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在公安院校开展PPC射击教学的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袁沂滨[1](2021)在《公安院校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的警用手枪射击实训新形态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安教育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在公安高等教育中,大数据同样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与功能,改变传统实训模式和形态,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以前难以完成的工作或任务,给师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成效。在此,我们以警用手枪射击实训为例,从实训环境、方式、模式等方面入手,就公安院校相关课程的实训形态进行分析,进而为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实训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
刘冠军[2](2020)在《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公安教育训练领域的重要教学方法,实战化教学由于具有拉近教学与实战距离的特点而受到相关学者及专家的重视,广泛应用在基层一线民警训练及公安院校学警训练中。公安院校开展的实战化教学是实战化教学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安院校所开设的基础课程,警务技能的实战化教学质量也非常关键,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介绍了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相关概述,有助于明确当前研究现状,而后介绍本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章是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前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相关理论,通过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考评发现所存在问题。第四章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五章为问题完善部分。在教学理念方面,通过优化组织形式,程序与细节并举、强化团队意识,提高协同处置水平以及提高重视程度,体能技能并重;在教学环境方面,提升实战化教学环境水平、提高情况显示员实战素质与能力以及优化使用模式,组建运动社团或俱乐部;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掌握危险识别,提高临战反应水平、提高实战对抗占比,保证频率与强度以及掌握特长技能,其次强调全面性;在教学考评方面,通过单列实战考评环节、以赛促练助力考核,力争落实常态实战以及科学组建蓝军队伍,发挥好“磨刀石”作用。
陈迪[3](2019)在《虚拟现实训练模式研究 ——以警察武力使用训练为视角》文中认为警察的武力使用是国家赋予警察使用强制手段的权力,警察强制手段的使用能力来源于训练,而目前囿于训练设施和测试环境的缺乏,使得警察很难在实战压力环境下培养武力使用的判定决策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警察武力使用训练提供了新思路,即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出虚拟警情环境,辅助警察进行虚拟仿真训练,使警察武力使用训练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战性。笔者基于国内外虚拟仿真训练的应用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文献计量分析法等方法,并结合警察武力使用训练的需要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分六个部分论述虚拟现实技术在警察武力使用训练中的应用。第一部分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对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以及思路进行了梳理,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对于虚拟现实技术、警察武力使用训练和警察武力使用虚拟仿真训练进行概念界定。第二部分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综合论述了开展警察武力使用虚拟现实仿真训练所具备的现实可行性。第三部分介绍了警察虚拟现实仿真训练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基本设计原则,为设计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标准要求。第四部分是从顶层设计角度对警察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功能、框架、各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论述。第五部分是训练系统的教学训练应用,围绕警察武力使用的五个基本强制手段,构建集“基本训练、判定训练、战术训练”为一体的三段式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并选用持刀暴力情景、协同抓捕嫌犯情境两个常见典型案例的训练演示来阐述综合实战模拟训练的应用实现过程,为如何运用警察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开展实战化训练提供了现实路径参考。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警察进行武力使用训练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从设计和实现维度提出了创新性的警察武力使用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将其作为警察虚拟现实训练模式的技术支撑和实现方式,旨在贯彻科技强警理念,提升警察武力使用的能力水平。
鲁冰川[4](2019)在《公安院校“公安执法实训课程”设计研究 ——以公安大学基础实训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公安执法工作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公安民警执法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执法工作质量的好坏。加强预备警官的执法能力素质培养有助于公安队伍执法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因此,在培养预备警官的公安院校开设“公安执法实训课程”是加强公安执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有助于提升民警执法能力和整体素质,对推动公安实战教学改革和提升公安院校实战化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针对警察实训教学的理论研究不多,观点不一,缺乏系统的实训教学研究。而实践中针对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以公安执法基础核心工作为主体内容的实训课程在全国公安院校范围内还不多见。当前我国公安院校开设的实训课程大多为专业课上的随堂实训,部分院校在此基础上开设了(本)专业综合实训,调查中只有三所院校开设了以公安学类专业融合为基础的大综合实训课程。充分说明,“公安执法实训课程”在公安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受重视不足,存在内容不全面、课时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评价反馈机制缺失、师资力量薄弱、组织保障不力等问题。因此,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发展不足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当前实训教学模式在警察教育训练领域,尤其是在警察武力使用训练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值得推广。本研究在目标课程原理、胜任力模型理论以及训练迁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多所公安院校进行实地调查,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首先,针对课程设置,依据目标课程原理对“公安执法实训课程”从顶层设计角度进行思考,从需求导向原则、系统性原则、能力本位原则和最优化原则出发,构建涵盖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及制度、师资结构、教学保障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公安执法实训课程”设计基本体系;其次,在此体系下,依据胜任力模型理论从能力需求导向出发,围绕执法基本能力、现场执法能力和案件办理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需求开展实训课程内容设计;最后,依据训练迁移理论对教学组训的方法从追求最佳效益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公安执法实训课程”内容及教学需要进行应用性思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从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培训学生执法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内容设置、课时安排、师资力量、考核评价机制、实训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其次,对“公安执法实训课程”的设计体系及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初步构想,为完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尹训帅[5](2019)在《新形势下以实战需要为导向的警察射击训练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警察作为我国专门的执法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中不断负重前行,繁忙、高压、危险已成为和平年代警察职业的重要特征。据公安部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警察因公牺牲人数呈直线上升,尤其是在与暴力犯罪、恐怖主义严峻斗争中,警察安全执法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保证警察执法中免受不法侵害,成为新形势下避免警察不必要伤亡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提出以实战需要为导向开展警察射击训练的观点,尝试在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结构的同时,探讨加强射击技能训练的具体对策,从而不断提升警察执法中使用枪支的能力,以期对我国警察射击训练有所裨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射击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与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射击训练的建议和对策。本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了射击训练的重要性,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与难点;第二部分为射击训练的相关理论,辨析了以实战需要为导向射击训练的概念,并阐述了其特点;第三部分为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警察射击训练现状,特别是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内地警察射击训练现状进行归纳;第四部分为我国警察射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则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射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实战需要为导向开展警察射击训练的对策。因此,本文通过提出以实战需要为导向开展警察射击训练的观点,意在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结构的同时,探索公安机关承训部门实际指导参训警员开展射击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我国警察射击训练有所裨益,从而不断提升警察实战用枪能力。
王锟[6](2019)在《法治公安:权力控制与权益保障》文中研究表明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组成之一,就如同其他公权力一般,该权力极易因为被滥用而发生异化,表现为警察权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实质性侵害,有悖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警察行为准则。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为警察权益保障的不足,暴力袭警、阻碍警察正常履行职务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导致警察权力的正常行使遇到各种各样的诘难。如何能有效破除这种困局,成为本文研究的论题,契合当下研究热点并紧扣时代背景,文章将研究的视角确定在法治公安这一全新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政法机关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搭建出了法治公安的顶层架构,而法治公安的基本内容应仅仅围绕这一顶层设计进行展开。文章从行政法的角度运用行政权的控制理论和行政优益权理论作为解读法治公安的理论支撑,创新性地对法治公安作出新解。本文由导论、五个章节和结语七部分组成,主体结构安排是:第一章阐述了法治公安的形成和基本理论,详细论证了法治公安的核心内容是权力控制和权益保障。论文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紧紧围绕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一的警察权控制展开论述,而论文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则以法治公安另一核心内容即警察权益保障为主线展开研究。文章的基本内容如下:论文的导论部分通过对民众热论已久的雷洋涉嫌嫖娼案为例,通过对雷洋案中警察执法存在的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个案分析折射出影响我国警察权规范、正常运行的根本原因就是警察权未得以有效的控制和警察权益未得以充分的保障。建设法治公安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规范警察权的规范、正常运行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目的。论文的第一章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话语体系的梳理,就法治公安的提出进行了系统性地介绍,再通过对现有关于法治公安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论证了法治公安的内涵、法治公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内容,在得出法治公安的核心内容既是警察的权力控制和权益保障这一基本论断后,对于这两个核心内容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警察权力控制是以权力控制理论为支撑,通过警察角色的方式形象地研究警察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所具备的特征:一是奉行古典自由主义的“守夜人”警察角色;二是奉行国家主义的“监护人”角色;三是奉行现代自由主义的“经理人”警察角色,并以此论述我国警察的实然状态和应然归属,得出我国警察应当采用“经理人”角色的判断。警察权益保障是以行政优益权理论为支撑,所谓行政优益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或是履行职责,赋予行政主体职务上或物质上的优先权力和物质生活受益条件。警察权益保障的研究内容正是国家保障警察有效地行使警察权所需要的优先权和物质生活受益条件,在厘清警察权益保障的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提出警察权保障的现实意义。论文的第二章中围绕着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一警察权控制展开论述,引入了警察权失范的概念,并将“警察权失范”定义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反法律规范和合理性要求行使警察权而产生的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在对实际中发生的警察权失范现象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表现形式概括为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行政不作为、错误地履行职责、通过“立法”扩权和违反法定程序共六大类。经过对警察权失范的具体表现全方位地剖析之后,警察权失范的原因是:公民价值理念得以迅速提高、警察权自身过于“强大”与“自主”、公民权利弱小、行政复议监督制约作用不足等,通过我国警察权与域外警察权的比较后,我国警察权自身过于“强大”与“自主”是警察权失范的根本原因。论文的第三章立足于我国警察权失范的原因,从警察权的立法控制、司法控制、社会控制、内部控制等四个方面深刻地阐述警察权控制的进路。立法控制警察权的进路包括:一是坚持科学立法,结合实践提高立法质量;二是加快立法进程,构建系统性的警察行政程序制度。司法控制警察权包括:一是明确司法审查的统一标准,坚持全面审查原则;二是引入比例原则,促进合理性审查机制的完善;三是警察行政处罚接受事前司法审查。社会控制警察权是从社会舆论监督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健全法律规定,增强社会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二是提升舆论报道的客观真实性,营造积极的警务舆论。内部控制警察权是从警务督察制度完善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树立正确的警务督察理念;二是规范警务督察的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警务督察的职能权限;三是健全警务督察的法律规范;四是切实加强警务督察的责任追究力度。论文的第四章紧紧围绕法治公安的另一核心内容即警察权益保障展开论述。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考察了警察权益保障的立法现状和警察权益受到侵害的实际表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警察权益未得以充分保障的七个方面的原因分别为:转型期中的社会失范导致执法环境恶化、警察维权意识薄弱、警力配置不足、警察执法理念有偏差且执法专业性不强、警察权益保障制度不完善、警察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警察执法装备保障机制不健全。论文的第五章是对警察权益保障的优化路径进行探讨。该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进行展开,因此文章先详细介绍了域外警察权益保护的概况,分别执法权益保护、临战物质保障、设立警察权益保护组织、职业薪酬待遇保障、伤亡抚恤保障、休假保障、医疗及职业心理干预保障等七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警察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的具体路径,主要是从我国警察体制的完善、健全警察权益职业制度制度保障、明确警察权益司法救济制度、健全警力资源配置制度、健全警察执法物质保障制度、建立维权机制的组织保障、健全警察教育培训保障制度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完善建议。在上述各项保障措施中,当务之急就是对《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立法完善。
李林阳[7](2018)在《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是提升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警务实战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当前,业内众多专家和学者对警务实战相关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绝大多数聚焦在警务技战术应用能力这一微观层面上,而针对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关注甚少。目前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存在课程设计理念误区、课程设置科学性与合理性较差、行业部门及校局参与程度不足、实训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逐渐背离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片面忽视了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的发展诉求,更难以满足公安一线实战部门的执法需求。因此,本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以本课程建设现状为抓手,理性分析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四大着力点,即课程顶层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期丰富和完善本课程的内涵设计,为警务指挥战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夯实课程基础,为公安院校相关课程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课题主要内容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思路、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在理论概念层面上对综合实训课程的内涵共性部分进行提炼,结合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特色,对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概念作出明确界定,并总结和归纳了本课程的独特性及其建设的逻辑路径与构成要素。第三部分,以警务实战化训练大背景为起点,结合公安一线警务实战及公安院校教学改革的有关情况,阐述了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的合理性及其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第四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将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往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当前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第五部分,针对当前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本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王虎[8](2018)在《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背景下入警训练标准化研究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放眼寰球,“标准竞争”已经遍及各行业、各领域。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可以抢占发展先机,拥有了行业标准体系,可以推动行业持续不断的发展。警务标准化是警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是警务标准化的基础。入警训练作为初任民警进入公安系统的首次培训,是公安教育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安机关和初任民警都具有重要意义。入警训练中的警务实战基础训练,又是最具有职业特色,与实际执法工作联系最紧密的训练。警务实战基础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初任民警的实战能力,进而影响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水平。当前,各地区在开展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时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初任民警开展训练的规范性不够,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时间安排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标准,没有形成标准化体系。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山东济宁、江苏苏州、广东深圳等地的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基地)进行实地调研,真实的了解了现阶段入警训练中警务实战基础训练的开展状况,分析了当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新录用的非公安院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行业标准,结合当前的训练现状,对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等定义进行了界定。通过引入标准化的概念,分析总结出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的特点、原则。通过分析影响警务实战基础训练的要素,结合标准化体系的概念与要求,总结出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应当包含的要素,构建出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模型。从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的组织实施、实战教官、训练考核、组织保障六个方面,进行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王冉[9](2018)在《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公安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和变革。全面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公安民警职业培训是提升民警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公安职业培训尚不完善,不能满足民警职业的需求。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内容,以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为研究对象,对公安民警职业培训展开深入论证。首先,介绍当前国内和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现状,从指导思想、管理机制、教育师资、课程建设、训练模式、考评激励等方面对当前广州市及其所辖各区公安机关民警职业培训存在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并展开原因分析。为更好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选取香港和上海两地为代表,对两地开展职业培训的先进经验进行介绍,并总结出对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的启示。进而对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提出改进措施,主要集中于培训地位、培训标准、师资建设、考核制度方面,旨在改进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效果,促进其更好发展。
孙杰栋[10](2017)在《对我国警察手枪射击逐级训练模式构建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严重暴力案件增多,我国警察执法活动的对抗程度日趋激烈。执法中需要使用武器的案件增多,但实战中警察的用枪能力有待提高,这不仅使警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会给公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带来风险。本文的第一部分指出手枪射击训练的重要性,研究逐级训练模式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收集了国内6所公安院校射击课程设置、多地在职民警射击训练情况,介绍了国内外手枪训练现状;第三部分分析了51起警察实战用枪案例,总结出实战用枪特点;在第四部分中,通过比较发现当前的警察手枪射击训练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训练与实战脱节等方面。在第五部分,笔者结合国外先进的射击训练方法,针对现行训练模式的问题,对构建警察手枪射击逐级训练模式提出建议。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逻辑归纳法等方法,构建出手枪逐级训练模式的前提、主线、内容、科目等。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明确了警察手枪射击逐级训练模式的内涵。二、提出手枪逐级训练模式的前提,即枪支安全操作。三、明确手枪逐级训练模式的主线,即让警察逐步掌握“枪支理论——射击技术——用枪执法能力”训练主线。四、提出手枪逐级训练模式的四个引入,包括引入身体受压的负荷训练、激光枪训练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CAR射击系统。五、清晰的将手枪射击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论学习阶段、射击技术学习阶段、实战用枪能力养成阶段。本文不仅能有效弥补当前手枪射击训练的不足,而且创新性地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CAR射击系统引入逐级训练模式中,有利于提高射击训练的效果,为公安院校和在职民警的手枪射击训练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二、浅谈在公安院校开展PPC射击教学的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在公安院校开展PPC射击教学的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院校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的警用手枪射击实训新形态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数据技术于警用手枪射击实训的全新内涵 |
(一)大数据与教师 |
(二)大数据与学生 |
(三)大数据与实训组织 |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警用手枪射击实训新形态及其特点 |
三、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警用手枪射击实训新形态的构建 |
(一)大数据采集:实现训练环境全面感知 |
(二)大数据挖掘:实现学生个性化训练 |
(三)大数据决策:实现训练全过程安全监测 |
四、结语 |
(2)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1.1 警务技能教学研究现状 |
1.3.1.2 实战化教学研究现状 |
1.3.1.3 警务实战化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难点 |
1.5.2 研究创新点 |
2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概述 |
2.1 理论依据 |
2.1.1 军事实战化理论 |
2.1.2 成人学习理论 |
2.1.3 训练迁移理论 |
2.2 警务技能概述 |
2.2.1 警务技能的概念 |
2.2.2 警务技能的形成 |
2.2.3 警务技能训练 |
2.3 实战化教学概述 |
2.3.1 实战化教学概念 |
2.3.2 实战化教学种类 |
2.3.2.1 融入实战化教学 |
2.3.2.2 模拟实战化教学 |
2.3.3 实战化教学效果 |
2.3.4 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 |
2.4 公安高等教育概述 |
2.4.1 公安院校 |
2.4.2 公安高等教育理论 |
2.4.3 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 |
3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3.1 问卷调查与分析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数据搜集过程 |
3.1.2.1 确定调查对象 |
3.1.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1.3 数据信效度分析 |
3.1.3.1 信度分析 |
3.1.3.2 效度分析 |
3.2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问题审视 |
3.2.1 教学理念问题 |
3.2.1.1 重视程序而轻视细节 |
3.2.1.2 重视单警而轻视协同 |
3.2.1.3 重视技能而轻视体能 |
3.2.2 教学环境问题 |
3.2.2.1 实战化教学环境创建不到位 |
3.2.2.2 情况显示员实战效果存在不足 |
3.2.2.3 警务技能训练场地使用模式不合理 |
3.2.3 教学内容问题 |
3.2.3.1 危险识别与临战反应内容体现不足 |
3.2.3.2 教学内容实战对抗训练频率低、强度小 |
3.2.3.3 教学内容泛而不精,忽略培养专门技能 |
3.2.4 教学考评问题 |
3.2.4.1 实战化考评重视程度不足,有待继续完善 |
3.2.4.2 实战化考评方式运用较机械,缺乏特色 |
3.2.4.3 实战化考评蓝军建设较随意,效果难以保证 |
3.3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兜底制度不完善,顶层设计难以落地 |
3.3.2 院校远离基层一线,影响实战效果提升 |
3.3.3 执法免责制不健全,教学导向出现偏差 |
4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进行实战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4.1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进行实战化教学的必要性 |
4.1.1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教学现状 |
4.1.2 符合当前政策与形势对其提出的要求 |
4.1.2.1 全警实战大练兵等政策对警务技能能力的要求 |
4.1.2.2 严峻的执法形势对警务技能能力的要求 |
4.2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进行实战化教学的可行性 |
4.2.1 警务技能能力成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中必备能力之一 |
4.2.2 警务技能课程参与构建公安院校特色课程体系 |
4.2.3 警务技能课程研究依托于公安院校学科专业发展 |
4.2.4 全警实战大练兵等对公安院校警务技能教学的要求 |
5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问题完善路径探析 |
5.1 教学理念方面 |
5.1.1 优化组织形式,程序与细节并举 |
5.1.2 强化团队意识,提高协同处置水平 |
5.1.3 提高重视程度,体能与技能并重 |
5.2 教学环境方面 |
5.2.1 多措并举,提升实战化教学环境水平 |
5.2.2 多点施策,提高情况显示员实战素质与能力 |
5.2.3 优化使用模式,组建运动社团或俱乐部 |
5.3 教学内容方面 |
5.3.1 着重掌握危险识别,提高临战反应水平 |
5.3.2 提高实战对抗占比,保证频率与强度 |
5.3.3 掌握一定特长技能,其次强调全面性 |
5.4 教学考评方面 |
5.4.1 单列实战考评环节,确保日常考评质量 |
5.4.2 以赛促练助力考核,力争落实常态实战 |
5.4.3 科学组建蓝军队伍,发挥好磨刀石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一、 基本信息方面 |
二、 教学理念方面 |
三、 教学环境方面 |
四、 教学内容方面 |
五、 教学考评方面 |
六、 开放性问题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虚拟现实训练模式研究 ——以警察武力使用训练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3.3 访谈法 |
1.3.4 经验总结法 |
1.3.5 文献计量分析法 |
1.4 国内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训练的研究状况 |
1.4.1 研究状况基本概述 |
1.4.2 国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训练的研究状况 |
1.4.3 国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训练的研究状况 |
1.5 研究思路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1.6.1 虚拟现实技术 |
1.6.2 训练模式 |
1.6.3 警察武力使用训练 |
1.6.4 警察武力使用虚拟仿真训练模式 |
2 警察武力使用虚拟现实仿真训练的SWOT矩阵分析 |
2.1 警察武力使用虚拟现实仿真训练的优势分析 |
2.1.1 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
2.1.2 自主性的训练时空 |
2.1.3 实战化的训练过程 |
2.1.4 安全性的训练环境 |
2.1.5 实时性的分析评估 |
2.2 警察虚拟仿真训练的劣势分析 |
2.2.1 系统平台搭建困难 |
2.2.2 难以替代实战训练 |
2.2.3 缺乏故障排除训练 |
2.2.4 虚拟到实战的适应性问题 |
2.3 警察虚拟现实仿真训练的机会分析 |
2.3.1 政策支持 |
2.3.2 技术支持 |
2.3.3 成功范例借鉴 |
2.4 警察虚拟仿真训练的问题分析 |
2.4.1 成本问题 |
2.4.2 系统集成问题 |
2.4.3 行业标准问题 |
3 警察虚拟现实仿真训练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
3.1 警察虚拟现实仿真训练的理论基础 |
3.1.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1.3 表象训练理论 |
3.1.4 沉浸理论 |
3.2 警察虚拟现实仿真训练系统的构建原则 |
3.2.1 体系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
3.2.2 坚持渐进性和层次性的课程设计 |
3.2.3 坚持多层级松耦合模块化体系架构 |
3.2.4 坚持动态对抗布署和多感知训练 |
3.2.5 寓考核于实训,评估模型多元化 |
4 警察武力使用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功能 |
4.1.1 虚拟情境构建功能 |
4.1.2 警械武器仿真模拟功能 |
4.1.3 即时想定生成功能 |
4.1.4 训练记录分析评估功能 |
4.2 系统框架 |
4.2.1 系统体系结构 |
4.2.2 硬件支持 |
4.2.3 软件支持 |
4.3 功能模块 |
4.3.1 教学训练模块 |
4.3.2 信息采集模块 |
4.3.3 考核评估模块 |
4.3.4 大数据分析模块 |
5 警察武力使用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教学应用 |
5.1 警察武力使用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基本训练的应用 |
5.1.1 语言控制的基本训练 |
5.1.2 徒手控制的基本训练 |
5.1.3 催泪喷射器使用的基本训练 |
5.1.4 伸缩警棍使用的基本训练 |
5.1.5 手枪使用的基本训练 |
5.2 虚拟现实在警察武力使用中判定训练的应用 |
5.2.1 语言控制的判定训练 |
5.2.2 徒手控制的判定训练 |
5.2.3 催泪喷射器使用的判定训练 |
5.2.4 伸缩警棍使用的判定训练 |
5.2.5 手枪使用的判定训练 |
5.3 虚拟现实在警察武力使用中战术训练的应用 |
5.3.1 单一场景武力使用模拟训练 |
5.3.2 复杂场景武力使用模拟训练 |
5.3.3 警察武力使用综合模拟训练 |
5.4 典型案例场景的集成与应用实现 |
5.4.1 持刀暴力情景虚拟案情处置 |
5.4.2 协同抓捕嫌犯虚拟警情处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公安院校“公安执法实训课程”设计研究 ——以公安大学基础实训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依据 |
2.1.1 目标课程原理 |
2.1.2 胜任力模型理论 |
2.1.3 训练迁移理论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实训课程相关概念 |
2.2.2 公安执法实训相关概念 |
2.3 “公安执法实训课程”概述 |
2.3.1 基本内涵 |
2.3.2 基本类别 |
2.3.3 设计依据 |
3 “公安执法实训课程”现状及问题 |
3.1 “公安执法实训课程”开设现状 |
3.1.1 已开设“公安执法实训课程”的院校现状 |
3.1.2 未开设“公安执法实训课程”的院校现状 |
3.2 “公安执法实训课程”问题分析 |
3.2.1 受重视程度低,课程内容不够全面 |
3.2.2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评价反馈机制 |
3.2.3 师资力量薄弱,组织保障不力 |
4 “公安执法实训课程”设计原则与流程 |
4.1 “公安执法实训课程”设计原则 |
4.1.1 需求导向原则 |
4.1.2 系统性原则 |
4.1.3 能力本位原则 |
4.1.4 最优化原则 |
4.2 “公安执法实训课程”设计流程 |
5 “公安执法实训课程”设计实践 |
5.1 更新实训教学理念,优化实训内容设计 |
5.1.1 更新实训教学理念 |
5.1.2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
5.1.3 科学安排实训课时 |
5.2 优化实训教学组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
5.2.1 丰富教学方法 |
5.2.2 优化教学组织实施 |
5.2.3 建立健全实训考核评价机制 |
5.3 全面加强实训保障,提升实训课程质量 |
5.3.1 构建实践教学机制,增强制度保障 |
5.3.2 统筹教学资源,加强师资保障 |
5.3.3 加大实训场地和器材保障力度 |
5.3.4 严格警务化管理,提供纪律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派出所一线执法民警核心能力调查 |
附录B 《公安执法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新形势下以实战需要为导向的警察射击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 |
2 以实战需要为导向的警察射击训练概述 |
2.1 我国警察射击训练的产生与发展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警务实战 |
2.2.2 警察射击训练 |
2.3 关于对“新形势”的认识 |
2.4 以实战需要为导向的警察射击训练的特点 |
2.4.1 危险预判性 |
2.4.2 强调安全性 |
2.4.3 强调实用性 |
2.4.4 强调灵活性 |
3 我国内地及香港地区警察射击训练现状 |
3.1 我国内地警察射击训练现状 |
3.2 香港地区警察射击训练现状 |
4 我国警察射击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安全用枪意识欠缺 |
4.2 用枪法律重视不足 |
4.3 训练体系不够完善 |
4.3.1 训练形式单一 |
4.3.2 训练内容不够贴近实战 |
4.3.3 训练时间不足 |
4.4 专职教官人员缺乏 |
4.5 训练考核标准不健全 |
5 以实战需要为导向开展警察射击训练的对策 |
5.1 增强安全用枪意识 |
5.2 重视用枪法律法规 |
5.3 完善训练体系 |
5.3.1 丰富训练的组织形式 |
5.3.2 改进训练内容 |
5.3.3 创新训练方法 |
5.4 加快培养专职教官 |
5.5 健全训练考核标准 |
5.5.1 规范考核机制 |
5.5.2 制定考核标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我国警察武器使用及训练现状调查问卷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法治公安:权力控制与权益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辨析 |
第一章 法治公安的形成及相关基本理论 |
第一节 法治公安的源与流 |
一、法治公安的提出:基于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梳理 |
二、法治公安的概念:基于对现有理论研究的梳理 |
三、法治公安新解:以人民为中心之警察的权力控制和权益保障 |
第二节 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一:权力控制 |
一、权力控制理论 |
二、角色视角下的警察权 |
三、我国警察角色的实然状态与应然归属 |
第三节 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二:权益保障 |
一、行政优益权的基本理论 |
二、警察权益的内涵和类型 |
三、警察权益保障的现实意义 |
第二章 我国警察权失范问题的实证考察与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关于警察权失范的基本概念 |
一、关于失范的界定 |
二、关于警察权失范的概念 |
第二节 当前警察权失范的具体表现 |
一、超越职权 |
二、权力滥用 |
三、不作为或怠于履职 |
四、错误履行法定职责 |
五、行政立法进行随意扩权 |
六、违反法定的程序规定 |
第三节 警察权失范的原因 |
一、警察权失范原因的现有学术观点 |
二、警察权失范的主要原因 |
三、警察权失范的根本原因 |
第三章 警察权控制的进路 |
第一节 立法控制的不足及应对 |
一、立法控制警察权不足之分析 |
二、立法控制警察权的应对 |
第二节 司法控制警察权存在的局限性及完善 |
一、司法控制警察权的局限性 |
二、司法控制警察权的完善 |
第三节 社会舆论控制的缺陷及完善 |
一、社会舆论控制警察权存在缺陷 |
二、社会舆论控制警察权的完善 |
第四节 内部控制:警务督察制度的阙如和健全 |
一、警务督察制度之阙如 |
二、警务督察制度的健全 |
第四章 警察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现状考察 |
一、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的立法现状 |
二、警察权益遭受侵害的现状考察 |
第二节 警察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
一、转型期中的社会失范导致警察执法环境恶化 |
二、警察维权意识薄弱 |
三、警力配置不足 |
四、警察执法理念有偏差,执法专业性不强 |
五、警察权益保障制度不完善 |
六、警察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
七、警用装备保障不健全 |
第五章 我国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 |
第一节 域外警察权益保护概况 |
一、执法权益保护 |
二、临战物质保障 |
三、设立警察权益保护组织 |
四、职业薪酬待遇保障 |
五、伤亡抚恤保障 |
六、休假保障 |
七、医疗及职业心理干预保障 |
第二节 健全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相关制度 |
一、我国警察体制的完善 |
二、健全我国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
三、明确警察权益司法救济制度 |
四、健全警力资源配置制度 |
五、健全我国警察执法物质保障制度 |
六、建立维权机制的组织保障 |
七、健全警察教育培训保障制度 |
第三节 我国警察权益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完善 |
一、修订完善《人民警察法》 |
二、修订完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
三、完善“袭警”犯罪的刑事立法 |
四、修订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7)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的相关概述 |
2.1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的内涵界定 |
2.1.1 课程 |
2.1.2 综合实训课程 |
2.1.3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 |
2.2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的独特性 |
2.2.1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与传统理论课程的区别 |
2.2.2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与其他公安类综合实训课程的区别 |
2.2.3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与专业内其他课程的支撑关系 |
2.3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逻辑路径与构成要素 |
2.3.1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逻辑路径 |
2.3.2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构成要素 |
3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理性认识 |
3.1 调查问卷与分析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数据收集过程 |
3.1.3 数据的信效度检验 |
3.2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的合理性 |
3.2.1 警务实战化教育训练大背景的长远需要 |
3.2.2 新时代反恐维稳形势与基层执法业务的现实需求 |
3.2.3 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理论要求 |
3.2.4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然诉求 |
3.3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
3.3.1 培养对象学习体验差 |
3.3.2 实战部门对本专业毕业生有更高的期待 |
3.3.3 授课教师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
4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
4.1 课程设计理念的三个缺乏 |
4.1.1 缺乏实战导向性 |
4.1.2 缺乏能力导向性 |
4.1.3 缺乏创新导向性 |
4.2 课程内容设置的三个不足 |
4.2.1 综合性不足,同质化严重 |
4.2.2 系统性不足,缺乏有效衔接 |
4.2.3 准备性不足,尚未建立专业综合实训典型案例库 |
4.3 课程教学计划的两个不合理 |
4.3.1 课程学时不合理 |
4.3.2 课程学期安排不合理 |
4.4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两个流于” |
4.4.1 教学手段信息化流于形式 |
4.4.2 教学组织方法流于形式 |
4.5 课程师资力量未实现科学化配置 |
4.5.1 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量超标 |
4.5.2 教师组成结构一元,缺乏外聘兼职教官 |
4.5.3 教师知识结构的限制 |
4.5.4 教师学历偏低,教授较少 |
4.6 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的“三个过于” |
4.6.1 过于关注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
4.6.2 考核内容过于局限,考试方式简单粗放 |
4.6.3 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
4.7 校内实训软、硬件设施保障不到位 |
4.8 校外实习、第二课堂没有对接 |
5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
5.1 课程顶层设计 |
5.1.1 重塑课程定位 |
5.1.2 突出课程作用 |
5.1.3 拟定课程目标 |
5.2 课程开发 |
5.2.1 课程开发原则 |
5.2.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
5.2.3 课程教学进度安排 |
5.3 课程实施 |
5.3.1 教学方法多样化 |
5.3.2 教学手段信息化 |
5.3.3 课程考核与评价 |
5.4 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
5.4.1 师资队伍建设 |
5.4.2 教学环境与条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本科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改革与创新研究》访谈提纲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8)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背景下入警训练标准化研究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方法、创新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警察训练相关概念 |
2.1.1 入警训练 |
2.1.2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 |
2.2 标准化相关概念 |
2.2.1 标准化 |
2.2.2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 |
2.3 标准化体系相关概念 |
2.3.1 标准化体系 |
2.3.2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 |
3 研究的法律与理论依据 |
3.1 法律依据 |
3.1.1 法律法规 |
3.1.2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
3.1.3 规范性文件 |
3.2 理论依据 |
3.2.1 标准化理论与标准系统论 |
3.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3.2.3 卓越绩效理论 |
4 研究分析 |
4.1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问题分析 |
4.1.1 有关训练内容的问题分析 |
4.1.2 有关训练时间的问题分析 |
4.1.3 有关实战教官的问题分析 |
4.1.4 有关训练组织实施的问题分析 |
4.1.5 有关训练考核的问题分析 |
4.1.6 有关后勤保障与思想认识的问题分析 |
4.2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的特点与原则分析 |
4.2.1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的特点 |
4.2.2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的原则 |
4.3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4.3.1 构成一项标准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
4.3.2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的构成要素 |
5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设想 |
5.1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模型 |
5.1.1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模型分析 |
5.1.2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模型 |
5.2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
5.2.1 训练内容标准化 |
5.2.2 训练时间标准化 |
5.2.3 实战教官标准化 |
5.2.4 训练组织实施标准化 |
5.2.5 训练考核标准化 |
5.2.6 组织保障标准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课程安排 |
附录C 教案格式示例 |
附录D 手枪射击考核内容与要求 |
附录E 执法执勤防控策略考核内容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一、公安民警职业培训概述 |
(一) 公安民警职业培训的基本涵义 |
(二) 我国公安民警职业培训现状 |
(三) 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的开展情况 |
二、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
(二) 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香港警察和上海公安民警职业培训经验及其启示 |
(一) 香港警察职业培训经验及启示 |
(二) 上海公安民警职业培训经验及启示 |
四、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改革对策 |
(一) 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培训工作地位 |
(二) 推进师资建设力促教学质量提高 |
(三) 科学设置课程统一规范培训内容 |
(四) 突出实践教学紧贴实战有效施训 |
(五) 完善评价体系发挥激励机制效能 |
(六) 探索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10)对我国警察手枪射击逐级训练模式构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资料法 |
1.2.2 专家访谈法 |
1.2.3 问卷调查法 |
1.2.4 案例研究法 |
1.2.5 统计分析法 |
2 境内外警察手枪射击训练现状 |
2.1 境外警察手枪射击训练现状 |
2.1.1 美国警察手枪射击训练现状 |
2.1.2 加拿大警察手枪射击训练现状 |
2.1.3 德国警察手枪射击训练现状 |
2.1.4 香港警察手枪训练现状 |
2.2 内地警察手枪射击训练现状 |
2.2.1 内地公安院校射击课程现状 |
2.2.2 内地警察手枪射击培训现状 |
3 我国警察实战用枪案件研究 |
3.1 案件背景 |
3.2 案例性质分析 |
3.2.1 缉捕类案件用枪 |
3.2.2 盘查类案件用枪 |
3.2.3 劫持人质案件 |
3.2.4 特殊案件 |
3.3 实战用枪特点分析 |
3.3.1 手枪射击距离 |
3.3.2 射击子弹数量情况 |
3.3.3 枪战时间情况 |
3.3.4 警察身心条件情况 |
4 当前我国的警察手枪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1 训练理念存在偏差 |
4.1.1“安全至上”理念认识偏差 |
4.1.2 对射击训练重视不足 |
4.2 训练内容设置不能很好的符合实战用枪的需要 |
4.2.1 偏重精度射击,忽略快速连续射击训练 |
4.2.2 训练多为白天、光线条件好的环境,缺少夜间射击训练 |
4.3 训练科目、考核标准不一 |
4.4 训练装备保障不到位 |
4.5 训练组织存在短期集训、突击式教学现象 |
5 我国警察手枪射击逐级训练模式构建的建议 |
5.1 模式、训练模式 |
5.2 我国警察手枪逐级训练模式构建思维导图 |
5.3 我国警察手枪射击逐级训练模式 |
5.3.1 一个前提 |
5.3.2 一条主线 |
5.3.3 四个引入 |
5.3.4 三个阶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我国警察手枪射击训练的问卷调查 |
附录B 关于我国公安院校手枪射击课程的问卷调查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浅谈在公安院校开展PPC射击教学的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院校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的警用手枪射击实训新形态探究[J]. 袁沂滨. 公安教育, 2021(05)
- [2]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实战化教学研究[D]. 刘冠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09)
- [3]虚拟现实训练模式研究 ——以警察武力使用训练为视角[D]. 陈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4]公安院校“公安执法实训课程”设计研究 ——以公安大学基础实训课程为例[D]. 鲁冰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5]新形势下以实战需要为导向的警察射击训练研究[D]. 尹训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6]法治公安:权力控制与权益保障[D]. 王锟.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7]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D]. 李林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04)
- [8]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背景下入警训练标准化研究 ——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标准化体系研究[D]. 王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04)
- [9]广州市公安民警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 王冉. 吉林大学, 2018(01)
- [10]对我国警察手枪射击逐级训练模式构建的研究[D]. 孙杰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