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砼路面早期开裂断板产生原因及其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宋宝林[1](2015)在《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与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通渭县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类型及使用情况调查,就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裂缝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简要谈谈预防和治理措施。
秦守湘,谢晓峰[2](2015)在《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裂缝原因与预防》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剖析水泥砼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施工中出现裂缝时的补救办法及预防措施。
高鹏[3](2013)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和断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不仅要精心施工,在施工环节上狠抓施工质量,而且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本文就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做一初步探讨。
王晨[4](2013)在《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定与养护维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等优点,在我国公路路面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裂缝、断板、接缝损坏等病害。如何对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制定相应的维修养护措施,成为道路工程养护与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分类、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类型和病害产生机理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2)对普通混凝土路面日常性养护内容、标准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对预防性养护措施和现存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裂缝维修、板边板角修补、唧泥处理等维修方法进行了总结。(3)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层次分析法以及熵值法等理论,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分别采用规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定,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可靠性。(4)根据评定结果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对养护顺序进行排序,制定相关的养护方案;采用路面修补新材料JN-RX对实际工程的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并对如何使用JN-RX路面修补剂对路面病害进行修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赵冠舒[5](2012)在《层间粘结水泥路面损伤力学模型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不断增加的同时,路面的早期破坏也越来越突出,造成这种现状固然有施工质量差,后期养护不到位等原因;另一方面,也与目前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不完善以及车辆重载、超载有很大关系,这极大影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制约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前景。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破坏机理,本文采用水泥路面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手段,在考虑层间结合状态和路面结构材料非均质基础上,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水泥路面内的应力分布。文中首先建立车辆荷载作用下水泥路面结构的数值模型,分析层间粘结程度对水泥路面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水泥混凝土视作损伤材料,建立了考虑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基层材料力学非均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水泥面层与基层材料非均质力学特性对路面板荷载应力的影响规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在标准轴载下,层间粘结使得荷载应力降低约0.179Mpa,使得温度应力升高约0.191Mpa,可见在标准荷载或低于标准轴载作用下层间光滑更有利。随着轴载增加,由层间粘结引起的温度应力增加值不变,但由层间粘结引起的荷载应力减小值不断增加。当轴载超过105kN时,层间粘结引起的荷载应力减小值要大于相应的温度应力增加值,这时层间粘结对水泥路面承载有利。由于水泥路面实际车辆荷载经常超过标准轴载,因此层间粘结对路面承载更有利。2)水泥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力学非均质性会引起路面板内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路面板内荷载应力增加,缩短水泥路面的寿命。在考虑水泥路面和基层材料力学性质非均质的条件下,层间粘结能有效降低路面板板底的拉应力水平,从而减缓了由于材料力学性质非均质引起的应力集中。最后,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防治早期破坏的技术性措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宏宇[6](2012)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严重程度,分别介绍了断板的不同类型,并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同阶段出现断板的原因,着重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处理方法,以促进断板处理措施的不断完善,从而保证路面使用寿命。
廉向东[7](2012)在《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性能评价与路面结构协调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不佳,使用寿命大大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目前我国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面层,而水泥混凝土路面长期使用性能主要与路基和基层有关,良好的路基和基层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正常运营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车速快、重载、超载车辆比例大等交通特点给路面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不同基层类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通过提高基层的长期性能来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不同交通等级和不同类型基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查分析了湿热气候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与二灰稳定碎石等半刚性基层、贫混凝土等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状况,分析了基层开裂、基层脱空、层间结合状况及基层刚度等使用状况对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基层的长期使用性能,并针对湿热地区气候特点,初步推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合理基层类型。通过室内试验与力学分析,研究了基层与混凝土面板间的层间结合状况、基层开裂对混凝土面板的影响、基层材料的抗冲刷性能以及不同基层类型混凝土板的变形和应变规律。结果表明,基层与混凝土面板间的结合状态极为重要,水泥混凝土面板在基层界面滑动的摩擦系数是研究面板温度应力、面板滑动区与固定区长度、接缝、间距、板端推移量及路面纵向失稳的重要参数;在正常状态下乳化沥青隔离层的摩阻力在0.76~0.87之间,沥青功能层的摩阻力在0.71~1.10之间,土工布隔离层的摩阻力在1.08~2.06之间;粒料基层对混凝土面板的约束最小,混凝土板翘曲变形最大,沥青混凝土基层约束居中,贫混凝土基层对混凝土面板的约束最大,几乎没有翘曲变形产生。通过分析基层的长期性能评价指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建立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长期性能评价指标的预测模型,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长期性能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长期性能的预测评价。分析了板底脱空对混凝土面板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不同工况下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力及脱空部位的最大弯沉值,回归得到考虑疲劳、不考虑温度应力时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大容许脱空量。在不利加载位置情况下,分析了基层有(无)裂缝、基层裂缝宽度变化、基层裂缝位置变化对混凝土路面结构荷载应力与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的存在破坏了路面结构整体性和连续性,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显着增大,设置功能层后,显着减小了面板的最大拉应力;而路面结构的温度应力则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充分考虑各类不同基层类型的力学与物理特性,并结合功能层对于路面使用状况的改善作用,推荐出湿热地区不同交通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适用类型。基于基层长期性能的要求,提出同时考虑混凝土面层和基层疲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张明[8](2010)在《湖区重载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改建结构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国省干线公路作为地区经济建设中重要经济走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干线公路修筑时间都比较早,其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干线公路破坏严重,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和旧路强度不均匀等影响常规维修改造方案效果不佳,尤其在部分湖区地区,路面在使用初期就严重损坏。为了提高湖区改建公路建设水平,开展“湖区重载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改建结构适应性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公路局资助的“湖区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技术研究”科技项目为依托,通过实地调查检测收集的资料,分析了湖区沥青路面在特殊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条件下各种病害及产生的原因;根据318国道大修工程实际情况,为探讨湖区沥青路面的合理结构提出了半刚性、柔性、刚性三种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方案,使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10.0,对设计的三种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分析,探讨旧路强度和级配碎石的各向异性等对路面内部应力的影响,并用我国设计方法和AASHTO方法对结构进行了验证;在试验路施工过程中,针对集料离析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最终,根据三种结构设计方案,共修筑了10.2km的试验路段,并对试验路段进行了检测。
郭培培,魏文[9](2010)在《水泥砼路面板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文中指出水泥砼路面亦称刚性路面,是一种非均质的脆性混合材料所铺筑而成的路面,我市水泥、砂石资源充足,有利于水泥砼路面的修筑,但目前发现在通车不久甚至通车前就产生了断板和开裂情况。
马楚乔[10](2009)在《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防治解读》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二、谈谈砼路面早期开裂断板产生原因及其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砼路面早期开裂断板产生原因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类型 |
1.1 纵 向裂 缝 |
1.2 横斜向 裂缝 |
1.3 断 板 |
2 裂缝的成因 |
2.1 裂缝的成因 |
2.1.1 路基 、基层 的影响 |
2.1.2 水泥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
2.2 断板成 因 |
2.2.1 纵向断板成因 |
2.2.2 横向断 板成因 |
3 防治措施 |
3.1 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性能 |
3.2 提高基层施工质量 |
3.3 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
4 结束语 |
(4)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定与养护维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路面使用性能评定研究现状 |
1.3.2 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 |
2.1 水泥混凝土面层断裂类病害 |
2.1.1 面层断裂病害分类 |
2.1.2 面层断裂类病害起因 |
2.2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类病害 |
2.2.1 面层接缝类病害分类 |
2.2.2 面层接缝类病害起因 |
2.3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层病害类型 |
2.3.1 面层表层类病害分类 |
2.3.2 面层表层类病害起因 |
2.4 水泥混凝土面层竖向位移类病害 |
2.4.1 面层竖向位移病害分类 |
2.4.2 面层竖向位移病害起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定 |
3.1 路面使用性能检测指标 |
3.1.1 路面损坏检测 |
3.1.2 路面平整度检测 |
3.1.3 路面抗滑能力检测 |
3.1.4 板底脱空检测 |
3.2 路面使用性能评定指标 |
3.2.1 路面损坏指数(PCI)评定 |
3.2.2 路面行驶质量(RQI)评定 |
3.2.3 路面表面抗滑能力(SRI)评定 |
3.2.4 板底脱空率(TKL)评定 |
3.3 路面使用性能规范评定方法 |
3.4 路面使用性能评定模糊综合评价法 |
3.4.1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
3.4.2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的建立 |
3.4.3 隶属度的确定 |
3.4.4 权值的确定 |
3.5 两种路面使用性能评定方法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 |
4.1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内容与质量标准 |
4.1.1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内容 |
4.1.2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标准 |
4.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日常性养护 |
4.2.1 日常性养护的基本要求 |
4.2.2 日常性养护措施 |
4.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
4.3.1 预防性养护的定义 |
4.3.2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 |
4.3.3 预防性养护技术现存问题 |
4.4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处治 |
4.4.1 裂缝维修 |
4.4.2 板边、板角修补 |
4.4.3 板块脱空处治 |
4.4.4 唧泥处理 |
4.4.5 错台处治 |
4.4.6 沉陷处理 |
4.4.7 拱起处理 |
4.4.8 坑洞修补 |
4.4.9 接缝维修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研究 |
5.1 工程简介 |
5.2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检测 |
5.2.1 路面损坏检测与评定 |
5.2.2 路面行驶质量检测与评定 |
5.2.3 路面抗滑能力检测与评定 |
5.2.4 路面板底脱空检测与评定 |
5.3 路面使用性能规范法评定 |
5.4 路面使用性能模糊综合评定 |
5.4.1 评价因素论域和评价等级论域 |
5.4.2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5.4.3 权值的确定 |
5.4.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5.5 养护维修措施 |
5.5.1 养护方案的制定 |
5.5.2 路面日常养护措施 |
5.5.3 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
5.5.4 病害修补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长摘要 |
(5)层间粘结水泥路面损伤力学模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路面材料与结构的研究 |
1.2.2 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 |
1.2.3 路面层间粘结理论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层间粘结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 |
2.1 层间粘结计算模型的建立 |
2.2 算例概况 |
2.3 基于规范的水泥路面结构设计 |
2.4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荷载应力分析数值模型 |
2.5 边界条件 |
2.6 标准轴载层间粘结计算方案及计算结果 |
2.7 超载层间粘结计算方案及计算结果 |
2.8 层间粘结不同状态的温度应力分析 |
2.9 计算结果分析 |
2.10 规范双层板模型下层板荷载应力公式修正 |
2.11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均质水泥路面损伤力学模型的构建 |
3.1 水泥混凝土面层和基层材料的非均质力学特征 |
3.2 非均质水泥路面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 |
3.3 材料非均质力学特性常用数学描述模型 |
3.3.1 均匀分布 |
3.3.2 正态分布 |
3.3.3 Weibull 分布 |
3.3.4 对数正态分布 |
3.4 水泥路面结构层材料损伤力学本构模型构建 |
3.5 非均质水泥路面损伤力学模型构建 |
3.5.1 材料非均质模拟方法 |
3.5.2 细观单元损伤力学模型 |
3.5.3 材料参数确定方法 |
3.6 非均质水泥路面结构细观损伤力学模型的构建 |
3.6.1 数值实现方法 |
3.6.2 非均质水泥路面结构数值模型生成实例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非均质水泥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
4.1 算例设计及计算方案 |
4.1.1 算例设计 |
4.1.2 计算方案 |
4.2 网格划分 |
4.3 抗弯拉疲劳强度 |
4.4 边界条件 |
4.5 力学参数 |
4.6 水泥混凝土材料非均质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
4.6.1 水泥混凝土材料非均质力学特性对水泥路面板底拉应力的影响 |
4.6.2 基层材料非均质力学特性对水泥路面板底应力的影响 |
4.6.3 面层和基层材料非均质力学特性对水泥路面板底应力的综合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技术措施 |
5.1 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参数非均质水平 |
5.2 增强水泥路面面层和基层之间的结合 |
5.3 水泥混凝土路面切缝技术 |
5.4 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性能评价与路面结构协调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应用及其现状 |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类型适用性分析 |
1.2.3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的研究 |
1.2.4 考虑基层长期性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 |
2.1 二灰稳定碎石基层 |
2.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2.3 贫混凝土基层 |
2.4 调查结果总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层状况对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 |
3.1 基层开裂 |
3.2 基层冲刷 |
3.3 基层约束 |
3.4 基层刚度 |
3.5 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合理基层类型推荐 |
3.5.1 考虑基层性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气候分区 |
3.5.2 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合理基层类型推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
4.1 层间结合状态试验与分析 |
4.1.1 试验设备 |
4.1.2 基层对面层约束的室内试验与分析 |
4.2 基层冲刷的衰变规律和影响分析 |
4.2.1 水泥混凝土板冲刷实验模拟 |
4.2.2 轮胎的加载 |
4.3 不同基层类型上混凝土板的变形特性 |
4.3.1 混凝土板的静态变形和应变 |
4.3.2 混凝土板动态弯沉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长期性能评价 |
5.1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长期性能评价预测模型 |
5.1.1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
5.1.2 基层冲刷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5.1.3 基层层间结合状态预测模型的建立 |
5.1.4 基层开裂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
5.1.5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长期性能评价方法 |
5.2 基于现场检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长期性能评价 |
5.2.1 基层冲刷状况现场检测评价 |
5.2.2 基层开裂状况现场检测评价 |
5.2.3 基层层间结合状况现场检测评价 |
5.3 基于路面使用状况的基层长期性能综合评价 |
5.3.1 基层长期性能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5.3.2 基层长期性能评价指标与标准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与面层结构协调设计 |
6.1 基层脱空与开裂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影响 |
6.1.1 冲刷脱空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
6.1.2 基层开裂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影响 |
6.2 不同类型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 |
6.3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设计 |
6.3.1 基层疲劳应力分析基础 |
6.3.2 设层间功能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厚度确定方法 |
6.3.3 基层接缝的设置 |
6.4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与面层结构协调设计 |
6.4.1 面层疲劳应力分析基础 |
6.4.2 基于基层耐久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湖区重载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改建结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318 国道路面破坏分析 |
2.1 工程概况 |
2.2 318 国道破损情况 |
2.3 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础强度不均匀对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 |
3.1 有限元法及其模型的建立 |
3.2 旧路强度不均匀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分析 |
3.3 旧路强度不均匀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分析 |
3.4 旧路强度不均匀的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318 国道大修工程路面结构设计 |
4.1 路面维修改造工程结构方案 |
4.2 改造工程结构方案结构力学验算 |
4.3 小结 |
第五章 试验路检测 |
5.1 试验路概况 |
5.2 路面弯沉检测情况 |
5.3 集料离析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水泥砼路面板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砼路面板破坏的原因 |
1.1 路基施工原因: |
1.2 基层施工原因: |
1.3 面层施工原因: |
2 水泥砼路面板病害的防治 |
2.1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
2.2 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
2.3 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
2.4 水泥砼路面板破坏后的处治 |
(10)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防治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产生原因 |
1、原材料不合格。 |
2、基层标高失控和不平整。 |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
4、超重车的影响。 |
5、路基不均匀沉降。 |
6、导致断板产生的其它原因还有:施工工艺、基层失稳、初期微裂缝的扩展、排水不良等。 |
三、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预防 |
1、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 |
2、基层标高和平整度的控制。 |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
4、依法治路, 加强管理, 严格控制超重车辆通行。 |
5、控制路基质量。 |
6、断板的预防还有: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管理、封填微裂缝等。 |
四、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处理及修复 |
1、裂缝修补。 |
2、局部修补。 |
3、整块板更换。 |
五、结束语 |
四、谈谈砼路面早期开裂断板产生原因及其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与防治措施[J]. 宋宝林. 科技视界, 2015(16)
- [2]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裂缝原因与预防[J]. 秦守湘,谢晓峰. 科技视界, 2015(02)
- [3]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和断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 高鹏.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3)
- [4]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定与养护维修技术研究[D]. 王晨.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5]层间粘结水泥路面损伤力学模型及应用[D]. 赵冠舒. 河北科技大学, 2012(05)
- [6]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 王宏宇. 山西建筑, 2012(33)
- [7]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性能评价与路面结构协调设计[D]. 廉向东. 长安大学, 2012(07)
- [8]湖区重载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改建结构适应性研究[D]. 张明. 长沙理工大学, 2010(08)
- [9]水泥砼路面板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J]. 郭培培,魏文. 科技信息, 2010(03)
- [10]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防治解读[J]. 马楚乔. 科技信息, 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