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戒毒查出性病103例

强制戒毒查出性病103例

一、强制戒毒人员103例性传播疾病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姚晖,张思晨,冯金保,陈超杰,王海,类延花,范引光[1](2021)在《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行为特征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新进入安徽省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制戒毒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采集血液进行相关抗体检测,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探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950名戒毒人员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34.98±8.54)岁,吸食新型毒品者占84.5%(803/950)。HIV、HC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10.0%和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女性(OR=3.84, 95%CI=2.35~6.27)、HIV抗体阳性(OR=6.19, 95%CI=1.42~26.96)是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最近1年接受过同伴教育(OR=0.44, 95%CI=0.23~0.87)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而女性(OR=2.05, 95%CI=1.08~3.89)、年龄≥50岁(OR=6.77, 95%CI=1.35~33.95)、注射吸毒(OR=51.84, 95%CI=27.65~97.19)是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以新型毒品吸食者为主,需加强对新型毒品的管制,同时针对女性、高龄组和有注射行为吸毒人群制定有效干预措施。

方群英[2](2020)在《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及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当今,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我国毒品情况仍然严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发布《毒品情况报告》,2018年全国使用毒品人数共有240.4万名,吸毒人群数量庞大。毒品不仅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滥用毒品导致暴力攻击、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戒毒形势已刻不容缓。随着《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强制隔离戒毒整合了以前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采取强制性约束的方法迫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简称―强戒人员‖)戒除毒瘾,健康回归社会,成为我国主要的戒毒模式。吸毒人员生理脱毒相对容易,但心理依赖可能是终生的。长期吸毒严重影响吸毒人员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功能,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人格等方面均受到明显的损坏。吸毒人员戒毒后复吸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对毒品的心理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戒毒人员低自尊,自我评价低,对戒毒后重返社会丧失信心。因此,关注强戒人员心理,探讨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对增强戒毒人员的信心,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矫治,降低复吸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重庆市强戒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人格、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特点,探讨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强戒人员的戒毒管理和心理教育矫治提供数据参考。对象和方法选取重庆市8个强制隔离戒毒场所621名强戒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量表(MM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为测评工具,对强戒人员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感进行测评。分析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特点;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结果1.强戒人员人格特征(MMPI得分)(1)总体特点:除L量表外,男性K、Si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常模(P<0.05,0.01),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男性常模(P<0.01)。除L、D量表外,女性K、Si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0.01),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女性常模(P<0.01)。(2)性别特点:男性F、Pd、Pa、Pt、Sc、Ma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女性(P<0.05,0.01);Mf-m、Mf-f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女性(P<0.01)。(3)受教育程度特点:―初中及以下‖组F、Hs、Pa、Pt、Sc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高中及以上‖组(P<0.05,0.01)。(4)年龄特点:强戒人员F、Hs、Pd和Sc分量表得分存在显着年龄差异(P<0.05,0.01)。―≥50岁‖组F、Hs量表得分显着高于―≤29岁‖和―30-49岁‖组(P<0.01);―≤29岁‖组Pd量表得分显着高于―30-49岁‖和―≥50岁‖组(P<0.05,0.01);―≥50岁‖组Sc量表显着高于―≤29岁‖和―30-49岁‖组(P<0.05)。(5)吸食毒品种类差异:―海洛因‖组Hs、D、Hy、Sc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冰毒‖组(P<0.05,0.01)。(6)吸毒方式差异:―注射‖组Hs、D、Hy、Si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口吸‖组(P<0.05,0.01)。(7)吸毒时间差异:强戒人员K、Pt量表得分存在显着的组间差异(P<0.05)。―>2年‖组Pt量表得分显着高于―<1年‖和―1-2年‖组(P<0.05);―>2年‖组K量表得分显着低于―<1年‖和―1-2年‖组(P<0.05)。(8)戒毒次数差异:Hs、D、Pd、Pt量表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0.01)。―3次及以上‖组Hs、D、Pt量表得分显着高于―首次‖组(P<0.05,0.01);―2次‖组Pd量表得分显着低于―首次‖和―3次及以上‖组(P<0.05,0.01)。2.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特点(1)总体特点:强戒人员心理问题发生症状阳性率为50.30%。其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依次为:强迫症状、抑郁、躯体化、敌对。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强戒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着高于中国常模(P<0.01)。(2)性别特点:男性SCL-90敌对和其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女性(P<0.05,0.01)。(3)受教育程度特点:―初中及以下‖组SCL-90躯体化、强迫和恐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高中及以上‖组(P<0.05,0.01)。(4)年龄特点:强戒人员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其他因子得分存在显着年龄差异(P<0.05,0.01)。―≥50岁‖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其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29岁‖组(P<0.05,0.01);―≤29岁‖组其他因子得分显着低于―30-49岁‖和―≥50岁‖组(P<0.05);躯体化因子得分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5)吸食毒品种类差异:除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外,―海洛因‖组强戒人员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总均分显着高于―冰毒‖组(P<0.05,0.01)。(6)吸毒方式差异:除敌对和偏执因子外,―注射‖组强戒人员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总均分显着高于―口吸‖组(P<0.05,0.01)。(7)吸毒时间差异:强戒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存在显着的吸毒时间组间差异(P<0.05,0.01)。―>2年‖组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着高于―1-2年‖组(P<0.05,0.01)。(8)戒毒次数差异:除敌对、恐怖、偏执和总均分外,强戒人员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存在显着的戒毒次数组间差异(P<0.05,0.01)。―3次及以上‖组强戒人员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首次‖组(P<0.05,0.01);躯体化因子得分―首次‖组显着低于―2次‖,―3次及以上‖组(P<0.01)。3.强戒人员自我效能感特点(1)总体特点:强戒人员的GSES得分显着低于常模(P<0.01)。根据自我效能感得分定义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划分标准,强戒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1-2分(不包括2分)处于低水平有222例,占37%;得分2-3分(不包括3分)处于中等水平有282例,占47%;得分3-4分高水平仅有96例,占16%。表明强戒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等水平。(2)受教育程度特点:―高中及以上‖组GSES得分显着高于―初中及以下‖组(P<0.01)。(3)戒毒次数差异:―首次‖戒毒GSES得分显着高于―2次‖和―3次及以上‖戒毒组(P<0.05)。4.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1)强戒人员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强戒人员的MMPI量表与其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其中F、Hs、Pd、Pa、Pt、Sc、Ma、Si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L、K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负相关(P<0.05);除与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D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除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外,Hy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Mf-f量表与躯体化、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呈显着负相关(P<0.05)。(2)强戒人员人格特征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强戒人员MMPI的F、Hs、D、Hy、Pd、Mf-m、Pa、Pt、Sc、Si量表与GSES量表呈显着负相关(P<0.05)。(3)强戒人员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强戒人员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因子及总均分与GSES量表呈显着负相关(P<0.05)。(4)高、低SCL-90得分强戒人员MMPI差异比较除Hy、Mf-m、Mf-f量表外,高SCL-90得分强戒人员MMPI的各量表得分与低SCL-90得分人群存在显着差异(P<0.01)。其中除L、K量表外,高SCL-90得分组强戒人员MMPI其余各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低SCL-90得分组人员(P<0.01)。(5)高、低GSES得分强戒人员的MMPI差异比较高GSES得分强戒人员MMPI的F、Hs、D、Hy、Pd、Mf-m、Pt、Sc、Si量表得分显着低于低GSES得分人群(P<0.05,0.01)。(6)高、低SCL-90得分强戒人员的GSES差异比较高SCL-90得分组的强戒人员的GSES得分显着低于SCL-90得分低组的人员(P<0.05)。结论1.强戒人员存在明显人格偏离,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0.3%,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水平。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的人群特点。2.强戒人员人格、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相关性。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强戒人员自我效能感低,存在明显的人格偏离。

邓小刚[3](2020)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南丰县青少年吸毒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吸毒又一次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他们因为经验不足、社会知识少、是非辨别能力差,所以对毒品的危害性和违法性认识不足,极易成为毒品犯罪的“高危群体”。本文以青少年人群作为研究主体,尝试从源头上去全面深入地探讨青少年吸毒行为发生的原因,以期能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为解决我国青少年吸毒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全文共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本文研究的背景及目的,青少年吸毒问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有关吸毒危害和防毒戒毒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概况。本文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包括“青少年”、“毒品与吸毒”、“禁毒与戒毒”概念的界定,并阐述研究青少年吸毒现象治理理论的概念。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南丰县青少年吸毒问题的调查研究成果,包括南丰县毒情形势,南丰县吸毒人员状况调查,南丰县青少年吸毒行为产生的原因,南丰县青少年吸毒问题造成的社会危害。第四部分,就青少年吸毒问题治理对策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南丰县治理吸毒问题的薄弱环节,3D防毒教育及构建防毒生态系统,整体性治理南丰县青少年吸毒问题。本文在对南丰县青少年吸毒问题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走进江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抚州市强制戒毒所的访谈心得,除了通常预防、教育等治理措施之外,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创新举措,即:改善社会环境(外部因素),坚决以堵源截流为利剑,坚决遏制毒品蔓延;树立正确的三观(内部因素),从小培养从善利他的人生信仰,创建3D防毒教育及构建防毒生态系统为本文亮点,在整体性治理的理论指导下,内外结合,上下齐力,左右围堵,多维度防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青少年涉毒的概率降到接近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论文未涉及其他职能部门在青少年吸毒问题治理当中的角色职能和具体实践措施,因样本较少使得数据资料在支撑论文观点方面有所不足。尽管如此,但作者长期从事治安防控工作,近年来更是深入关注青少年涉毒偏差行为及治理问题,在实践中不仅有参加戒毒专项工作,而且与国内同行有较为充分的交流,这些都使为本文撰写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和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别数据上的不足。当然,鉴于吸毒现象的复杂性,吸毒预防工作的社会系统性,吸毒人群社会危害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跟进青少年吸毒人群的生活轨迹,以期寻找一套系统化解决方案。

王云翠[4](2019)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索褪黑素对急性甲基苯丙胺诱导的ICR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为后续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方法提供依据。2.评价“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对自愿戒毒医院及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改变、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和(或)注意偏向、一般反应抑制能力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1.将100只雄性ICR小鼠(18-22 g)编号后随机分成居住鼠和入侵鼠,每组各50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居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5组分别为对照组(溶剂组),甲基苯丙胺(MA)组,褪黑素(MT)2.5 mg/kg、5mg/kg、10mg/kg三个剂量组。溶剂组通过灌胃(i.g.)给予0.5%CMC-Na,然后腹腔注射(i.p.)0.9%生理盐水;MA组用0.5%CMC-Na(i.g.)处理,然后腹腔注射MA(3mg/kg,i.p.);在MA注射前15分钟(3mg/kg,i.p.)用褪黑素(分别为2.5,5,10mg/kg)预处理成为三种不同的治疗组;完成给药15分钟后,利用居住-攻击模型将单个入侵小鼠轻轻放入居住小鼠笼中,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路径跟踪系统居住鼠首次攻击的潜伏时间(latency to initial attacks,LIA)、攻击总时长(total duration of attacks,TDA)及总攻击次数(number of attacks,NA),共持续15分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测定溶剂组、MA组以及MA+MT阳性组的小鼠海马中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以及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DA的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浓度。2.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要求的湖北省武汉市3所自愿戒毒医院的135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27例)、动机组(26例)、脱敏组(27例)、褪黑素组(27例)、综合组(28例)。对照组患者除接受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及戒毒康复训练之外,不接受其它任何干预措施;其它各干预组均在接受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及戒毒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相应干预措施。其中,动机组接受连续5天,每天90分钟的动机强化治疗(懵懂期、思考期、准备期);脱敏组接受连续5天,每天90分钟的脱敏治疗(回想加快速眼动脱敏、内观加快速眼动脱敏、催眠脱敏、NLP改变记忆元素脱敏);褪黑素组接受褪黑素(国食健字批准文号)口服补给15天,补充剂量为每天口服6mg;综合组首先接受5天动机强化治疗,之后接受连续5天脱敏治疗,在动机强化及脱敏治疗的同时接受褪黑素补给15天,补充方式及剂量同褪黑素干预组。干预前后分别用罗德岛大学动机转变评估量表(URICA)、成瘾记忆强度量表(AM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的动机水平、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并通过ERP点探测和GO/NOGO范式评价患者干预前后注意偏向及一般反应抑制能力。采用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广义估计方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3.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要求的湖北省武汉市5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318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63例)、动机组(64例)、脱敏组(65例)、褪黑素组(63例)、综合组(63例)。干预方法同自愿戒毒医院内的患者,但对动机访谈进行了改进,结合West和Brow提出的基于动机的成瘾综合理论,借助更多的图片信息,帮助成瘾者深入挖掘其最在乎的事物,与其成瘾行为形成强烈的对立冲突,施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让其明白自己期望的目标与继续吸毒带来的后果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患者寻求持续戒毒动机的重要资源。干预前后分别用转变阶段及治疗迫切程度量表(SOCRATES)、AMIS、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评估患者动机水平、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及自尊水平。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干预前所有量表得分后,对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的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亚组比较。结果1.急性给予MA(3 mg/kg,i.p.)后可致雄性ICR小鼠的攻击性增加,并伴随小鼠海马内5-HIAA和HVA浓度降低;中等剂量的褪黑素(5 mg/kg,i.g.)预处理,能显对抗小鼠因腹腔注射MA导致的LIA缩短(= 0.04),并减少NA(P=0.004)和TDA(P<0.001),同时也增加小鼠海马内 5-HIAA(P<0.001),DA(P=0.015)和HVA(P<0.001)的含量。另外,褪黑素(5 mg/kg,i.g.)预处理后可提高DA(HVA/DA,(DOPAC+HVA)/DA)和5-HT(5-HIAA/5-HT)的转化率(P均<0.001),尤其是逆转低5-HIAA/5-HT 比值。2.虽然自愿戒毒医院内的五组患者接受干预后戒毒动机得分均有所提高,但五组患者干预后的URICA及无意图期、思考期及行动期分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脱敏组(P=0.032)及综合组(P=0.032)干预后与对照组AMI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五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1;P=0.417);在条件一致和不一致情况下脱敏组和综合组在缩短患者反应时方面均有优势(P均<0.001),但尚不能认为本研究采用的点探测范式可以测试出患者对毒品图片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差异;干预前后中性图片引起的P3波幅有统计学差异(P=0.011),同时,干预后毒品图片与中性图片引起的P3波幅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35);干预后脱敏组和综合组的P3潜伏期均较干预前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脱敏组干预后的NOGO误报率低于干预前(P=0.01),但褪黑素组误报率高于干预前(P=0.04),其他组干预前后NOGO误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OGO-N2波幅及潜伏期各组干预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综合组NOGO-P3波幅干预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和脱敏组干预前后NOGO-P3成分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P=0.009;P=0.002),其中脱敏组干预后NOGO-P3成分潜伏期短于干预前,但对照组干预后NOGO-P3成分潜伏期长于干预前。3.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接受干预后的患者,综合组的采取行动的动机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脱敏组和褪黑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P=0.001);脱敏组和综合组患者的AMI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各组研究对象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外向激惹及内向激惹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8;P=0.221;P=0.107;P=0.328);脱敏组和综合组患者的RSES得分高于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06)。结论1.褪黑素(5mg/kg,i.g.)预处理可以逆转急性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攻击行为,且DA和5-HT系统参与了攻击行为的加工。2.“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的成瘾记忆强度,提高自愿戒毒医院内患者的一般反应抑制能力。同时本干预模式还可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患者采取行动方面的动机水平及自尊水平。

严政[5](2017)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命健康保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禁毒法》出于保护吸毒人员生命健康权的目的,对严重吸毒成瘾人员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将戒毒人员视为病人是戒毒治疗工作的中心理念。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对待戒毒人员的定位发生重大转变,从侧重戒毒人员违法者的身份,转变为违法者、病人、公民三种身份并重。获得良好的医疗保障是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实现的前提条件,作为“病患者”的定位要求完善戒毒人员的医疗保障制度。确实保护戒毒人员的生命健康权既是人权保护的客观要求,对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吸食毒品极易感染和传播多种疾病,尤其是艾滋病和肺结核。随着新型合成毒品的快速蔓延,因吸食精神活性物质引发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人数在不断增加,需要加强传染病与精神疾患预防控制机制和完善场所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控体系。只有落实基本医疗制度,强化对老病残戒毒人员的医疗保障,进行传染病的严格管控,提升戒治康复水平,才能切实维护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实现对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有效保护。禁毒委员会应当真正履行组织、协调的职责,通过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建立分级医疗网络,确立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导的多向转诊模式。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的内涵进行阐释,梳理了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法律保护的现状。首先,戒毒人员作为“病患者”的定位,其健康权益应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需要对戒毒人员健康权的含义和内容进行具体界定。提出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治疗期间依法享有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保持良好社会适应性,获得基本医疗保障和维持适当生活水准的权利;其次,根据国际人权法规范和我国宪法相关规定,可以推导出政府承诺对公民的健康承担责任。作为公民,老病残戒毒人员有权从国家社会获得帮助;最后,梳理了戒毒法律规范对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保护的具体做法。而且,我国精神卫生法细化了对吸毒成瘾者心理治疗的规定,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残疾人保障法重视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障和社会救助。第二部分,分析了有关戒毒人员的检察监督机制、传染病防控、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一是戒毒场所存在职能错位,仍存在劳教时期的思维定势;尚未建立完善的戒毒医疗保障体系,缺乏多向转诊机制,场所的急诊能力无法承担急危重症的救治功能。二是场所的检察监督存在缺位,戒毒场所的执法工作监督存在盲点,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三是场所未能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特别是场所的肺结核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隐患;场所普遍未成立传染病收治专区,无法落实患病戒毒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四是场所缺乏老病残戒毒人员的特殊医疗保障,收治范围过于宽泛,导致大量老病残戒毒人员长期滞留场所;未建立专业的治疗体系,老病残戒毒人员存在发生急危重症的医疗隐患。第三部分,以保护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为核心,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完善检察监督方式、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构建老病残戒毒人员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一是场所应完善检察监督机制,明确人民检察院对场所执法工作的检察监督权;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预防侵犯戒毒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二是场所要加强传染病和精神疾患的预防控制机制,建立传染病和精神病戒毒人员的信息管控系统。三是完善场所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控体系,把场所结核病防控列入社会的传染病防控系统,强化与疾病防控部门的协作;建立职业暴露优抚制度,让医务人员安心工作,为戒毒人员提供良好卫生保障和手术治疗服务。四是为保护戒毒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和合理医疗权,需要构建合理医疗保障制度;将老病残戒毒人员的慢性病管理和传染病防治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立戒毒中心医院和传染病集中收治专区;打破行业壁垒,实行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主导下的多向转诊制度。

靳慧亚[6](2017)在《穴位按摩对兰州市强制戒毒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对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中的海洛因依赖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影响,同时调查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相关人口学、吸毒行为学特征、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尝试为戒毒工作提供新思路、为戒毒人员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戒毒人员性别配比及地理分布选取兰州市五所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的两所作为兰州市抽样代表,从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强制戒毒人员230人,其中男性120人来自于兰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女性110人来自于甘肃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8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男40人、女45人。对初筛合格的230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所时间、吸毒种类、吸毒方式、吸毒年限、戒毒次数,采集强制戒毒人员的空腹静脉血进行乙肝、丙肝、梅毒检测。初筛合格人员中的224名海洛因依赖者按脱毒时间由短到长分为急性脱毒期、脱毒巩固期、脱毒康复期、回归社会期四个阶段,将处于同一脱毒阶段的海洛因依赖戒毒者随机分为脱毒对照组与脱毒按摩组。脱毒按摩组人员接受穴位按摩干预共12周,脱毒对照组不作干预。海洛因依赖戒毒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和12周后接受血清TSH、TT3、TT4水平检测。海洛因依赖戒毒者干预前的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脱毒对照组与脱毒按摩组各激素指标干预前后的差值进行统计学比较,探讨穴位按摩对强制戒毒人员中的海洛因依赖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影响。结果:1.调查表完成情况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30份,匹配血样230份。2.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相关人口学特征纳入本研究的强制戒毒人员共230人,其中男性52.2%(120/230),女性47.8%(110/230);强制戒毒人员平均年龄(39.7±9.1)岁,年龄主要分布在3746岁(47.0%,108/230),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57岁;文化程度以初中水平为主(53.0%,122/230),小学及文盲占(31.8%,73/230)。3.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吸毒行为学特征使用毒品以海洛因为主(97.4%);吸毒方式以烫吸为主(95.7%);平均吸毒年限为7.86年;3次以上戒毒史的人员占33.2%。4.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的感染情况本次调查血样230份,HBsAg阳性率4.78%(11/230),抗-HCV阳性率18.26%(42/230),抗TP阳性率14.78%(34/230)。5.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的单因素及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卡方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吸毒年限与戒毒人员梅毒感染相关,女性梅毒阳性率为22.7%,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高、文化水平降低,梅毒感染率升高。6.海洛因依赖戒毒者不同脱毒阶段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女性急性脱毒期人员血清TSH、TT3、TT4水平(2.12±0.88μIU/mL、83.55±20.80 ng/dL、6.61±1.47μg/dL)均低于女性健康对照组(2.24±0.70μIU/mL、109.24±15.05 ng/dL、7.67±1.03μg/dL)、女性脱毒巩固期(2.26±1.87μIU/mL、115.05±18.03 ng/dL、7.74±1.34μg/dL)、女性脱毒康复期(2.29±1.41μIU/mL、108.99±18.09 ng/dL、7.64±1.38μg/dL),其中TT3、TT4差异均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TSH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女性脱毒巩固期、女性脱毒康复期、女性健康对照组之间相互比较TSH、TT3、TT4水平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男性脱毒巩固期(2.14±0.57μIU/mL、121.06±17.39 ng/dL、8.05±1.24μg/dL)、男性脱毒康复期(2.08±0.91μIU/mL、114.77±16.07ng/dL、8.01±1.47μg/dL)、男性回归社会期(2.20±0.73μIU/mL、121.98±19.64ng/dL、8.04±1.25μg/dL)、男性健康对照组(2.29±0.91μIU/mL、118.89±17.58ng/dL、8.01±1.25μg/dL)之间相互比较血清TSH、TT3、TT4水平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7.穴位按摩对海洛因依赖戒毒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影响(1)在干预8周后,急性脱毒期(女)、脱毒巩固期(男)、回归社会期(男)脱毒按摩组TSH差值与其对应的脱毒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在干预8周后,脱毒巩固期(女)脱毒按摩组TT4、TSH差值与脱毒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脱毒康复期(男)脱毒按摩组在干预8周后TT4差值以及12周后TT3差值与脱毒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在干预8周后,脱毒康复期(女)脱毒按摩组TT3、TT4差值与脱毒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以上各组其余指标在干预8周及12周后差值与脱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强制戒毒人员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率较高,强制戒毒人员因性别、吸毒行为的不同导致梅毒感染率有显着的差异,因此应根据吸毒人员传染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制定适合本地区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吸毒人群中传染病的传播。(2)与健康对照人员相比,强制戒毒人员中的海洛因依赖者急性脱毒期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水平较低;中医穴位按摩干预可促进海洛因依赖戒毒者TSH、TT4恢复,该结果提示穴位按摩可帮助戒毒人员的垂体-甲状腺功能恢复,其在戒毒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靳慧亚,李文涛,颜丽,付晓艳,胥敏敏,蒲三多,刘小娇,何津春[7](2015)在《兰州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兰州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人口学、行为学特征,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兰州强制隔离戒毒所的230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230名戒毒人员中,男性120人,女性110人;HBs Ag阳性率4.78%(11/230),抗-HCV阳性率18.26%(42/230),抗-TP阳性率14.78%(34/230)。通过卡方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吸毒年限与戒毒人员梅毒感染相关;戒毒次数与丙型肝炎感染相关。结论与全国自然人群相比,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抗-TP、抗-HCV阳性率高;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梅毒;高年龄(4657岁)和长期吸毒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次戒毒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率高。

刘涛[8](2014)在《苏州市强制戒毒人群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相关行为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苏州市强制戒毒人群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相关行为,并调查相关因素,为在这类人群中进行病情监测和治疗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法,将2012年苏州市太湖戒毒所新进收容的吸毒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两项,其中问卷调查集中在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吸毒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和艾滋病、丙肝、梅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将调查问卷录入数据库,核对无误后导出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血清学检测则对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标本检测,阳性标本要求进一步进行确认。研究中针对艾滋病、丙肝和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分别通过2检验、t检验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当P<0.05时认定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针对单因素分析中总结出来的结果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得出艾滋病、丙肝和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在艾滋病的感染因素分析中,对HIV感染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年龄(t=3.054,P<0.05)、婚姻状态(2=7.012, P<0.05)、每日吸毒次数(t=2.798, P<0.05)、是否注射吸毒(2=9.32, P<0.05)和是否感染梅毒(2=6.190, P<0.05)5项因素为高危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注射吸毒和是否感染梅毒都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在对HCV感染的因素分析中,对HCV感染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年龄(t=2.789, P<0.05)、户籍(2=4.012, P<0.05)、吸毒年限(t=3.448, P<0.05)、是否注射吸毒(2=12.322,P<0.05)和是否使用安全套(2=17.190, P<0.05)这5项,根据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吸毒年限是感染丙肝的危险因素,而使用安全套是保护性因素。以梅毒抗体是否呈阳性为因变量,对可能影响梅毒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梅毒感染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年龄(t=1.688, P<0.05)、文化程度(2=14.163, P<0.05)、商业性行为(2=6.850, P<0.05)、每日吸毒次数(t=2.015, P<0.05)和注射吸毒(2=13.32, P<0.05)这5项,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和商业性性行为都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对统计结果和实验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苏州市在押吸毒人群的社会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主要感染途径和分布情况,根据相关因素分析探索可行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进而减少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金羽[9](2014)在《云南青年女性吸毒成因的实证研究 ——以八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毒品在中国泛滥,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中国女性吸毒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社会性别因素,女性吸毒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如卖淫,性传播疾病,同时长期吸毒和卖淫也对女性身体造成了损害。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青年女性吸毒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云南青年女性吸毒的主要因素,从而为相关禁毒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笔者及其调研团队分别在云南省德宏、保山、大理、楚雄、西双版纳、普洱、玉溪、昆明八个州市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区戒毒(康复)场所、美沙酮门诊等分别发放问卷200-400份不等,共发放问卷2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04份。其中女性的问卷有486份,个案有49份,本文主要根据这些数据和访谈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先对云南省八州市青年女性的吸毒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基本现状,初次吸毒状况以及疾病感染状况;第二章根据女性吸毒的现状特点与个案来分析云南青年女性吸毒原因的个人因素,主要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生理心理因素以及吸毒前的不良行为这些方面来分析;第三章分析云南青年女性吸毒的原因的家庭因素,主要从家庭条件、父母的禁毒知识教育和家庭关系方面来分析;第四章从社会因素分析云南青年女性吸毒的原因,主要从社会交往、地区禁毒教育和毒品的可获性方面来分析;最后对云南青年女性吸毒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丁国伟[10](2013)在《云南开远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性病流行率及其传播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女性性工作者(FSW)作为性乱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非法性、隐蔽性,被列为“扫黄”的主要对象,往往被歧视、没有法律救济,造成了她们的脆弱性。由于FSW高危行为,处于感染HIV和性传播疾病感染(STI)的危险之中。在艾滋病疫情严重地区如云南红河州的FSW, HIV感染率高,而且HIV感染与注射吸毒、STI与商业性服务联系紧密的特点,使得商业性服务者成为HIV在各种人群中经性途径传播潜在的传染源。在艾滋病疫情严重,伴随着娱乐行业发达的地区,FSW人群在艾滋病感染与传播过程中,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控制等的角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不仅对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借鉴。研究FSW的HIV、STI以及主要危险因素,探讨HIV感染及传播规律和特点,可以为艾滋病防治、以及干预工作效果评价提供数据。开展HIV阳性的FSW行为研究,有利于观察艾滋病持续传播的可能性,可为制定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数据依据。目的(1)调查开远市FSW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感染率;评估FSW的静脉注射吸毒、STI和无保护性行为等HIV相关的危险因素。(2)在吸毒严重地区,探索FSW中吸毒行为与HIV感染的联系及变化规律和特点。(3)探索HIV阳性的女性性工作者中,知道了感染状态后,其高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的变化,评价持续二代HIV传播的潜在的可能性。方法(1)2006~2012年间,针对开远市FSW人群开展十二次连续横断面调查,时间间隔为6个月左右,女性性工作者连续横断面研究,每一次横断面调查都邀请600~800名FSW参加,并鼓励积极参加每一次横断面调查,调查前书面知情同意。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毒品使用情况、医疗史、性行为、流动性、对艾滋病和其它性传播感染的知识、态度、行为资料。每次都有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测。(2)FSW吸毒及危险性行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为期12个月,分别基线调查,第6个月和第12个月随访。收集包括个人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健康状况、毒品使用行为、HIV和性传播疾病感染的知识、以及行为危险因素等。(3)HIV阳性FSW前瞻性队列研究。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即第3、6、9、12个月分别随访。通过问卷收集有关的性工作、吸毒行为等数据。结果(1)完成了2997名FSW调查,HIV感染率为10.3-21.6%,新发现HIV阳性率为1.2~10.3%,经趋势检验开远FSW人群中新发现HIV阳性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发现28例HIV阳转,HIV新发感染率(HIV阳转)为0.2%~1.1%。新发感染密度为1.184/100人年(95%CI,0.746~1.623/100人年)。HIV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吸毒(AOR=S.S3,95%CI:6.63~11.75)、近一周客人数3人以上(AOR=1.58,95%CI:1.20~2.10)、低档性服务场所(AOR=1.43,95%CI:1.08~1.89)主要因素。开放队列研究中主要危险因素,户籍为开远(OR=8.5,95%CI:1.1~66.0)、居住当地5年以上(OR=3.1,95%CI:1.5~6.5)、一年内4个场所以上工作(OR=3.2,95%CI:1.3-7.9)、吸毒(OR=4.9,95%CI:2.3~10.6)。(2)开展了316名FSW前瞻性队列研究,一年随访发现该人群流动性大,主要云南省内流动,50%最近三个月去过开远之外的地方,49%来自云南省内开远以外的地方。有17%吸毒,吸毒FSW年龄大,户籍以开远为主。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尤其与配偶固定性伴间突出。最近一周4个嫖客以上的比例上升了11%(由基线45%上升第6个月56%),与最近一周与客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明显上升7%(由基线87%上升94%),与固定性伴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上升了15%(21%升至36%)。吸毒行为变化,过去3个月静脉注射毒品的FSW比例增加了34%(由基线21.6%升至第12个56.3%)。参加美沙酮门诊比例增加了11%(由基线26.4%升至37.5%)。(3)开展了99名HIV阳性FSW前瞻性队列研究,年龄偏大(34.0岁),多数已婚或者同居(60%),吸毒比例高(83%)。51.5%来自美容美发店,11%来自路边店或者站街。近一个月接客数超过11人的占35%,每次性服务收费50元以下占29%。继续商业性服务比例高(45-59%),最近一个月的嫖客数在10人以上的比例上升了10%(由17.5%上升到28.0%)。知道感染状况后与嫖客的安全套使用率提高,最近一个月与嫖客的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95~96%,但与固定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低,与固定性伴间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59%-70%。吸毒比例高(83%),多数为静脉注射吸毒(88%-97%),但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比例低(35%-55%),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比例低(20%-30%)。结论(1)吸毒FSW和低档场所FSW是当地目标人群重点干预亚人群。(2)强化安全套推广使用,不仅仅是与嫖客,更要关注与配偶等固定性伴的安全性行为;同时强化吸毒FSW干预措施,降低吸毒行为的危害。(3)HIV阳性FSW中近60%的研究对象知道自己感染HIV后继续从事商业性服务工作,而且以低档场所为主,不安全性行为依然存在,建议出台政策和法律,支持、救助HIV阳性FSW,同时限制继续从事性服务活动。

二、强制戒毒人员103例性传播疾病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制戒毒人员103例性传播疾病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估计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调查
        1.3.2 抗体检测
        1.3.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2.2 AIDS知识知晓和行为特征
    2.3 实验室检测
    2.4 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
    2.5 HCV感染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2)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及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既往研究不足之处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一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流行病学特点
    2.2 研究二重庆市强隔离制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吸毒相关因素分析
    2.3 研究三重庆市强隔离制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特点
    2.4 研究四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特点
    2.5 研究五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章 总讨论与结论
    3.1 本研究的意义
    3.2 强戒人员人格特征流行病学特点
    3.3 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吸毒相关因素分析
    3.4 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特点
    3.5 强戒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特点
    3.6 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3.7 强戒人员教育矫治建议
    3.8 本研究的创新性
    3.9 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3.10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3)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南丰县青少年吸毒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3.2 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兴旺
        1.3.3 有助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1.4 文献综述
        1.4.1 整体性治理理论
        1.4.2 关于毒品与戒毒的相关研究
        1.4.3 关于青少年吸毒治理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
2 南丰县吸毒青少年概况与特征
    2.1 吸毒青少年概况
    2.2 吸毒青少年特征
        2.2.1 毒品犯罪活动有所增加
        2.2.2 毒品犯罪的智能化、暴力化
        2.2.3 吸毒人员呈低龄化多样化趋势
    2.3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危害
        2.3.1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2.3.2 青少年吸毒的危害性
3 南丰县青少年吸毒治理的成效、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3.1 青少年吸毒治理成效
    3.2 青少年戒毒服务的做法
    3.3 青少年吸毒治理的经验
        3.3.1 因地制宜,对症施策
        3.3.2 现身说法,远离毒品
        3.3.3 成立626 服务中心
    3.4 青少年吸毒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4.1 信息技术手段不全
        3.4.2 协调能力有限,整合力度不足
        3.4.3 碎片化模式的影响
4 促进南丰县青少年吸毒治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4.1 完善信息技术手段,精准服务禁毒
    4.2 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能力,加强整合力度
        4.2.1 以学校教育为阵地,创新禁毒宣传形式
        4.2.2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实施差异化帮扶
        4.2.3 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为基地,使青少年回归社会
        4.2.4 以娱乐场所整治为手段,着力净化成长环境
        4.2.5 以巡逻防范为补充,预防吸毒现象发生
        4.2.6 以堵源截流为利剑,坚决遏制毒品蔓延
    4.3 顺应时代发展,改变旧观念
5 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褪黑素对急性甲基苯丙胺致雄性ICR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流程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甲基苯丙胺依赖自愿戒毒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甲基苯丙胺依赖强制戒毒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成瘾理论视角下毒品成瘾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博士在读期间工作小结
致谢

(5)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命健康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之界定
    (一) 生命健康权的含义
        1. 生命权
        2. 身体权
        3. 健康权
    (二) 国际人权法规范的保护
    (三) 我国宪法的保护
    (四) 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
        1. 戒毒法律规范的保护
        2. 我国精神卫生法的保护
        3.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的保护
二、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 戒毒场所的职能错位
        1. 劳教时期的思维定势
        2. 未建立完善的戒毒医疗保障体系
    (二) 场所检察监督存在缺位
    (三) 未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1. 场所传染病防控措施待完善
        2. 场所结核病防控工作存在隐患
        3. 场所艾滋病医疗保障体系待完善
    (四) 缺乏老病残戒毒人员的特殊医疗保障
三、完善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保护机制的构想
    (一) 完善场所检察监督机制
    (二) 加强传染病与精神疾患预防控制机制
    (三) 完善场所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控体系
        1. 建立结核病防控机制
        2. 完善场所艾滋病防控机制
    (四) 构建老病残戒毒人员的特殊医疗保障体系
        1. 制定严重疾病认定标准
        2. 建立收治老病残戒毒人员的专门医疗机构
        3. 保障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权
        4. 构建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导的戒毒人员多向转诊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穴位按摩对兰州市强制戒毒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分组
        2.2 问卷调查
        2.3 传染病血清学检测
        2.4 中医穴位按摩干预
        2.5 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基础水平及干预后激素水平检测
        2.6 数据统计处理
二、结果
    1.调查表完成情况
    2.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
    3.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吸毒行为特征
    4.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4.1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4.2 丙型肝炎、梅毒感染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5.各组之间一般资料比较
    6.海洛因依赖戒毒者不同脱毒阶段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基础水平
    7.穴位按摩干预后海洛因依赖戒毒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变化
三、讨论
    1.强制戒毒人员人口学、吸毒行为学特征和传染病感染情况分析
    2.穴位按摩对海洛因依赖戒毒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影响的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附录一 中医按摩戒毒治疗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中医按摩戒毒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兰州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3调查表内容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调查表完成情况
    2.2人口学特征
    2.3吸毒行为学特征
    2.4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的感染情况
    2.5吸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6吸毒人员丙型肝炎、梅毒感染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讨论

(8)苏州市强制戒毒人群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相关行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云南青年女性吸毒成因的实证研究 ——以八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社会背景
        (二) 学术背景
    二、 基本概念界定
        (一) 毒品
        (二) 吸毒
        (三) 青年女性
    三、 理论工具
        (一) 女性主义方法论
        (二) 亚文化理论
    四、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
        (二) 问卷调查
        (三) 个案访谈
        (四) 数据分析
    五、 研究的创新与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云南省八州市青年女性吸毒现状
    一、 个人基本情况
        (一) 年龄
        (二) 受教育程度
        (三) 职业及收入状况
        (四) 婚姻状况
        (五) 民族状况
        (六) 感染疾病状况
    二、 吸食毒品的状况
        (一) 初次吸毒状况
        (二) 复吸情况
        (三) 吸毒后的反应
    三、 小结
第二章 云南省八州市青年女性吸毒的个体因素
    一、 年龄
    二、 受教育程度
    三、 职业
    四、 生理因素
    五、 心理因素
        (一) 社会认知能力
        (二) 自我控制能力
        (三) 吸毒前情绪
    六、 吸毒前不良行为
    七、 小结
第三章 云南省八州市青年女性吸毒的家庭因素
    一、 家庭条件
    二、 父母的毒品知识教育
    三、 家庭关系
        (一) 夫妻关系
        (二) 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三) 父母之间的关系
    四、 小结
第四章 云南省八州市青年女性吸毒的社会因素
    一、 社会交往
        (一) 人际交往状况
        (二) 亲密关系
    二、 禁毒教育
        (一) 社区禁毒教育
        (二) 学校禁毒教育
    三、 毒品的可获性
        (一) 独特的地理位置
        (二) 地区经济水平落后
        (三) 社会控制的缺失
    四、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10)云南开远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性病流行率及其传播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女性性工作者HIV性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研究背景
    (一) 研究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第二部分 开远女性性工作者吸毒及危险性行为的队列研究
    研究背景
    (一) 研究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第三部分 开远HIV阳性女性性工作者人群队列研究
    研究背景
    (一) 研究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总结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术语、缩略词及相关定义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论文完成情况

四、强制戒毒人员103例性传播疾病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姚晖,张思晨,冯金保,陈超杰,王海,类延花,范引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1
  • [2]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及相关研究[D]. 方群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3]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南丰县青少年吸毒治理研究[D]. 邓小刚.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4]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D]. 王云翠.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5]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命健康保护机制研究[D]. 严政.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6]穴位按摩对兰州市强制戒毒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影响的研究[D]. 靳慧亚. 兰州大学, 2017(02)
  • [7]兰州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靳慧亚,李文涛,颜丽,付晓艳,胥敏敏,蒲三多,刘小娇,何津春.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5)
  • [8]苏州市强制戒毒人群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相关行为调查[D]. 刘涛. 苏州大学, 2014(05)
  • [9]云南青年女性吸毒成因的实证研究 ——以八州市为例[D]. 金羽.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10]云南开远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性病流行率及其传播的危险因素研究[D]. 丁国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04)

标签:;  ;  ;  ;  ;  

强制戒毒查出性病10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