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脑校对软件测试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易龙,周涛[1](2020)在《基于实测数据的中英文智能编校系统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出版业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编校部分是目前进行出版智能化相对容易实现的环节,本文分别选取三款中文和英文编校系统进行测试后发现,现有的编校软件基本都可以发现拼写错误、错别字等问题,但对于需要结合文本分析的问题查找和纠错能力仍需改进。因此,目前编校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化目标。
康喆文[2](2019)在《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及翻译模式探究 ——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8)及俄译本为例》文中提出语块是一种形式固定、表达完整语义的预制性序列,在语言运用中能够被整体存储、提取和使用。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语码的转换,更涉及语码背后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语块作为具有心理预制特点的语言单位和思维单位,在翻译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效应。本文以语块为切入点,立足于中央文献翻译,开展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及翻译模式研究。本文对2014年至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央文献核心语块及俄语译文进行了界定和提取,并尝试提出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包括语块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国内外语块研究综述、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综述。第二章从语块理论出发,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完成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界定和提取工作,并确立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序列层级。本文认为,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是由连续的或非连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具有固定语义的预制性序列,在中央文献中可被整体储存和提取;其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为主,涵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党建等各个方面。中央文献核心语块包括一级语块、二级语块和三级语块。一级语块为词级语块,包括搭配和固定语;二级语块为框架级语块,包括短语框架和述语框架;三级语块为句级语块,包括谚俗语、格言警句和句群。第三章探讨了认知视角下的语块翻译。文中分别概述了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及与翻译的关系,阐释了不同学者的认知翻译观。本文认为,认知翻译观为研究语块的翻译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是模拟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模型探讨语块双语的转换进程;二是从翻译活动的参与者、双语产生的现实等多重视角探讨语块的翻译。在此基础上第三章提出了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流程图。第四章从以往经典的翻译理论模式出发,结合第三章的理论基础,拟构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该模式凸显了源语语块及对应译语作为整体翻译单位在记忆加工系统中的优势效应;反映了源语世界与译语世界的语言符号认知、逻辑思维认知、语境关系认知、社会文化认知及主体间性认知等多维认知层对语块翻译目标、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随后本章结合具体译例,对每一认知层级的内容做了详细分析,对拟构模式进行了论证。第五章为结束语,展望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的应用前景,并拟提出本课题后续的研究思路。总之,本文借鉴语块理论及认知翻译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探讨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和翻译模式问题,拟构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规范中央文献中重要概念的翻译,推动中央文献翻译的自动化、机器化进程。
王林坪[3](2019)在《基于统计特征和规则联合的中文文本校对算法研究》文中指出文字在当今社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文字以电子刊物,报纸,以及社交平台等方式在人群中进行传递,给人们的信息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这些庞大的信息也令人眼花缭乱。在这些海量文字中,错误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传统人工校对效率低、强度大、周期长等问题,显然不能满足文本校对的需求,因此,文本自动校对成为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热点。中文文本自动校对,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文本检错和文本校对。经典的文本检错一般是以文本分词为基础的,有文本散串检错和文本互信息检错等方法,但中文文本分词会影响对文本的检错正确率;另外,常用的文本校对方法有N-gram模型,Markov模型等,但需要大规模语料的支撑。一般而言,文本校对与文本检错都是分开进行的,这样也增大了校对时间的开销。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文本形近字错误和文本非词错误的改进方法,并采用了文本检错与校对同时进行的校对方法。首先,针对形近字错误的检测与校对需要利用最小编辑距离法和笔形文字相似度法,构建文本形近字表,然后,再利用文本形近字表构建文本形近字候选矩阵,根据文本特征将相邻向量组合成词,得到文本的候选词;提出了基于上下语境的二元模型,用此模型计算出在文本中支持度最高的词组,得到文本的最佳候选词路径下的输出文本。其次,针对利用语言知识库的文本校对,即文本非词校对。本文的非词校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长词校对,长词的校对主要用模糊匹配的算法,对文本中的长词错误进行定位,再利用词库对文本进行校对;在这个过程中还用到了字典树索引来提高文本的检索速度;第二部分是文本中重字的校对,首先对文本重字和叠词进行了定义,然后将叠词和重字区分,利用叠词库将叠词过滤,最后再对文本中的错误进行定位以及校对。最后本文将这两种文本校对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编程实现。通过真实数据测试得出了校对文本的召回率,准确率等指标,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孙兰兰[4](2018)在《网球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早在20世纪90年代,体适能这一概念就已出现,其主要是在“健康”和“体质”的概念上衍生出来的。体适能的概念很全面,能够对人体的体能、生理、身体形态等各方面机能进行评价。现如今,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呈上升趋势,则身体健康就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其身体素质更是大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大学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人体的各方面机能都在不断的完善,并且该阶段身体机能的发展将对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已成为体育研究界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网球运动热潮的掀起以及网球自身的优势和魅力,网球就在各大高校中逐渐普及并成为了一门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所以网球运动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该领域虽然已有一些研究,但是与体适能结合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就以此为题进行研究,从而为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能使健康体适能有所提高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网球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本实验对象为山东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大三选修网球课的26名学生,其中男生12名,女生14名。本次实验主要测试健康体适能的相关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参与网球运动前后健康体适能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对比性统计分析。经过为期16周的网球训练后,对26名学生在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测量分析发现有较大变化。身体形态方面:只有女生的WHR下降较明显(P<0.05),其它指标虽也有变化,但变化不明显,各数据前后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成分方面:女生的体脂百分比相对男生来说下降比较明显(P<0.05),身体成分指标上,男生和女生的瘦体重、肌肉重量都有明显增加(P<0.05),其中女生的脂肪重量也有明显下降(P<0.05);肌肉适能、柔韧适能方面:男生和女生背力、右手握力、左右手握力差都有较明显的变化(P<0.05),肌肉耐力上,男生和女生的耐力都有了很大提升(P<0.05),而且男生的爆发力(立定跳远)也有较大提高(P<0.05),柔韧上,男生和女生都有一定改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心肺适能方面:受试者的肺活量、最大摄氧量都有明显提高(P<0.05),说明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增强。经过为期16周的网球训练后女生的腰臀比明显下降;男女生的肌肉量相对有较明显的提高,且女生的脂肪量相比男生来说较少较明显;男女生的背力、右手握力、肌肉耐力以及男生的下肢爆发力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但他们的柔韧性变化不是很明显;男女生的心肺功能都有很大的提高。
Wittawin Tokiatroongruang[5](2016)在《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法律问题研究 ——借鉴美国经验》文中提出裁判文书是整个审判活动的集中反映和最终结晶,也是决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关键文书。裁判文书网上公开不仅利于司法公正公开,也是现代法院对外公开信息的基本要求。由于中国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平台建立不久,实际中存在几个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有必要了解裁判文书网的意义价值,进一步深入研究。相比之下,美国裁判文书网是美国联邦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平台,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对中美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作深入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改革与进一步发展。笔者希望深入研究两国的裁判文书网情况,这将有利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向,更加透明的方向前进。由此,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提出,该部分主要论述了裁判文书网的重要性,中国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背景与中美裁判文书网平台的现况。第二部分论述了中美裁判文书网范围的差异。首先,将中国法律对关联文件与审判录音上网公开的限制介绍清楚,然后作为可以借鉴的经验,再将美国裁判文书关联文件和审判录音上网公开制度做一个介绍。其次,介绍中国裁判文书上网公开速度调查结果并分析阻碍及时上网公开的法律障碍,同时介绍美国对及时上网公开的要求作为可借鉴经验。此外,笔者还将两国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时期范围相比,同时提出美国经验对中国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的启示。第三部分论述中美上网公开的隐私权保护的比较。具体包括两国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隐私保护范围,隐私保护方法,立法对当事人要求隐私处理责任,同时介绍两国法律对隐私信息校对要求与美国制度对中国的启示。第四部分说明两国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内容质量。首先,介绍上网公开的裁判文书内容正确性调查结果,然后介绍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说理性调查情况,同时介绍美国现况与制度作为可借鉴的经验。本文以实践,实验,实证为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裁判文书发布速度和发布的时间范围。此外,本文还调查了中美裁判文书网实践中的隐私保护情况,隐私保护方法,裁判文书内容的正确性。
刘泽文[6](2015)在《基于交通一卡通的小额支付POS机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交通一卡通的逐步验证推广,基于交通卡的小额支付POS机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长。小额支付POS机是对购买的服务或商品进行财务支付,完成缴费、购物、银行转账等商业活动。当前半导体、嵌入式、互联网、无线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使POS机开始走向集成化、小型化和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对基于交通一卡通的小额支付的POS机进行需求分析,结合网络技术、RFID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具体设计规划了小额支付POS机的软、硬件整体框架,其中硬件设计以STM32为微处理器,射频部分使用MFRC522读写M1卡、CPU卡,接触式IC卡部分使用TDA8024TT芯片控制PSAM卡,打印机部分采用富士通FTP-62DMCL101微型热敏打印机打印票据,无线通信模块采用SIM900A GPRS通信模块实现APP的远程升级以及应用交易数据和黑名单数据的上传下载。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主要包括硬件驱动程序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包括各硬件接口模块驱动实现、FATFS小型文件系统的移植和USB复合设备的实现,以及基于串口、USB、GPRS的IAP固件在线升级功能实现;应用程序的设计,包括业务消费交易流程设计、入机交互软件设计等。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以超低功耗、高性价比STM32微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POS机的硬件总体方案,完成电路设计,并完成最终的PCB布板、元器件焊接与初步硬件调试;2、针对不同的数据传输方案,设计了标准串口、USB、GPRS的通信帧格式,实现POS机的在线升级;3、理解IS07816协议的基础上完成对PSAM卡驱动层设计,实现了POS机密钥安全访问和双向认证功能;4、在POS机终端实现充值、消费、历史记录打印、远程消费管理等功能;最后经过测试证明,所设计的POS机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运行过程中,POS机与卡通信的时间、功耗等各类指标均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宁宇[7](2014)在《浙江出版集团协同编撰系统的协同性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通过优化浙江出版集团现有协同编撰系统的协同性,来降低出版周期、减少出版损耗。优化从出版流程的选题、组稿两大协同性低点入手,做以下工作:1.分析单独使用CO算法或者遗传算法对选题环节进行优化的局限性,利用关键词基因编码将CO优化算法的优化结果从静态目标值变为最优可行域,并将最优可行域进一步使用遗传优化算法逼近最优解,通过以上方式融合两种算法优势成CO-遗传复合优化算法。2.分析使用现有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对组稿环节优化的局限性,后将内容推荐算法与修正余弦相似度方法结果相结合,得出既考虑用户反馈又考虑内容相似度的用户兴趣函数,通过以上方式融合两种算法优势成复合型协同过滤推荐算法。3.将两种复合优化算法分别用于选题、组稿环节,建立了关键字基因库,作者数据库以及新的信息共享平台,并用实验组对比法对优化结果进行测试。通过对比实验数据,选题、组稿两大环节协同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协同,编撰系统需要不断提升协同性,出版系统定价,“三审三校”等其他环节协同性优化方面还有很宽的研究空间
马立东[8](2011)在《基于VBA面向词典编纂的英语拼写校正》文中研究表明研究适合词典编纂工作特点的英语拼写错误更正方法。根据VBA语法,用VB代码编程,对MicrosoftWord的可编程对象进行操作,实现计算机辅助英语拼写错误更正的半自动化处理。重点实现英语拼写错误及更正建议的批量自动提取和标注功能。通过对用户词典的程序控制,降低查错误报率,解决英语拼写变体差异引起的误报等问题。
邹国彪[9](2011)在《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并已被确立为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肩负着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先进文化的伟大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不但面临市场需求多样化和竞争主体多元化的考验,而且还要面对数字出版、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冲击,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已开始运用于图书发行企业流程再造、经营管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从战术层次应用向战略层次应用、从局部应用向全局和全面应用发展。未来十年是中国图书发行业面临大调整、大变革的十年,这种调整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技术在图书发行领域的应用。为此,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加大了对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商务和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研究信息技术对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的影响,寻找图书发行界在信息化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本论文在界定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概念、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信息技术对图书发行业的影响,总结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历史和现状,并从电子商务、数字出版、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希望在中国图书发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在论文中,作者尝试建立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作者认为: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中国图书发行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企业)两个层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宏观层面,需要优化行业管理体系,加强有关法律建设,加大对新型图书发行模式的政策扶持,打造大型图书发行企业集团和加快出版发行行业标准化建设。微观(企业)层面,需要构建适应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文化;制定和执行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在流程再造基础上建立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全面开展电子商务并迅速介入数字出版物发行。本论文以湖南新华发行集团为典型案例,剖析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介绍他们在ERP系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数字出版物发行系统建设方面的规划及设想,希望能为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内容结构如下:第1章:引言。阐述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目的和背景,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章: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在对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厘清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包涵的内容,提出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分析信息技术对图书发行业的影响,总结我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历史与现状。第3章:电子商务在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在这一章中,首先介绍了电子商务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然后分析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背景和必要性,介绍图书发行企业电子商务需求;最后就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原则、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4章:数字出版对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与对策。作者在厘清数字出版定义、类型和发展现状基础上,总结了数字出版快速发展原因,研究了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出版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开展数字出版物营销的可行性和策略。第5章: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在这一章,就掣肘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剖析,提出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为了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流程再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做好IT规划,重视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同时提出,良好的信息化宏观外部环境和内部信息化管理机制也是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第6章:研究结论及局限。在这一章中,提出了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推进,同时对本研究存在的局限进行了说明。
王发艳[10](2009)在《编辑出版系统的信息理论及技术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昭告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面临着新的科学和整个知识体系的大综合,信息技术开始向以社会信息学为代表的多个学科渗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网络已经深入到传统图书出版领域的各个方面,编辑出版学开始逐步向编辑出版信息学拓展,体现了一种学科信息化的趋势。本文是从编辑出版系统的信息理论及技术应用入手,以一种学科建设的角度,对编辑出版系统中相关的信息理论进行总结,这些理论既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经典理论,也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新兴理论。同时,对编辑出版系统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信息技术方法应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从出版形式、出版手段以及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归纳、描述。作为一门还未成形的学科,编辑出版信息学还很年轻。所以,编辑出版系统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从学科研究、学科发展等层面分析了编辑系统信息化所面临的一些理论困难和实践困难,并结合学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以及编辑出版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电脑校对软件测试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脑校对软件测试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实测数据的中英文智能编校系统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编校系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
2 审编校内容加工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
3 中英文编校系统测试与分析 |
3.1 中文编校系统 |
3.1.1 中文编校系统的发展情况简述 |
3.1.2 中文编校软件实测 |
(1)错误的查找能力 |
(2)错误的修改能力 |
3.2 英文编校系统实测 |
4 现阶段智能编校系统的基本特征 |
4.1 编校系统设计有待优化 |
4.2 修饰润色文稿的功能仍然难以实现 |
4.3 个人用户编校需求提高,面向C端的服务将成增长点 |
4.4 需要加强与各行业的信息合作,及时更新编校数据库 |
5 结 语 |
(2)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及翻译模式探究 ——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8)及俄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任务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语块研究的相关理论 |
1.3.2 语块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3 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综述 |
1.4 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 |
2.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本体研究 |
2.1.1 语块的定义及分类 |
2.1.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界定 |
2.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提取 |
2.2.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识别原则 |
2.2.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提取的基本方法 |
2.3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 |
2.3.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过程 |
2.3.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序列层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认知翻译视角下的语块翻译 |
3.1 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 |
3.1.1 认知科学与翻译 |
3.1.2 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观 |
3.2 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 |
3.2.1 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过程 |
3.2.2 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 |
4.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构图 |
4.1.1 翻译理论模式 |
4.1.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图 |
4.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阐释 |
4.2.1 语言符号认知 |
4.2.2 逻辑思维认知 |
4.2.3 主体间性认知 |
4.2.4 社会文化认知 |
4.2.5 语境关系认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5.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的应用前景 |
5.2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主要参考词典 |
Реферат |
附录Ⅰ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中俄对照表 |
附录Ⅱ NLPIR汉语分词词性标记对照表 |
附录Ⅲ 汉语分词词性标注示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3)基于统计特征和规则联合的中文文本校对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中文文本校对的研究现状 |
1.2.3 中英文校对难点比较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1.4 本文的主要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文文本校对基础方法和模型研究 |
2.1 校对的总体框架提出 |
2.2 语言模型 |
2.2.1 常用语言模型 |
2.2.2 数据平滑 |
2.3 基于分词技术下的文本检错算法 |
2.3.1 分词技术 |
2.3.2 基于分词的检错算法 |
2.4 语料库 |
2.4.1 语料库概述 |
2.4.2 校对基础准备 |
2.5 建立基于上下语境的N-gram中文校对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统计的形近字检错与校对算法研究 |
3.1 基于上下语境的N-gram汉语文本校对模型的总体框架 |
3.2 错别字候选字的构造 |
3.3 文本校对问题形式化描述 |
3.4 文本形近字的检错与校对 |
3.4.1 形近字错误特性 |
3.4.2 形近字矩阵的建立 |
3.4.3 基于文本特征和上下语境的校对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1 实验数据与评测指标 |
3.5.2 形近字错别字检错结果与分析 |
3.5.3 形近字错别字校对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错误知识库的校对算法研究 |
4.1 中文构词错误 |
4.2 模糊匹配算法 |
4.3 中文构词错误的校对 |
4.3.1 长词与易混淆词校对 |
4.3.2 文本重字校对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实验数据与评测指标 |
4.4.2 校对效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综合实验分析 |
5.1 校对流程和整体框架 |
5.2 举例测试 |
5.3 文本综合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科研成果 |
附录B:核心程序源代码和实验数据 |
(4)网球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适能的定义 |
2.1.2 体适能的分类 |
2.2 研究现状 |
2.2.1 关于网球运动的研究现状 |
2.2.2 关于健康体适能的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评述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分析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参加网球训练对心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
4.2 参加网球训练对身体成分各项指标的影响 |
4.3 参加网球训练对肌肉适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
4.4 参加网球训练对柔韧适能指标的影响 |
5 讨论与分析 |
5.1 网球运动对心肺功能各项测试指标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
5.1.1 网球运动对安静心率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
5.1.2 网球运动对肺活量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
5.1.3 网球运动对最大摄氧量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
5.2 网球运动对身体成分各项测试指标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
5.2.1 网球运动对身体形态测试指标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
5.2.2 网球运动对身体成分测试指标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
5.3 网球运动对肌肉适能各项测试指标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
5.4 网球运动对柔韧适能测试指标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法律问题研究 ——借鉴美国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基本情况 |
1.1 裁判文书网络平台的重要性 |
1.2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背景 |
1.3 中美裁判文书网的现况 |
2 裁判文书网的公开范围 |
2.1 允许关联文件与审判录音网上公开 |
2.2 消除及时网上公开的法律障碍 |
2.3 明确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期间范围 |
3 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隐私信息保护 |
3.1 中美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限制 |
3.2 统一隐私信息处理规范 |
3.3 对当事人处理隐私信息的要求 |
3.4 对法院安排隐私信息校对工作的要求 |
4 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内容的质量 |
4.1 规范法院裁判文书内容校对办法 |
4.2 要求法院将裁判理由上网公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基于交通一卡通的小额支付POS机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
2.1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
2.2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2.1 无线POS机设计原则 |
2.2.2 无线POS机网络拓扑结构图 |
2.2.3 无线POS机功能需求 |
2.3 系统总体设计架构 |
2.4 系统技术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微控制器概述与最小系统设计 |
3.2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
3.2.1 MP2303电压调节模块电路 |
3.2.2 LT1513充电控制模块电路 |
3.3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
3.4 人机交互电路设计 |
3.4.1 键盘接口模块设计 |
3.4.2 LCD显示模块设计 |
3.4.3 热敏打印模块设计 |
3.5 射频读写模块电路设计 |
3.5.1 射频读写芯片介绍 |
3.5.2 天线模块电路设计 |
3.6 接触式IC卡模块电路设计 |
3.7 GPRS通讯模块电路设计 |
3.8 仿真调试模块 |
3.8.1 串口电路设计 |
3.8.2 调试下载模块 |
3.8.3 USB接口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4.1.1 程序的主流程设计 |
4.2 引导程序设计与实现 |
4.2.1 IAP在线升级设计 |
4.2.2 Fatfs文件系统 |
4.3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与实现 |
4.3.1 主界面设计 |
4.3.2 屏幕显示驱动程序设计 |
4.3.3 热敏打印机驱动程序设计 |
4.3.4 键盘驱动程序设计 |
4.4 无线POS机刷卡设计与实现 |
4.4.1 PSAM驱动程序设计 |
4.4.2 射频驱动程序设计 |
4.5 无线POS机消费交易流程实现 |
4.6 无线POS机GPRS数据传输的实现 |
4.7 USB复合设备的实现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集成与验证 |
5.1 硬件测试 |
5.2 软件测试 |
5.3 系统验证 |
5.3.1 验证主界面 |
5.3.2 操作接口指令 |
5.4 系统调试结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浙江出版集团协同编撰系统的协同性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标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原系统分析及现有优化理论研究 |
2.1 流程分析 |
2.2 子数据库分析 |
2.2.1 出版子数据库 |
2.2.2 发行子数据库 |
2.3 CO算法 |
2.3.1 算法简介 |
2.3.2 算法优点 |
2.4 遗传算法 |
2.4.1 算法简介 |
2.4.2 算法步骤 |
2.4.3 软件领域操作方式 |
2.4.4 分布式并行算法 |
2.5 协同过滤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CO-遗传复合优化算法和复合型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
3.1 现有算法分析 |
3.2 CO-遗传复合优化算法 |
3.2.1 CO算法、遗传算法的改良和融合 |
3.2.2 CO-遗传复合算法具体步骤及实例 |
3.3 现有算法分析 |
3.4 复合型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优化算法应用 |
4.1 知识管理 |
4.1.1 知识管理分析 |
4.1.2 知识体系设计 |
4.1.3 管理架构简介 |
4.2 选题环节 |
4.2.1 优化探索 |
4.2.2 新算法应用 |
4.2.3 应用小节 |
4.3 组稿环节 |
4.3.1 平台需求 |
4.3.2 平台设计 |
4.3.3 平台实现 |
4.3.4 平台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VBA面向词典编纂的英语拼写校正(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相关研究概述 |
2 研究目标 |
3 实现方法 |
3.1 检查和统计拼写错误的方法 |
3.2 提取和标注拼写更正建议的方法 |
3.3 降低查错误报率的方法 |
4 实现过程及关键代码 |
4.1 MS Word的调用和退出 |
4.2 检查拼写错误 |
4.3 统计拼写错误 |
4.4 提取拼写错误及更正建议 |
4.5 标注拼写错误及更正建议 |
4.6 控制和编辑用户词典 |
5 拼写校正效果评估 |
6 结论 |
(9)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 |
1.1.1 选题意义 |
1.1.2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信息技术对图书发行企业的影响 |
1.2.2 电子商务对图书发行企业的影响 |
1.2.3 信息技术对数字出版的影响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难点 |
1.3.4 创新之处 |
2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
2.1 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内涵 |
2.1.1 图书、出版、出版业及图书发行 |
2.1.2 信息技术、信息化和信息革命 |
2.1.3 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包含的内容 |
2.1.4 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 |
2.2 信息技术对图书发行业的影响 |
2.2.1 信息技术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
2.2.2 信息技术对图书发行政策环境的影响 |
2.2.3 信息技术对图书发行产业的影响 |
2.2.4 信息技术对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的影响 |
2.2.5 信息技术对读者的影响 |
2.3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历史 |
2.4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现状 |
2.4.1 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 |
2.4.2 电子商务应用得到了初步发展 |
2.4.3 ERP、CRM等先进信息系统越来越得到重视 |
2.5 案例分析—湖南新华发行集团ERP系统建设 |
2.5.1 公司信息化历史和战略构想 |
2.5.2 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2.5.3 ERP系统建设情况 |
2.5.4 ERP信息系统建设成果 |
3 电子商务在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
3.1 图书发行业电子商务简介 |
3.1.1 图书发行业电子商务定义 |
3.1.2 图书发行业电子商务内涵和特点 |
3.1.3 图书发行业电子商务表现形式 |
3.2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背景及必要性 |
3.2.1 实施电子商务背景 |
3.2.2 实施电子商务必要性 |
3.2.3 实施电子商务S W O T分析 |
3.3 图书发行业电子商务需求 |
3.3.1 电子商务市场需求 |
3.3.2 电子商务平台功能需求 |
3.4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如何实施电子商务 |
3.4.1 实施原则 |
3.4.2 实施方案 |
3.4.3 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 |
3.5 案例分析—湖南新华发行集团“图书发行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
3.5.1 基本情况 |
3.5.2 主要目标 |
3.5.3 子平台 |
3.5.4 商业模式 |
4 数字出版对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与对策 |
4.1 数字出版定义、类型和发展现状 |
4.1.1 数字出版定义 |
4.1.2 数字出版物类型 |
4.1.3 数字出版发展现状 |
4.2 数字出版快速发展原因 |
4.2.1 技术日渐成熟 |
4.2.2 政策促进发展 |
4.2.3 传统出版机构参与 |
4.2.4 产业链逐渐形成 |
4.2.5 盈利模式逐步清晰 |
4.2.6 终端产品推陈出新 |
4.3 信息化是开展数字出版物营销的基础 |
4.3.1 数字出版物营销需要信息技术“集成” |
4.3.2 数字出版物营销是信息化高级阶段 |
4.4 开展数字出版物营销可行性和策略 |
4.4.1 可行性 |
4.4.2 策略 |
4.5 案例分析—湖南新华发行集团“数字出版内容集成分发平台” |
4.5.1 建设目标 |
4.5.2 建设原则 |
4.5.3 商业模式 |
4.5.4 建设内容 |
5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 |
5.1 企业流程再造 |
5.1.1 企业流程再造基本理论 |
5.1.2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流程再造原则与目标 |
5.2 企业文化 |
5.2.1 企业文化内涵与功能 |
5.2.2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需要先进企业文化 |
5.2.3 如何营造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图书发行企业文化 |
5.3 IT规划 |
5.3.1 IT规划内涵、作用和功能 |
5.3.2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IT规划必要性 |
5.3.3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IT规划存在的问题 |
5.3.4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IT规划实施原则 |
5.4 行业标准化 |
5.4.1 标准化内涵与意义 |
5.4.2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标准化工作必要性 |
5.4.3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标准化现状与问题 |
5.4.4 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标准化方法与策略 |
5.5 宏观外部环境 |
5.5.1 优化出版业管理体系 |
5.5.2 健全有关出版法律法规 |
5.5.3 推进图书发行产业信息化 |
5.5.4 加大对新型图书发行模式政策研究与扶持 |
5.5.5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大型图书发行企业集团 |
5.5.6 加强图书发行业信息标准建设力度 |
5.6 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 |
5.6.1 提高企业对信息化认识 |
5.6.2 加强对信息技术管理 |
5.6.3 明确目标,分步实施 |
5.6.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6 研究结论与局限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论文图表索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10)编辑出版系统的信息理论及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难点重点及创新处 |
2 编辑出版系统的相关信息理论 |
2.1 编辑出版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背景——学科信息化 |
2.2 经典信息理论与编辑出版系统 |
2.3 新三论与编辑出版系统 |
3 编辑出版形式和出版手段的信息化 |
3.1 出版形式的信息化、数字化 |
3.2 编辑出版手段的信息化 |
4 出版市场营销与管理的信息化 |
4.1 市场营销信息化——网上书店的兴起 |
4.2 出版管理信息化 |
5 编辑出版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
5.1 以信息为基础的学科融合对编辑出版系统的影响 |
5.2 编辑出版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电脑校对软件测试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实测数据的中英文智能编校系统对比研究[J]. 易龙,周涛. 出版科学, 2020(04)
- [2]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及翻译模式探究 ——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8)及俄译本为例[D]. 康喆文.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9(02)
- [3]基于统计特征和规则联合的中文文本校对算法研究[D]. 王林坪.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4]网球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D]. 孙兰兰. 山东体育学院, 2018(02)
- [5]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法律问题研究 ——借鉴美国经验[D]. Wittawin Tokiatroongruang. 浙江大学, 2016(02)
- [6]基于交通一卡通的小额支付POS机研究与实现[D]. 刘泽文. 广东工业大学, 2015(10)
- [7]浙江出版集团协同编撰系统的协同性优化[D]. 宁宇.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3)
- [8]基于VBA面向词典编纂的英语拼写校正[J]. 马立东. 软件, 2011(10)
- [9]中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 邹国彪. 武汉大学, 2011(04)
- [10]编辑出版系统的信息理论及技术应用[D]. 王发艳.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