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龙虾人工养殖饵料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标武,游剑涛,冯晨,葛一帆[1](2021)在《半熟化贝肉与新鲜贝类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定量投喂的方法研究不同性状饵料对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生长性能的影响差异性。试验选用一批规格相近、体长9.10~9.84 cm、体重50.30~62.25 g的波纹龙虾苗600只,分为2组,A组投喂半熟化贝肉,B组投喂新鲜贝类,在室内水泥池进行120 d的生长试验,每15天通过对不同组随机抽取的50只波纹龙虾进行特定生长率、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饵料转化率及存活率等参数差异性的分析,优选养殖波纹龙虾的最佳饵料。结果表明:A组和B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86±0.04)%和(0.87±0.06)%,两者差异不显着;A组和B组的体长增长率和体重增长率分别为(49.13±0.63)%、(179.23±0.84)%和(55.58±0.71)%、(185.10±0.91)%,两者差异不显着;A组和B组的饵料转化率分别为(130.55±0.45)%和(1 333.32±0.52)%,差异极显着(P<0.01),A、B比为1∶10.21;A组的存活率高于B组,分别为95.67%和90.33%,差异显着(P<0.05);A组饵料成本低于B组,分别为990.64元和1 147.59元,差异显着(P<0.05)。因此,综合考虑饵料获得的难易程度、龙虾存活率高低、养殖成本大小等因素,投喂半熟化贝肉能提高波纹龙虾的养殖效果。
林星,邱金海,严志洪[2](2016)在《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的场所与设施、苗种选择与放养、分笼养殖、投喂技术、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技术。
黄东科[3](2014)在《温度、盐度、密度和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龙虾是世界上的名贵食用虾类,养殖潜力巨大。生态因子对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存活和生长影响的研究,对指导实际生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不同温度、盐度、密度以及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探讨了我国波纹龙虾最适的生长水温、盐度、密度、饵料种类以及投饵频率。实验结果如下:1、波纹龙虾的生存极限温度范围为1336℃,适宜温度为2030℃。在温度2231℃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都随着温度的增加表现为上升后下降,在28℃达到最大值,各组之间差异显着。波纹龙虾的体长、体重增长率以及特定增长率均与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其表达式分别:其表达式分别为:LGR=-0.0042t2+0.2293t-1.888,R2=0.8718;WGR=-0.0525t2+2.9361t-32.723,R2=0.9573;SGR=-0.0061t2+0.3446t-2.3704,R2=0.9607。饵料系数最高的是31℃组,值为6.43±0.28;28℃组的波纹龙虾饵料系数最低,为5.75±0.30,与其它各组有显着性差异。波纹龙虾的蜕壳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31℃组的脱壳周期最短,22℃组的脱壳周期最长。28℃组波纹龙虾的脱壳增重率最大(64.24±6.98)%,脱壳增重率最低的是31℃组(56.44±9.81)%。2、波纹龙虾的耐受盐度范围为945,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40。在盐度1632的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都随着盐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盐度28时达到最大值;饵料系数随着盐度上升而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盐度28时达到最小值,各组间差异显着。波纹龙虾的体长、体重增长率以及特定增长率均与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其表达式分别:LGR=-0.1719s2+10.527s-114.23,R2=0.986;WGR=-2.4772s2+141.95s-1758.5,R2=0.9704;SGR=-0.0145s2+0.8324s-10.401,R2=0.9814。盐度为1834时,波纹龙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先下降再升高,盐度26和30时较小,耗氧率分别为(0.1305±0.0105)mg/(g·h)和(0.1314±0.0052)mg/(g·h),排氨率分别为(0.1733±0.0039)mg/(g·h)和(0.1724±0.0044)mg/(g·h)。波纹龙虾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其关系式可分别表示为RO=2.9333W-0.7343和RN=1.1291 W-0.3011。3、在密度540尾/m2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随着密度的上升而下降,40尾/m2波纹龙虾的存活率最低,为(76.25±8.83)%。饵料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表现为先降后升。密度30尾/m2组饵料系数最低,为8.20±2.43,饵料系数最高的是5尾/m2组,达16.13±3.76。体长、体重增长率以及特定增长率均与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其表达式分别:LGR=-0.1719x2+10.527x-114.23,R2=0.986;WGR=-2.4772x2+141.95x-1758.5,R2=0.9704;SGR=-0.0011x2+0.0545x+0.46,R2=0.7847(x代表密度)。波纹龙虾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T-SOD、POD、PO和溶菌酶活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下降。40尾/m2组的T-SOD、POD、PO和溶菌酶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着。4、以叫姑鱼、凡纳滨对虾、褶牡蛎、枪乌贼以及四种混合的饵料实验结果显示,四种饵料混合组的波纹龙的成活率、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以及特定生长率都是最高的,并且有显着性差异;其次是褶牡蛎组的波纹龙虾;而饵料系数刚好相反。说明,鱼、虾、贝混合投喂的效果好于单一投喂效果。单一投喂的饵料中牡蛎,即贝类的效果较好,杂虾次之,杂鱼的效果最差。投饵频率的试验结果显示,在1次/d3次/d时,随着投饵频率的加大,波纹龙虾的体重增长率和特色生长率均有显着升高。之后,随着投饵频率的增大(4次/d和5次/d),波纹龙虾的体重增长率和特色生长率却均稍微下降,但各组间(3次/d、4次/d和5次/d)的差异性不显着。
梁俊平[4](2013)在《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及繁殖相关基因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首次解决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提出了人工控制亲虾同步性成熟的方法,以及受精卵人工孵化及幼体选优的方法,明确了幼体孵化、培育的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同时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了脊尾白虾卵黄蛋白原(Vg)、卵黄蛋白原受体(VgR)和蜕皮激素受体(EcR)基因,并分析了Vg、VgR和EcR基因在脊尾白虾繁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主要结果如下:一、脊尾白虾亲虾人工培育1、脊尾白虾卵巢解剖结构与组织学特征取卵巢发育不同阶段的脊尾白虾雌虾卵巢,研究了卵巢结构、组织学特征以及卵黄蛋白积累。结果显示,脊尾白虾卵巢一对,左右对称,中间分离,前后端愈合,成熟的卵巢外形呈“⊥”型或“橄榄球”型。随着卵巢发育,性腺指数逐渐增大,卵巢成熟时(IV期)最大,排卵后(V期)又降到最小;组织学特征显示,在卵细胞增殖期,细胞核清晰可见,一般能观察到1-2个沿核膜内侧分布的核仁,同时随着卵细胞逐渐成熟,卵原细胞周围的滤泡细胞逐渐增多,卵原细胞的卵黄蛋白逐渐增多。卵细胞成熟时,并未观察到类似对虾的皮质棒,明显的标志是细胞核消失,滤泡细胞数量减少。排卵后的恢复期,细胞核重新出现,卵原细胞又开始增殖,卵黄蛋白重新开始积累。2、脊尾白虾亲虾人工培育及其同步性成熟调控方法的建立提出了一种全人工培育脊尾白虾亲虾的方法,在24°C、26°C温度下,分别经过120天和110天的培育,80%雌虾性腺可达到成熟。此方法可切断其病原传播途径,在人工控制的养殖环境下实现脊尾白虾性腺同步发育成熟,为培育出健康优质脊尾白虾苗种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脊尾白虾受精卵人工孵化1、不同温度和盐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速度的影响选用实验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5-30盐度范围内,盐度20时的孵化时间最短,但与5、10、15、25、30盐度组无显着差异(P>0.05)。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18°C,有效积温为3828.27°C h。在15-28°C范围内,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影响显着,胚胎发育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呈双曲线性缩短,而胚胎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直线性加快,但当温度超过30°C时,胚胎无法正常完成发育。因此在脊尾白虾育苗中,幼体孵化温度不应低于12°C,最高不超过28°C,盐度控制在5-30范围内即可。2、脊尾白虾受精卵人工孵化及幼体选优方法的建立提出了一种脊尾白虾人工室内孵化及幼体选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特点:通过调节水温,可调控受精卵发育速度;可以将活力强幼体与活力差幼体、死亡幼体很好地分离,幼体变态为仔虾的存活率在85%以上;每尾抱卵虾单独培育,幼体孵化后亲缘关系明确,可用于家系建立及选择育种。三、脊尾白虾幼体人工培育1、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选用实验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脊尾白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1的条件下,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18°C、20°C、22°C、24°C、26°C和28°C各实验组开始出现仔虾的时间依次为17、14、11、9、8和8d,各组90%以上幼体变态为仔虾的时间依次为21、18、15、14、11和11d。各实验组在幼体变态过程中存活率都呈明显的阶梯式下降趋势,且28°C组的存活率下降最快,但当存活幼体全部变为仔虾时,各实验组间的存活率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18°C组仔虾干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28°C组仔虾干质量最低,但与20°C、22°C、24°C和26°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在脊尾白虾育苗中,幼体培育温度,建议控制在22-26°C为最佳。2、不同盐度对不同日龄脊尾白虾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室内人工培养的卵巢发育到II期的脊尾白虾雌虾以及性成熟雄虾,经逐级淡化,盐度稳定在5、10、15、20、25、30。雌抱卵孵化后,研究了不同盐度对溞状幼体变态、生长及存活的影响,以及不同盐度对仔虾后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盐度对脊尾白虾溞状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无显着性影响,但对仔虾的干质量影响显着,15和20盐度下仔虾的干质量显着高于其它盐度组(P<0.05);不同盐度对20日龄脊尾白虾的生长影响显着(P<0.05),其特定生长率随着盐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在盐度20时达到最大(P<0.05),当盐度超过20时其特定生长率又开始降低;同时由60日龄脊尾白虾鳃Na+-K+-ATPase的相对表达量可以看出,在高盐或低盐时Na+-K+-ATPase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在盐度20时鳃Na+-K+-ATPase的相对表达量最低(P<0.05),经二次方程拟合计算,理论Na+-K+-ATPase的相对表达量最低时的盐度为17.53,此盐度可能为脊尾白虾成体的等渗点。因此,在脊尾白虾人工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建议适宜盐度控制在15-20。3、不同日龄脊尾白虾对氨氮的耐受性在水温24°C、盐度31、pH8.1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对30日龄和120日龄脊尾白虾的毒性。结果表明,氨氮对30日龄脊尾白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55.81、116.71、92.55、80.40mg/L,氨氮对120日龄脊尾白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78.80、156.37、140.28、120.86mg/L。30日龄脊尾白虾总氨氮和非离子氨的安全质量浓度为8.04、0.26mg/L,120日龄脊尾白虾总氨氮和非离子氨的安全质量浓度为12.09、0.50mg/L。因此,在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非离子氨浓度不应超过0.26mg/L。四、脊尾白虾卵黄蛋白原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首次克隆得到了脊尾白虾卵黄蛋白原基因(Vg)cDNA,全长7841bp,开放阅读框7632bp,编码2543个氨基酸。脊尾白虾Vg氨基酸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一致性最高为75%,与高背长额虾(Pandalus hypsinotus)一致性为62%,与日本仿长额虾(Pandalopsis japonica)为61%,而与对虾科的对虾一致性却相对较低,为33-38%。该蛋白存在7个N-糖基化位点(N151,N159,N168,N614,N660,N936和N2306),而在枝鳃亚目中几乎没有糖基化位点。荧光定量分析显示,脊尾白虾Vg主要在肝胰腺内表达,其次为卵巢,肌肉和鳃有微量的表达。卵巢发育期间,卵巢中V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却是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第V期时达到最大;而肝胰腺中V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IV期时却最高,在V期的表达量下降至与I、II期水平。但在卵巢整个发育阶段,肝胰腺中V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始终显着高于卵巢(P>0.05),因此推测,在脊尾白虾卵巢整个发育过程中,Vg主要在肝胰腺内合成,只是在恢复期时卵巢中的Vg合成明显起到了协助作用,为脊尾白虾卵巢再次成熟奠定了基础。五、脊尾白虾卵黄蛋白原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表达模式成功获得了脊尾白虾卵黄蛋白原受体基因(VgR)cDNA全长,开放阅读框5661bp,编码1886个氨基酸。亲缘关系分析,脊尾白虾VgR与虾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昆虫,而与鱼类等脊椎动物关系较远。脊尾白虾VgR含4种结构域,LDL-receptor classAdomain,Low-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 YWTD domain,EGF domain和Transmembraneregion,是一种跨膜转运蛋白。通过荧光定量PCR对该基因在各组织及卵巢发育期肝胰腺和卵巢内的表达分析显示,脊尾白虾VgR在肝胰腺、卵巢、鳃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在卵巢内表达,其次为肝胰腺。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内的VgR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趋势,在III期的表达量显着高于I、II期(P<0.05),IV期的表达量最低(P<0.05),而在V期时表达量达到最大(P<0.05);随着卵巢的发育,肝胰腺内VgR的表达量在IV时显着高于其它时期的表达量(P<0.05),I和V期的表达量相近(P>0.05),II和III的表达量最低。在卵巢整个发育过程中,卵巢内VgR的表达量始终显着高于肝胰腺内的表达量(P<0.05)。结果表明,脊尾白虾VgR对Vg的转运可能存在一个平衡,即当卵巢成熟时由肝胰腺分泌到血液中的部分Vg被肝胰腺VgR又重新转移至肝胰腺内,而为下次卵巢发育准备,在排卵后的恢复期肝胰腺中VgR表达量的降低和卵巢中VgR表达量的升高也说明,VgR对Vg的转运在不同阶段是有方向性的。六、脊尾白虾蜕皮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卵巢和胚胎发育中表达分析首次克隆得到了脊尾白虾蜕皮激素受体(ECR)基因cDNA,全长2638bp,开放阅读框1713bp,编码570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与已知的甲壳动物ECR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昆虫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分析显示,脊尾白虾ECR除在血细胞中不表达外,在其它各组织器官中均有分布,主要在受精卵和肝胰腺中表达,而在肌肉、卵巢、大额腺和鳃等组织中的表达却相对较低。卵巢发育不同阶段,肝胰腺中ECR和HSP90的表达量变化与Vg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性,推测在肝胰腺中ECR与HSP90主要参与了Vg的合成;卵巢中ECR与性腺成熟相关,ECR的表达量在III期达到最高(P<0.05),而III期是生殖蜕皮前蜕皮激素含量高峰期。脊尾白虾胚胎发育过程中,ECR的表达量随着胚胎发育呈逐渐上升趋势,在Zoea I达到最大(P<0.05);HSP90的表达量随着胚胎发育逐渐升高,在前溞状幼体期(Protozoea)达到最大,而后稍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Vg在受精卵和十六细胞期均无表达,囊胚期和无节幼体有微量表达,前溞状幼体表达量显着升高,后溞状幼体表达量达到最大,但与溞状幼体I期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
梁华芳,何建国[5](2012)在《锦绣龙虾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是世界名贵的经济虾类,也是我国捕捞和养殖的大型虾类,但资源匮乏,育苗还没有取得成功,因此,需要开展人工繁殖研究以保护和增殖资源。实验用人工养殖26月龄的锦绣龙虾进行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研究,结果表明,锦绣龙虾在5个月内繁殖2次。切除锦绣龙虾单侧眼柄能加速其性腺发育,在第一和第二次繁殖中,切除眼柄的雌龙虾比对照组的卵巢成熟时间分别缩短17.7d和11.3d。锦绣龙虾在交配后1—10d内产卵。锦绣龙虾切除眼柄与否对怀卵量没有显着影响。第一、二次繁殖平均产卵量分别为40.34×104粒和32.97×104粒,平均孵化率分别为77.29%和77.72%,孵化出叶状幼体平均数量分别为31.38×104/尾和25.62×104/尾。锦绣龙虾的胚胎发育分为11个时期: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七对附肢期、九对附肢期、十一对附肢期、复眼色素形成期、准备孵化期和孵化期。在水温29.2℃,盐度30,受精卵经22—23d孵化出叶状幼体。
沈铭辉,符芳霞,范薇[6](2011)在《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生长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运用比较饲养法研究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生长的影响,试验设投喂杂鱼、杂虾、杂蟹、杂贝四个单一饵料组和混合投喂杂鱼+杂虾、杂鱼+杂蟹、杂鱼+杂贝、杂虾+杂蟹、杂虾+杂贝、杂蟹+杂贝6个混合饵料组。结果表明,混合投喂的效果好于单一投喂效果。单一投喂的饵料中杂贝、杂蟹的效果较好,其次是杂虾,杂鱼的效果最差;混合投喂的饵料组合中杂虾+杂蟹的投喂效果最好。结合饵料获得的难易程度、价格高低等因素,笔者认为投喂杂蟹+杂鱼的投入产出比最佳。
梁华芳,杜国平,罗开练[7](2011)在《3种消毒剂对中国龙虾的急性毒性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高锰酸钾、甲醛和强氯精3种消毒剂对中国龙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中国龙虾的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是4.49、4.44、4.39和4.22mg/L,安全浓度是1.32mg/L。甲醛对中国龙虾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是135.19、125.22、125.22和121.79mL/m3,安全浓度为34.80mL/m3。强氯精对中国龙虾的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40.97,36.63,36.25mg/L和36.25mg/L。安全浓度为8.68mg/L。
姜永华,颜素芬[8](2009)在《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反应温度范围内,中国龙虾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肠、肝胰腺内,胃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1、39、3147℃;类胰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9℃;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23℃;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23、31、31℃.中国龙虾的消化酶活力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反应温度下,中国龙虾不同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顺序为胃蛋白酶:胃肠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脂肪酶:肝胰腺肠胃,纤维素酶:肝胰腺≈肠>胃,淀粉酶:肠肝胰腺胃;中国龙虾各消化酶在同一消化器官内的活力顺序为胃内:纤维素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肠内:纤维素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肝胰腺内:纤维素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
姜永华,颜素芬[9](2009)在《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反应温度范围内,中国龙虾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肠、肝胰腺内,胃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1、39、31~47℃;类胰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9℃;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23℃;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23、31、31℃.中国龙虾的消化酶活力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反应温度下,中国龙虾不同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顺序为胃蛋白酶:胃肠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脂肪酶:肝胰腺肠胃,纤维素酶:肝胰腺≈肠>胃,淀粉酶:肠肝胰腺胃;中国龙虾各消化酶在同一消化器官内的活力顺序为胃内:纤维素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肠内:纤维素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肝胰腺内:纤维素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
吴坤杰,刘松岩[10](2007)在《中国龙虾繁殖生物学及幼体培育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龙虾一生经历四个发育阶段,其生活方式先后为浮游、游泳和底栖。中国龙虾的人工繁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充分开发中国龙虾产业,本文综述了中国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研究概况。
二、中国龙虾人工养殖饵料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龙虾人工养殖饵料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半熟化贝肉与新鲜贝类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生长的试验结果 |
2.2 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
2.3 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体长增长的影晌 |
2.4 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体重增加的影响 |
2.5 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饵料转化率的影响 |
2.6 不同饵料对龙虾存活率的影响 |
2.7 不同饵料养殖龙虾试验成本比较 |
3 讨论 |
(2)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龙虾生物学特性 |
1.1 形态特性 |
1.2 生态习性 |
1.2.1 栖息与活动 |
1.2.2 食性与摄食 |
1.2.3 对环境的适应性 |
1.2.3. 1 温度 |
1.2.3. 2 盐度 |
1.2.3. 3 p H值 |
1.2.3. 4 溶解氧 |
1.3 繁殖习性 |
1.3.1 受精与孵化 |
1.3.2 幼体发育 |
1.4 生长与蜕壳 |
2 中国龙虾浅海筏式笼养技术 |
2.1 养殖场所与设施 |
2.1.1 养殖海区选择 |
2.1.2 养殖设施基本结构 |
2.1.2. 1 筏架构建 |
2.1.2. 2 养殖笼构造及吊挂 |
2.2 苗种选择与放养 |
2.3 分笼养殖 |
2.4 投喂技术 |
2.5 饲养管理 |
2.6 病害防治 |
2.7 适时收获 |
3 结语 |
(3)温度、盐度、密度和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波纹龙虾的概况 |
1.1.1 波纹龙虾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 |
1.1.2 波纹龙虾的形态特征 |
1.1.3 波纹龙虾的生活习性 |
1.1.4 波纹龙虾的食性 |
1.1.5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 环境因子对虾蟹生长影响的研究概况 |
1.2.1 温度对虾蟹生长的影响 |
1.2.2 盐度对虾蟹生长的影响 |
1.2.3 密度对虾蟹生长的影响 |
1.2.4 饵料对虾蟹生长的影响 |
1.2.5 脱壳与生长 |
1.3 目的意义 |
2 温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1 材料 |
2.1.1 波纹龙虾 |
2.1.2 试验海水 |
2.1.3 饵料 |
2.2 方法 |
2.2.1 温度骤变对波纹龙虾的影响 |
2.2.2 温度渐变对波纹龙虾的影响 |
2.2.3 温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2.2.4 温度对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温度骤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2.4.2 温度渐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2.4.3 温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2.4.4 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5 讨论 |
2.5.1 温度骤变和渐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2.5.2 温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2.5.3 温度对消化酶的影响 |
3 盐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生长和耗氧率的影响 |
3.1 材料 |
3.1.1 波纹龙虾 |
3.1.2 试验海水 |
3.1.3 饵料 |
3.2 方法 |
3.2.1 盐度骤变对波纹龙虾的影响 |
3.2.2 盐度渐变对波纹龙虾的影响 |
3.2.3 盐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3.2.4 盐度对波纹龙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
3.3 数据处理及统计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盐度突变对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3.4.2 盐度渐变对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3.4.3 盐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3.4.4 盐度对波纹龙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
3.5 讨论 |
3.5.1 盐度骤变和渐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3.5.2 盐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3.5.3 盐度对波纹龙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
4 养殖密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 |
4.1.1 波纹龙虾 |
4.1.2 试验海水 |
4.1.3 饵料 |
4.2 方法 |
4.2.1 密度设置 |
4.2.2 样品采集和分析 |
4.2.3 生长指标计算公式 |
4.3 数据处理及统计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密度对波纹龙虾体长和体重的影响 |
4.4.2 密度对波纹龙虾存活和饵料系数的影响 |
4.4.3 密度对脱壳周期和脱壳增长率的影响 |
4.4.4 密度对非特异性免疫性酶活性的影响 |
4.5 讨论 |
4.5.1 密度对波纹龙虾存活的影响 |
4.5.2 密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4.5.3 密度对非特异性免疫性酶活性的影响 |
5 饵料和投饵频率对波纹龙虾生长和转化率的影响 |
5.1 材料 |
5.1.1 波纹龙虾 |
5.1.2 试验海水 |
5.1.3 饵料种类 |
5.2 方法 |
5.2.1 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
5.2.2 投饵频率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5.2.3 生长指标计算公式 |
5.3 数据处理及统计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5.4.2 投饵频率对生长的影响 |
5.5 讨论 |
5.5.1 饵料种类对生长的影响 |
5.5.2 投饵频率对生长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4)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及繁殖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0 引言 |
1 脊尾白虾基础生物学 |
1.1 形态特征 |
1.2 生活习性 |
2 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 |
2.1 繁殖期 |
2.2 繁殖力 |
2.3 雌雄性比 |
2.4 性腺发育 |
2.5 交尾与抱卵 |
2.6 胚胎发育 |
2.7 幼体发育 |
3 脊尾白虾人工繁育 |
3.1 亲虾选择与培育 |
3.2 幼体孵化及培育 |
4 存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4.1 性成熟机理及亲虾培育 |
4.2 胚胎发育及幼体孵化培育 |
4.3 规模化人工繁育规范 |
第二章 脊尾白虾亲虾人工培育 |
第一节 脊尾白虾卵巢解剖结构与组织学特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脊尾白虾卵巢外观形态特征 |
2.2 脊尾白虾卵巢发育组织学特征 |
2.3 脊尾白卵巢发育期间卵黄蛋白积累 |
3 讨论 |
3.1 脊尾白虾卵巢形态结构 |
3.2 脊尾白虾卵细胞发育与卵黄蛋白积累 |
第二节 脊尾白虾亲虾人工培育及其同步性成熟调控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24°C时亲虾性成熟率 |
2.2 26°C时亲虾性成熟率 |
3 讨论 |
第三章 脊尾白虾受精卵人工孵化 |
第一节 不同温度和盐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影响 |
2.2 不同盐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 |
3.2 脊尾白虾胚胎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
3.3 不同盐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二节 脊尾白虾受精卵人工孵化及幼体选优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脊尾白虾幼体人工培育 |
第一节 温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
2.2 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成活率的影响 |
2.3 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仔虾体质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
3.2 脊尾白虾仔虾存活率和个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 |
第二节 盐度对不同日龄脊尾白虾生长发育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不同盐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变态的影响 |
2.2 不同盐度对脊尾白虾仔虾体质量的影响 |
2.3 盐度对脊尾白虾存活率的影响 |
2.4 盐度对脊尾白虾生长的影响 |
2.5 盐度对脊尾白虾Na~+-K~+-ATPase 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盐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
3.2 盐度对脊尾白虾仔虾后生长存活的影响 |
第三节 不同日龄脊尾白虾对氨氮的耐受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氨氮对脊尾白虾死亡率的影响 |
2.2 氨氮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 |
3 讨论 |
3.1 氨氮对脊尾白虾毒性效应及其机理 |
3.2 氨氮对脊尾白虾的安全质量浓度及与其它虾类比较 |
3.3 脊尾白虾养殖中氨氮控制措施 |
第五章 脊尾白虾卵黄蛋白原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脊尾白虾Vg基因保守序列、3′ RACE和 5′ RACE的克隆 |
2.2 脊尾白虾Vg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分析 |
2.3 脊尾白虾Vg蛋白二级结构及功能域分析 |
2.4 脊尾白虾Vg氨基酸与其它物种Vg氨基酸比较 |
2.5 脊尾白虾Vg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2.6 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期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变化 |
2.7 脊尾白虾Vg基因组织表达特点 |
2.8 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期Vg基因表达量变化 |
2.9 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期Vg质量浓度变化 |
3 讨论 |
3.1 脊尾白虾Vg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功能分析 |
3.2 脊尾白虾Vg基因表达分析 |
第六章 脊尾白虾卵黄蛋白原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脊尾白虾VgR基因各段序列的克隆 |
2.2 脊尾白虾VgR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
2.3 脊尾白虾VgR蛋白二级结构及功能域分析 |
2.4 脊尾白虾VgR氨基酸与其它物种VgR氨基酸序列比较 |
2.5 脊尾白虾VgR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2.6 脊尾白虾VgR基因组织表达特点 |
2.7 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期VgR基因表达量变化 |
3 讨论 |
3.1 脊尾白虾VgR基因克隆及结构分析 |
3.2 脊尾白虾VgR基因表达分析 |
第七章 脊尾白虾蜕皮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卵巢和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脊尾白虾ECR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
2.2 脊尾白虾ECR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
2.3 脊尾白虾ECR蛋白二级结构及功能域分析 |
2.4 脊尾白虾ECR氨基酸与其它物种ECR氨基酸的比较 |
2.5 脊尾白虾ECR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2.6 脊尾白虾ECR基因组织表达特点 |
2.7 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期不同阶段ECR和HSP90 基因的表达 |
2.8 脊尾白虾胚胎发育不同时期ECR和HSP90 基因的表达 |
2.9 脊尾白虾胚胎发育不同时期Vg基因的表达 |
3 讨论 |
3.1 脊尾白虾ECR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
3.2 脊尾白虾卵巢发育过程中ECR和HSP90 的表达分析 |
3.3 脊尾白虾ECR、HSP90 和Vg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
图版 |
附录 |
脊尾白虾室内人工养殖标准化管理 |
脊尾白虾饲养管理条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完成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申请发明专利 |
(5)锦绣龙虾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
2 结果 |
2.1 养殖锦绣龙虾人工繁殖 |
2.2 胚胎发育 |
3 讨论 |
3.1 人工养殖锦绣龙虾的繁殖特性 |
3.2 切除眼柄对锦绣龙虾性腺发育和孵化率的影响 |
3.3 锦绣龙虾的胚胎发育 |
(6)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生长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10种不同饵料组合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2.2 龙虾对饵料的选择强度 |
2.3 不同饵料不同月份饵料转化率及脱壳率 |
3 讨论 |
(7)3种消毒剂对中国龙虾的急性毒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龙虾 |
1.2 试验用水及器具 |
1.3 试验药品 |
1.4 试验方法 |
1.4.1 高锰酸钾毒性试验方法 |
1.4.2 甲醛毒性试验方法 |
4.4.3强氯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试验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高锰酸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 |
2.2 甲醛对中国龙虾的毒性 |
2.3 强氯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 |
3 讨论 |
3.1 中国龙虾对消毒剂的中毒反应 |
3.2 高锰酸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作用 |
3.3 甲醛对中国龙虾的毒性作用 |
3.4 强氯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作用 |
(8)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梯度设置 |
1.3 样品制备 |
1.4 酶活力测定 |
1) 胃蛋白酶活力测定. |
2) 类胰蛋白酶活力测定. |
3) 淀粉酶活力测定. |
4)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
5) 脂肪酶活力测定. |
6) 蛋白含量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
1) 胃蛋白酶. |
2) 类胰蛋白酶. |
2.2 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碳水化合物酶活力的影响 |
2.3 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2.4 最适温度下中国龙虾各消化酶在各消化器官内的活力分布 |
3 讨论 |
3.1 反应温度与消化酶活力的关系 |
3.2 消化酶活力分布的特性 |
(9)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梯度设置 |
1.3 样品制备 |
1.4 酶活力测定 |
1) 胃蛋白酶活力测定. |
2) 类胰蛋白酶活力测定. |
3) 淀粉酶活力测定. |
4)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
5) 脂肪酶活力测定. |
6) 蛋白含量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
2.2 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碳水化合物酶活力的影响 |
2.3 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2.4 最适温度下中国龙虾各消化酶在各消化器官内的活力分布 |
3 讨论 |
3.1 反应温度与消化酶活力的关系 |
3.2 消化酶活力分布的特性 |
(10)中国龙虾繁殖生物学及幼体培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
1.1 形态特征 |
1.2 栖息习性 |
1.3 摄食习性 |
1.4 繁殖习性 |
1.5 蜕壳与生长 |
2 人工繁殖 |
2.1 亲虾培育 |
2.1.1 亲虾的饵料 |
2.1.2 水温控制 |
2.1.3 盐度控制 |
2.1.4 疾病防治 |
2.2 幼体培育 |
2.2.1 初孵幼体收集与暂养 |
2.2.2 叶状幼体的饵料 |
2.2.3 疾病防治 |
四、中国龙虾人工养殖饵料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半熟化贝肉与新鲜贝类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J]. 黄标武,游剑涛,冯晨,葛一帆. 渔业研究, 2021(04)
- [2]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J]. 林星,邱金海,严志洪.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9)
- [3]温度、盐度、密度和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D]. 黄东科. 广东海洋大学, 2014(01)
- [4]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及繁殖相关基因的研究[D]. 梁俊平.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1)
- [5]锦绣龙虾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研究[J]. 梁华芳,何建国.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2)
- [6]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生长影响的研究[J]. 沈铭辉,符芳霞,范薇. 热带农业科学, 2011(07)
- [7]3种消毒剂对中国龙虾的急性毒性试验[J]. 梁华芳,杜国平,罗开练. 水产养殖, 2011(07)
- [8]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 姜永华,颜素芬.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9]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 姜永华,颜素芬.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9(01)
- [10]中国龙虾繁殖生物学及幼体培育研究进展[J]. 吴坤杰,刘松岩.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