaRG细胞CYP450酶的影响[D]. 李洪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药物处方》课程培训大纲的构建[D]. 王亚萍.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06)
- [6]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罗非鱼体内动力学规律及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布研究[D]. 曹翠宇.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7]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04)
- [8]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04)
- [9]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04)
- [10]高原低氧环境下常用降糖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黄隆基. 兰州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