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供水工程水价核定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1](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徐雄峰[2](2015)在《综合性水利工程水价测算分析》文中提出大河水库工程是贵州省都匀市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通过介绍都匀市大河水库工程水价测算,阐述了几种水价的测算方法,并通过分析不同的贷款模式测算投资方的盈利能力,为综合性的水利工程水价测算及项目盈利能力提供参考。
房军,方荣杰[3](2013)在《贵州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贵州农村供水工程的基本情况、性质、类型和管理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贵州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总结了贵州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归纳,最后又针对性的提出了贵州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政策建议。
王娜[4](2013)在《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测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水价的现状、管理机制及水价收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制定的原则,全成本水价构成,不同运行机制下水价的制定,提出的成本水价测算的基本方法。以具体的工程为例,分别对水源为地下水、黄河水、苦碱水三种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进行了测算,得出平罗县周城(地下水)、同心县窑山(黄河水)、西吉县代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成本水价分别为5.91元/m3、10.99元/m3、9.32元/m3。而这三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水价分别为周城1.85元/m3、窑山1.93元/m3、代段3.5元/m3。通过对全成本水价和现状水价结果对比得出,现状水价与成本水价相关较大,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在制定水价时并没有完全按成本水价制定实际收缴的水价,而是考虑当地居民实际负担能力,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由于现状水价制定与工程运行成本相差较大,造成一些供水单位正常维修、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只能靠当地政府或水务部门给予补贴面维持正常的运行。这些问题将会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制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这将对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合理水价制定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封宇[5](2012)在《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倒挂成因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从工程供水规模、农民承受能力、地方政府主导思想、人为降低测算成本等方面分析重庆市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倒挂的成因,提出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实行政府补贴、制定优惠政策、强化内部管理、做好宣传教育等应对措施。
何莲[6](2011)在《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供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农村供水工程发展迅速,为使工程沿着科学轨道发展,确保工程可持续性运行,发挥工程最大效益,迫切需要引入科技含量较高的决策手段和管理手段,建立适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深入研究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相关技术问题,优化决策方案,促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而国内外对农村供水工程的相关问题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因此,本论文针对目前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评价为主线,以优化为手段,以价格为杠杆,以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供水科技水平为目标,在总结、筛选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分别对农村供水工程立项评价和工程后评价展开研究,采用Delphi-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C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法优化组合,根据层次分析AHP法构造指标框架,采用Delphi法结合协调性检验等优选指标,从项目准备、总体方案、技术方案、工程管理、投资和经济与效益评价6个方面构建了二层结构的立项评价指标体系,从项目准备、项目实施、运行管理和效益与可持续评价4个方面构建了三层结构的农村供水工程后评价指标体系;以Delphi法各指标重要程度结果为依据构造判断矩阵,采用优化的AHP法合理确定了工程立项评价和后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构建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FCE模型并结合不同类型工程后评价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严谨,使用方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农村供水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2)农村供水工程最优规模的研究从规模效益优化的角度,基于已建工程实际数据,考虑人口密度差异,建立了投资、效益、成本与建设规模的定量关系模型,以农村供水工程净效益年度等值最大为目标建立了最优规模非线性规划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应用求解可知,工程最优规模效益还与水价的合理制定密切相关,当水价过低时,工程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只有水价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才具有规模效益。最优规模的分析,可以为新建和扩建工程供水规模的合理确定,供水区域的合理划分,新老供水设施的优化衔接,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以及农村供水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3)农村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管网优化设计对农村供水工程投资影响较大,针对农村供水管网的特点,对管材优选、水泵优选及管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构建管材优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标度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建立了管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针对常用供水水泵,建立了水泵优选评价指标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界限流量法-改进遗传算法组合优化设计树状管网。该优化设计模型以最小动态年费用为目标函数,流速、压力及管径可靠性为约束条件,以界限流量法优化初始种群,以管径优选结果优化适应度函数,减少了迭代次数,提高了计算效率,确保了全局最优解。农村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的研究为管材和水泵的合理选择,管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研究思路与科学依据。(4)农村供水工程水价研究论文在比较国内外水价的构成、制定方法与计价方式基础上,重点综合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农民饮水水价承受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需求函数ELES (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模型对不同地区消费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不同地区经济承受能力的划分依据;采用条件价值估计CVM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法通过支付卡问卷与二分法引导技术优化结合,建立了心理承受能力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由该模型可知,心理承受能力受到经济承受能力、年龄和卫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农民支付意愿不同,经济承受能力越高,支付意愿越强,同时承受能力具有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基于公平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及水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供水水价制定原则,明确了农村供水合理的水价构成,提出了基于供需双方利益均衡的阶梯式三级水价模型及分级制定策略和制定建议,对农村供水水价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集成系统开发基于农村供水工程评价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成果,以VFP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平台,结合VEP、VB等多种可视化编程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开发研制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集成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功能丰富。主要模块有工程信息模块、工程评价模块和管网优化设计、管材和水泵优选及规模和水价计算分析等工程评价相关技术模块,可实现工程信息管理、工程评价、辅助设计和优化研究等功能。系统的开发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简单实用的科学工具,可以规范评价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设计,提高工程决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倪文进,郝红漫,王鲁燕,白静[7](2010)在《水价核定、水费计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200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解决了2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了40多万处规模不等的集中供水工程,大的设计供水能力达3万t/d,小的仅20t/d。为了保证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各地在
戎甫仁[8](2008)在《乡镇供水合理水价的确定》文中提出针对当前乡镇供水工程的收费情况,提出乡镇供水工程应根据各自的条件及所在地的经济水平来确定水价,并介绍了乡镇供水制水成本及水价标准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在水价计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和附加水费的概念。
黄锦坤[9](2008)在《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水是生命之源。供水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合理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对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我国和贵阳市水价改革实际,围绕水资源价格的内涵、构成、制定和核算等方面对水价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简述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出研究主题——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并阐述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计量实证法。对国内外水价研究文献作一个综述,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之后,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说明。其次,讨论水价和水资源价格,在回顾价值和价格理论的基础上讨论水价构成和分类,明确指出完整水价主要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及其他水价构成,突破和拓展了目前水资源价格研究的“三重价格”理论,水价可按供水来源划分为水资源水价(即资源水价)、水利工程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水资源价格包括水资源所有权价格和水资源价值价格。对国内外水价制度作简要比较与评述后简要回顾我国水价制度的改革历程。再次,讨论水价制定理论与方法,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应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相结合的水价形成机制,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政府管制价格。对影子价格模型、边际机会成本(MOC)模型、承载力水价模型、CGE模型、综合模型和平均成本定价模型等进行了介绍和简要评述,指出目前实际工作中相对比较简便实用的是成本核算法。本文采用的是平均成本定价模型。文中还同时讨论了水费计收方式及影响水价制定的各种因素,期间分析了水资源行业的特性。第四章主要讨论水价核算,分别就水资源价格、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城市自来水价格的具体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简要讨论中水回用等水价的制定。第五章为对贵阳市水价形成机制实例研究,在分析贵阳市基本情况、水价实施现状和对其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按全成本法对贵阳市自来水水价进行了详细核算,得出贵阳市根据平均成本定价模型计算出的自来水价格为2.79元/吨,提出进一步完善贵阳市水价改革的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和建议,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以上研究,得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就必须弄清水资源价值和价格,分析其价格构成,构建相关配套制度措施,以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和节约型社会要求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刘学军,周立华,马志毅[10](2008)在《宁夏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水价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对91座人蓄饮水工程实际年供水量、解决人畜饮水数量、年实际发生管理费用、运行电价、年实收水费和水价、管理人员数量、工程投资等70余项指标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已建人畜饮水工程效益和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水利部关于《乡镇供水水价核订原则》和《宁夏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供水价格管理试行办法》中的规定,分类对机井水源人畜饮水工程、截潜水源人畜饮水工程、水库塘坝水源人畜饮水工程、苦水淡化人畜饮水工程,按照不同扬程范围,对水价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考虑工程折旧成本或不考虑折旧成本时的水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畜饮水工程特性,提出了工程立项建设、运行管理、水价核定、国家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建议。
二、乡镇供水工程水价核定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乡镇供水工程水价核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结构框架 |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
1.4.1 数据来源 |
1.4.2 数据处理 |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
1.5.1 研究重难点 |
1.5.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
2.1 研究动态 |
2.1.1 文献综述 |
2.1.2 研究述评 |
2.2 基础理论 |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
2.3 相关概念 |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
3.1 发展历程 |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
3.2 比较分析 |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
3.3 需求分析 |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
3.4 基本特征 |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
3.5 阶段特征 |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
5.2.1 基本类型 |
5.2.2 有效性分析 |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
5.3.1 基本类型 |
5.3.2 有效性分析 |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
5.4.2 主要特点 |
5.5 调查数据分析 |
5.5.1 抽样调查分析 |
5.5.2 典型调查分析 |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
8.4 算例 |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
(2)综合性水利工程水价测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投资及分摊 |
3 水价测算 |
3.1 年成本测算 |
3.2 现状水价分析 |
3.3 水价预测 |
3.4 工业及城镇供水收入补贴乡镇和灌溉供水后的 成本水价测算 |
3.5 项目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
3.6 贷款能力测算分析 |
3.4结语 |
(3)贵州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贵州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
2.1 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
2.2 农村供水工程的性质 |
2.2.1 农村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及其特征 |
2.2.2 村供水工程的性质的界定 |
2.3 农村供水工程类型 |
2.4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
2.4.1 工程管理运行制度建设 |
2.4.2 管理模式 |
2.4.3 运行管理资金来源 |
3 贵州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改进贵州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政策建议 |
(4)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测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水价构成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及水价概况 |
2.1 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概况 |
2.2 宁夏农村饮水安全水价概况 |
第三章 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构成及核算 |
3.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制定原则 |
3.2 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构成整体构想 |
3.3 不同供水方式和管理上的水价机制 |
第四章 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核算实例 |
4.1 水源为地下水的水价核算 |
4.2 水源为黄河水的水价核算 |
4.3 水源为苦咸水的水价测算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倒挂成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现状 |
2 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倒挂的成因分析 |
2.1 工程供水规模大小 |
2.2 农民的承受能力低 |
2.3 地方政府的主导思想 |
2.4 测算时人为降低水价成本 |
3 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倒挂的应对措施 |
3.1 合理制定水价 |
3.2 实行政府补贴 |
3.3 实施优惠政策 |
3.4 强化内部管理 |
3.5 做好宣传教育 |
(6)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来源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农村供水工程的发展 |
1.2.2 国外工程后评价的起源和发展 |
1.2.3 国内工程后评价的发展 |
1.2.4 工程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1.2.5 农村供水评价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技术路线 |
2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
2.1 农村供水工程性质与特点 |
2.2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模式与建设程序 |
2.3 工程评价的概念及其在农村供水中的作用 |
2.3.1 工程评价的基本概念 |
2.3.2 工程评价在农村供水中的作用 |
2.4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研究思路 |
2.5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5.1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的主要内容 |
2.5.2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5.3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优选分析 |
2.5.4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
2.5.5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2.6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 |
2.6.1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研究 |
2.6.2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
2.7 农村供水工程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2.7.1 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
2.7.2 农村供水工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2.8 农村供水典型工程后评价 |
2.8.1 农村供水典型工程概况 |
2.8.2 农村供水典型工程后评价 |
2.8.3 农村供水典型工程后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
2.9 本章小结 |
3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问题研究 |
3.1 农村供水工程最优规模探讨 |
3.1.1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规模指标含义与规模现状 |
3.1.2 农村供水工程规模效益的优化研究进展 |
3.1.3 农村供水工程最优规模的研究方法 |
3.1.4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定量关系分析 |
3.1.5 农村供水工程最优规模的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
3.1.6 项目区农村供水工程最优规模的确定 |
3.1.7 基于最优规模研究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建议 |
3.1.8 本节小结 |
3.2 农村供水工程管网优化设计 |
3.2.1 农村供水工程管网优化的研究意义 |
3.2.2 农村供水工程管网优化研究进展 |
3.2.3 农村供水工程管网优化设计研究思路 |
3.2.4 农村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
3.2.5 农村供水工程管材优选 |
3.2.6 基于管材优选的农村供水管网组合算法优化设计 |
3.2.7 农村供水水泉优选 |
3.2.8 本节小结 |
3.3 农村供水工程水价探讨 |
3.3.1 农村供水工程水价与水费征收现状分析 |
3.3.2 国内外供水水价研究进展 |
3.3.3 农民水价承受能力的研究进展 |
3.3.4 农民饮水水价承受能力的定量研究方法 |
3.3.5 典型区域农民饮水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
3.3.6 水价制定方法与模型分析 |
3.3.7 基于供需双方利益均衡的水价制定策略和定价模式的研究 |
3.3.8 本节小结 |
4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集成系统开发 |
4.1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集成思路 |
4.2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集成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与原则 |
4.2.2 系统需求分析 |
4.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4 系统开发方法 |
4.2.5 系统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
4.3 农村供水评价相关技术集成系统详细设计 |
4.3.1 工程信息模块设计 |
4.3.2 工程评价模块设计 |
4.3.3 工程评价相关技术模块设计 |
4.4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集成系统 |
4.4.1 系统主界面 |
4.4.2 系统功能实现 |
4.4.3 工程评价相关技术 |
4.4.4 报表打印 |
4.4.5 系统维护 |
4.4.6 系统帮助 |
4.4.7 退出系统 |
4.5 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集成系统特点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结论与创新点 |
5.1.1 论文主要结论 |
5.1.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7)水价核定、水费计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水费现状 |
1. 农村供水工程价格管理政策滞后 |
2. 农村供水工程水价、水费现状 |
二、农村供水工程水价核定的影响因素 |
1. 工程供水规模 |
2. 农民的承受能力 |
3. 地方政府的主导思想 |
(1) 部分费用未计入水价测算 |
(2) 设施不全 |
(3) 人均用水定额偏大 |
(4) 人员工资较低 |
(5) 维修费用测算低 |
(6) 人为降低水价 |
三、造成农村供水工程水价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
1. 水价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
(1) 执行水价低于全成本水价 |
(2) 农民用水量小变相增加成本 |
(3) 维修费用大于预期 |
(4) 水费实收率尚有差距 |
(5) 实际支出了部分税费 |
2. 从调查的情况看, 真正运行困难的只占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30%左右, 面对前面分析的各种原因, 为什么还有这样比较好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原因 |
(1) 大部分工程尚在“青壮年” |
(2) 部分维修资金还能寻找出路 |
(3) 职工维持较低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
(4) 减少了水质检测、消毒等必需的费用 |
(5) 部分享受了优惠政策 |
四、完善农村供水工程水价形成机制的建议 |
1. 合理增加农民用水量 |
2. 完善发展政策 |
3.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
4. 加强供水管理单位内部管理 |
(9)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主题、意义与方法 |
1.2.1 研究主题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1.3.3 文献简要述评 |
1.4 本文有关名词的定义 |
1.4.1 水资源价值 |
1.4.2 水资源费 |
1.4.3 水价或水费 |
1.4.4 水资源价格 |
1.4.5 特别说明 |
第二章 水价和水资源价格 |
2.1 水资源价值与价格 |
2.1.1 水资源价值 |
2.1.2 水资源价格 |
2.2 水价的构成与分类 |
2.2.1 水价构成 |
2.2.2 水价分类 |
2.3 水价制度及其国际比较 |
2.3.1 水价制度简要定义 |
2.3.2 发展中国家的水价制度 |
2.3.3 发达国家水价制度 |
2.3.4 简要比较与结论 |
2.4 我国水价改革回顾 |
第三章 水价制定理论与方法 |
3.1 水价理论与水价制定原则和目标 |
3.1.1 水价理论——水资源价格与供需模型 |
3.1.2 水价制定的原则 |
3.1.3 水价制定的目标 |
3.2 水价模型 |
3.2.1 水价模型简介 |
3.2.2 对水价模型的简要评述 |
3.3 按价格理论制定水价 |
3.3.1 水价值的构成 |
3.3.2 水价制定 |
3.4 水费计收方式 |
3.5 影响水价制定的因素分析 |
3.5.1 自然因素 |
3.5.2 经济、社会及技术因素 |
第四章 水价核算 |
4.1 概述 |
4.1.1 水价计算公式 |
4.1.2 水价核定方法 |
4.1.3 水价核算的影响因素 |
4.2 水资源价格核算 |
4.3 水利工程水价核算 |
4.3.1 核定内容 |
4.3.2 供水投资分摊 |
4.3.3 供水成本的核算 |
4.3.4 利税核定 |
4.3.5 各类水价的核算 |
4.3.6 水价计收核算 |
4.4 城市供水水价核算 |
4.4.1 核算内容 |
4.4.2 供水工程成本核算 |
4.4.3 盈利核算 |
4.4.4 污水处理费核算 |
4.4.5 水价计收核算 |
4.5 其他水价核算 |
4.5.1 中水回用 |
4.5.2 海水利用 |
4.5.3 苦咸水利用 |
第五章 贵阳市水价实例研究 |
5.1 贵阳市水资源概况 |
5.1.1 综述 |
5.1.2 水资源量 |
5.1.3 水资源质量 |
5.1.4 大中型水库蓄水状况 |
5.1.5 水资源利用 |
5.2 贵阳市水价概况 |
5.3 贵阳市水价核算 |
5.3.1 贵阳市供水总公司概况 |
5.3.2 按成本核算法进行水价核算 |
5.3.3 按两部制水价核算 |
5.4 进一步完善贵阳市水价的建议 |
5.4.1 理顺城市供水管理体制 |
5.4.2 水费计收方式应多样化 |
5.4.3 努力降低自来水供水成本 |
5.4.4 进一步完善水价核算的内容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
6.1 结论 |
6.1.1 价格是优化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经济调节杠杆 |
6.1.2 水资源行业应执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政府管制价格的模式 |
6.1.3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主要内容 |
6.2 政策建议 |
6.2.1 改革水资源行业现有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 |
6.2.2 建立合理、科学的水价体系 |
6.2.3 做好对水资源行业企业的成本约束 |
6.2.4 积极探索对水资源行业新的管制方法与途径 |
6.2.5 建立水资源价格调整预警机制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Ⅰ:A-J效应分析 |
附录Ⅱ: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图版 |
(10)宁夏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水价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调查的主要内容 |
2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宁夏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调查结果分析及水价核算 |
3.1 调查结果 |
3.2 水价核定的依据 |
(1) 工程维修费: |
(2) 管理人员工资: |
(3) 燃料及动力费: |
(4) 材料费: |
(5) 管理费: |
3.3 人畜饮水工程水价核定及经济评价 |
4 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 |
4.1 工程建设方面的建议 |
4.2 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建议 |
4.3 水价核定方面的建议 |
4.3.1 机井水源人畜饮水工程 (计入折旧成本) |
4.3.2 机井水源人畜饮水工程 (不计入折旧成本) |
4.3.3 截潜水源人畜饮水工程 (计入折旧成本) |
4.3.4 截潜水源人畜饮水工程 (不计入折旧成本) |
4.4 国家优惠政策扶持方面的建议 |
(1) 完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补偿制度。 |
(2) 把农村饮水解困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 |
四、乡镇供水工程水价核定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2]综合性水利工程水价测算分析[J]. 徐雄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5(03)
- [3]贵州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机制研究[J]. 房军,方荣杰. 生物技术世界, 2013(10)
- [4]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测算研究[D]. 王娜. 宁夏大学, 2013(03)
- [5]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倒挂成因分析与对策[J]. 封宇. 南方农业, 2012(07)
- [6]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研究[D]. 何莲. 扬州大学, 2011(07)
- [7]水价核定、水费计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影响分析[J]. 倪文进,郝红漫,王鲁燕,白静. 中国水利, 2010(03)
- [8]乡镇供水合理水价的确定[J]. 戎甫仁. 科学之友(B版), 2008(05)
- [9]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D]. 黄锦坤. 贵州大学, 2008(03)
- [10]宁夏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水价调查与研究[J]. 刘学军,周立华,马志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04)
标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工程成本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有效供给论文; 农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