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与羊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宁亚男,付中秋[1](2021)在《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是导致围生期新生儿死亡和儿童残疾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3]。新生儿窒息在我国发生率为4.75%~8.90%[4]。虽然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被我国引进并不断推广后,窒息导致的残疾率和死亡率较前明显降低,但仍有60%~80%的足月窒息新生儿会出现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损伤,严重影响着儿童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5]。新生儿窒息的病因较为复杂,缺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个体反应差异明显,
滑雪[2](2021)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影响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与正常分娩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产程时限、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指标,探索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并剔除因急产或不可抵抗因素未能经阴分娩者,共140例,将按照产妇自愿接受硬膜外镇痛原则,分为镇痛组70例、对照组70例。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比较孕妇基本情况、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缩宫素干预与否、羊水性状、产后出血、导尿、尿潴留、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和IL-6、TNF-α IL-1β等指标。绘制产程曲线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宫口扩张和产程时限的影响。结果:1.在进行硬膜外镇痛之前,镇痛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8(7~8)分、7(6~8)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麻醉后镇痛组在宫口开全和第二产程结束分别为3(2~3)分和(2~3)分,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9(9~10)分;6(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镇痛组总产程[9.59(7.60~13.05)h]长于对照组[8.05(7.05~9.10)h],其中,镇痛组的第一产程[8.75(6.46~11.04)h]与第二产程[1.01(0.75~1.62)h]均长于正常分娩组[7.09(6.25~8.00)h;0.76(0.38~1.1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在潜伏期内每进展1cm所需时限的中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1.6(3.2)h、1.4(2.7)h,对照组为1.5(3.2)h、1.2(2.6)h,宫口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镇痛组活跃期进展[1.1(2.3)h;1.0(2.2)h;0.6(1.1)h;0.4(0.8)h;0.3(0.6)h]明显慢于对照组[1.0(2.1)h;0.8(1.7)h;0.5(1.0)h;0.3(0.5)h;0.2(0.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镇痛组缩宫素的干预率[35例(49.6%)]高于对照组[15例(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镇痛组于潜伏期进行缩宫素干预为7例(20%),于活跃期干预为28例(80%),对照组分别为5例(33%)和10例(67%),镇痛组活跃期干预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率、产后尿潴留率、产后出血率、器械助产率及羊水性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镇痛组的Apgar评分在1、5、10分钟分别为9.87±0.66分、9.96±0.36分、9.97±0.17 分,对照组分别为 9.97±0.17 分、9.97±0.17 分、9.97±0.24 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和对照组脐动脉血pH分别为7.29±0.02、7.28±0.02;PCO2 分别为 46.9±7.4mmHg、46.6±5.3mmHg;PO2 分别为19.2±3.3mmHg、18.0±4.1mmHg;Lac 分别为 3.33±0.19mmol/L、3.30±0.20mmol/L;IL-6 分别为 5.67±3.86pg/ml、5.03±2.03pg/ml;TNF-α分别为 3.05±3.55pg/ml、2.17±2.06pg/ml;IL-1β分别为 2.92±0.27pg/ml、2.80±0.2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分析,脐血pH值、乳酸值与第二产程时间长短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H值与第二产程时限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乳酸值与第二产程时限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但与第一产程时限、新生儿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评分。2.硬膜外分娩镇痛会影响活跃期产程进展,并延长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限,但均未超出正常产程时限。硬膜外镇痛增加缩宫素干预率,活跃期干预率明显高于潜伏期干预率,但不会增加器械助产、产后出血和尿潴留情况的发生。3.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和TNF-α、IL-1β、IL-6浓度均无明显影响,不会导致新生儿不良结局。
周小敏[3](2021)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出生窒息,窒息居新生儿死因的第三位,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深入和推广,复苏成功率显着提高,窒息并发症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目的:根据收集的窒息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及转归,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各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并从孕母、胎儿情况及复苏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探析,为早期识别多器官损害高危患儿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去降低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减少器官损害个数、减轻器官损害程度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临床管理水平、降低窒息患儿死亡率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贡献一份力量。方法:通过病历系统查找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窒息患儿,归纳总结窒息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入院后进行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肾功能(尿量、肌酐、尿素值)、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肌酶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激酶同工酶值)、颅脑彩超、心脏超声、心电图、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胸腹部X线等检查结果进行各器官功能评估,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统计研究对象中发生死亡的病例数,计算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并分析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胎龄、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足月组和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多器官损害组、非多器官损害组,分别比较胎龄和窒息程度对窒息患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以及器官损害数量与窒息患儿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探讨孕母年龄、既往妊娠病史、患病情况以及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和复苏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窒息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影响。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和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与多器官损害发生显着相关的各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结果:(1)86.0%的窒息患儿并发了器官损害,62.0%患儿器官损害个数≥2个。(2)窒息新生儿各器官损伤发生率分别是肺(62.1%)>心脏(46.0%)>脑(38.7%)>肾(33.6%)>胃肠道(26.8%)>肝(3.0%)。(3)各器官损伤中,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肺、脑、肾和胃肠道遭受窒息损伤风险显着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窒息相比,重度窒息患儿脑、肺和心脏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窒息新生儿肺损伤后以呼吸衰竭(54.8%)最多见,其中I型和II型呼吸衰竭各占23.7%和76.3%,其次为NRDS(43.1%)、肺炎(28.1%)、MAS(18.5%)、PPHN(4.1%)、气胸(2.7%)、肺不张(2.1%)和肺出血(1.4%)。(5)235例窒息患儿中有225例(95.7%)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有103例(43.8%)患儿心电图结果异常,有45例(19.1%)患儿心脏彩超结果异常。但仅有48%(108/225)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的患儿最终确诊为心脏损伤,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结果异常的患儿均证实存在心脏损伤。心脏损伤患儿中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ST段改变96例(93.2%)、各种心律失常13例(12.6%),心脏超声异常依次为三尖瓣反流14例(31.1%)、右室扩大7例(15.6%)、动脉导管未闭6例(13.3%)、心包积液5例(11.1%)、左房增大5例(11.1%)、房水平异常分流4例(8.9%)和心室壁运动减弱4例(8.9%)。(6)91例脑损伤患儿中有早产儿67例(73.6%),其中ICH有36例(53.7%)、HIE有16例(23.9%)、两者兼有者15例(22.4%),足月儿24例(26.4%),其中HIE者15例(62.5%)、ICH者4例(16.7%)、两者兼有者5例(20.8%)。(7)79例肾损伤患儿中仅有18例(22.8%)肾功能异常者同时出现无尿或少尿症状,而61例(77.2%)患儿虽存在肾功能异常而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8)63例胃肠道损伤患儿中有54例(85.7%)出现腹胀、48例(76.2%)出现胃储留、35例(55.6%)出现胃肠出血和10例(15.8%)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研究对象中共有15人死亡(其中8人为生后≥72小时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死率达6.3%,死亡病例中共有早产儿11例,占死亡人数的73.3%。具体死亡原因分析如下:心力衰竭4例,严重颅内出血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肺出血1例,气胸1例,呼吸衰竭4例。(10)15例死亡患儿均发生了器官损害,其中多器官损害14例,占死亡人数的93.3%,其中并发3种器官损害者有8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肺和脑损伤者4例,心、肺和胃肠道损伤者1例,心、肺和肾损伤者2例,肺、脑和肾损伤者1例),4种器官损害者有4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和肾损伤者3例,心、肺、胃肠道和肾损伤1例),5种器官损害者2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肾和肝损伤者1例,心、肺、脑、胃肠道和肾损伤者1例),单器官损害者死亡1例,为心脏损害且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占死亡人数的6.7%,无器官损害者中没有死亡病例,组间比较显示多器官损害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孕母年龄≥35岁或孕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先兆流产病史、胎盘异常、早产、窒息程度重、低出生体重儿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各器官损害是窒息造成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后最容易损伤的器官是肺,其次是心脏和脑,心肺脑三种脏器损伤也是导致窒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窒息后常发生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患儿。(3)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表现形式多样,临床中常需借助各器官功能监测的辅助检查加以识别,以提高多器官损害早期诊断率及协助评估损伤程度。(4)窒息死亡患儿常为多器官损害者,且器官损害个数常≥3个,并常同时损伤心、脑、肺三大脏器中的两种。(5)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损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复苏用氧浓度>40%以及胎盘异常、孕母年龄≥35岁或孕母患有高血压疾病或孕期先兆流产病史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时用氧浓度>40%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窒息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新法复苏、积极防治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高危因素、熟悉窒息患儿各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加强各器官功能状态监测以及早期诊治各器官损害可减少多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
李敏[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子痫前期用药规律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临床上以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为特征,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见治疗是镇静、解痉、降压、抗凝、利尿等对症治疗,治愈的唯一方法就是终止妊娠,但这一措施对围产儿预后产生较大不良影响。近年来,采用中医尤其中西医联合的方法来治疗子痫前期的报道颇多,中西医联合治疗子痫前期有延长孕周、减少并发症、改善围产结局等优点。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大量的医药数据中寻找出有效的隐性信息,经一定的技术手段处理之后,找出共性规律与差异性,为中医精准治疗提供依据,在促进医药学术的研究、加速传统医药现代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药理学可通过网络分析,系统地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为研究药物药效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论文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的用药规律,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西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的用药特点和潜在规律,为今后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法。2.根据数据挖掘和文献检索结果,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相关临床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类分析,并用SPSS软件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2.以通过数据挖掘获得的频次最高的中药及与该中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文献报道较多的西药为研究基础,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西药作用靶点,及与子痫前期相关靶点,建立化合物—靶点及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通过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对中西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3篇,涉及中药91味。用药频次≥12的有14味中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SM)、钩藤、茯苓。中药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归经中为肝、心、肾、脾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药对关联强度最高的组合为钩藤和天麻,其次为丹参和茯苓。2.文献检索发现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文献较多。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丹参活性成分30个,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靶点72个,包括STAT3、KNG1、TNF、VEGFA、IL6、FGFR1、EGFR、F10、IL10等。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显示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激酶活性的阳性调节、血压调节、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 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临床以平肝潜阳为基本治法,重视活血化瘀和健脾益肾,进一步揭示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2.通过网络药理学发现,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主要是通过影响血管功能、炎症反应、糖脂代谢以及免疫4个方面,协同产生控制血压血糖、减轻炎症、调节免疫等作用。
陈静思[5](2020)在《孕期过度增重与血清炎性因子、糖脂代谢及围生结局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孕妇血清炎性因子、糖脂代谢以及围生结局的关系,为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11~2019.05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建档并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美国IOM推荐的孕晚期体重增长速率及孕期体重增重,将孕妇分为:体重增重过度组45例及增重适中组41例。于分娩前抽取两组孕妇空腹肘静脉血3m L~5m L,并于断脐后1分钟内抽取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2m L,分别检测血糖、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新生儿脐动脉血中PCO2、p H值、乳酸含量;同时应用ELA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IL-8、IL-6、TNF-α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孕妇血清炎性因子、糖脂代谢水平以及孕期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情况,比较新生儿出生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1两组孕妇分娩前一般基本资料(年龄、受教育程度、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孕前BMI等)比较显示,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孕妇血清炎性因子均数比较,结果如下:IL-6(0.64±0.36,0.45±0.23)ng/L、IL-8(0.44±0.27,0.33±0.18)pg/m L、TNF-α(0.49±0.37,0.35±0.20)pg/m L、CRP(4.75±2.89,3.57±1.97)mg/L,增重过度组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增重适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糖脂水平均数比较,结果如下:总胆固醇(6.75±0.85,6.21±1.02)mmol/L、甘油三脂(3.69±1.19,2.97±1.11)mmol/L、高密度脂蛋白(2.16±0.41,1.97±0.42)mmol/L、载脂蛋白A(2.30±0.25,2.10±0.35)g/L,增重过度组均高于增重适中组;低密度脂蛋白(3.63±0.67,4.06±0.93)mmol/L、载脂蛋白B(1.26±0.33,1.42±0.32)g/L,增重过度组均低于增重适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空腹血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空腹胆固醇(OR=2.959,95%CI:1.121~6.008,P=0.026)、甘油三脂(OR=2.461,95%CI:1.254~4.832,P<0.01)、载脂蛋白B(OR=0.385,95%CI:0.170~0.873,P=0.022)、超敏C反应蛋白(OR=2.306,95%CI:1.239~4.293,P<0.01)是孕期过度增重的独立危险因素。5围生期宫高(35.27±2.05,33.83±2.24)cm、腹围(105.49±6.03,97.83±4.92)cm、胎盘重量(673.43±138.88,615.00±77.00)g、新生儿体重(3520.67±399.83,3233.66±327.71)g相比,增重过度组均高于增重适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增重过度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37.8%,40.0%,20.0%)均高于增重适中组(12.2%,14.6%,2.5%,P<0.05)。7增重适中组脐动脉血中乳酸值较增重过度组低(6.93±2.58,8.09±2.22)mmol/L,而p H值较过度增重组高(7.20±0.92,7.16±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脐动脉血PCO2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增重过度组给予产程干预的发生率(42.2%)高于增重适中组(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孕期过度增重的孕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更高,加重孕期炎症状态。2孕期过度增重使糖脂代谢发生紊乱。3孕妇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超敏C反应蛋白是孕期过度增重的独立危险因素。4孕期过度增重更易分娩巨大儿。5孕期过度增重使产程干预增加,并且发生不良围生结局的概率明显升高,还可能增加新生儿酸中毒的风险。图0幅;表8个;参199篇。
李巧荣[6](2020)在《胎儿单脐动脉合并心血管畸形及其妊娠结局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单胎妊娠的单脐动脉(SUA)胎儿产前系统超声筛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探讨SUA与心血管畸形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上SUA孕妇的妊娠选择及孕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我院超声医学科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并诊断为SUA的130例单胎妊娠胎儿的超声影像及临床资料。所有的SUA均经产后脐带大体标本或病理证实。根据产前超声检查有无合并先天性畸形,将SUA胎儿分为单纯性单脐动脉(iSUA)和非单纯性单脐动脉(niSUA)。按脐动脉缺失侧别分为左位缺失组和右位缺失组。6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iSUA胎儿为iSUA组,同时纳入60例正常胎儿为对照组。采用GE Voluson 730和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按照产前超声检查指南(试行)及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常规测量胎儿生物学指标估测胎儿孕周,系统有序地对胎儿各结构及附属物进行详细扫查,判断有无SUA及其它结构畸形。发现SUA胎儿时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脐带羊水游离段横切面呈“吕”字形及膀胱水平横切面仅显示一侧脐动脉血流信号时诊断SUA,并根据胎方位明确脐动脉缺失侧别。对合并严重畸形引产者行产后尸检;对于iSUA及SUA合并较轻畸形继续妊娠者,孕期定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并随访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1.130例SUA中,iSUA 91例(70%),ni SUA 39例(30%)。SUA合并畸形发生在胎儿各个器官系统,合并畸形中较常见的是心血管系统30例(23.1%)、泌尿生殖系统10例(7.7%)、骨骼系统10例(7.7%)、颜面部10例(7.7%)。SUA合并多发畸形是单一畸形的1.6倍。2.30例合并心血管畸形的SUA胎儿中,10例(33.3%)仅合并心血管单一畸形,20例(66.7%)同时合并其它系统畸形;22例(73.3%)为复杂性心血管畸形,8例(26.7%)为简单心血管畸形;25例引产(83.3%),5例活产(16.7%)行产后超声随访。伴发的心血管畸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室间隔缺损(17/30,56.7%),永存左上腔静脉(6/30,20%),永存动脉干(5/30,16.7%)。3.左位缺失组82例(63.1%),右位缺失组48例(36.9%),左位缺失是右位缺失的1.7倍,且左位缺失组合并多发畸形、复杂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右位缺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vs 8.3%,P=0.023;23.2%vs 6.3%,P=0.013)。4.iSUA组总体剖宫产发生率(35/60,58.3%)明显高于对照组(14/60,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由于胎儿因素所致的剖宫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死胎、早产、宫内生长迟缓、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5.iSUA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973.33±534.04g)明显低于对照组(3318.17±374.6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新生儿出生时孕龄、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出生后入NICU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6.iSUA组脐动脉Pa CO2(57.17±10.08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52.67±10.1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间PH、PO2、BE值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结论1.单脐动脉合并畸形可发生于胎儿各个器官系统,以心血管畸形最常见,且多为复杂性心血管畸形,预后较差。2.单脐动脉胎儿中,左位缺失者多见,且更易合并多发畸形及复杂性心血管畸形。3.单纯性单脐动脉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胎儿有着更低的出生体重。4.单纯性单脐动脉对胎儿-胎盘循环有一定影响,部分胎儿呈轻度缺氧状态。
焦艳妮,田向文,吴曼,赵静,余江,李英[7](2020)在《宫内窒息胎儿不同分娩方式下脐血VEGF水平差异及其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宫内窒息胎儿不同分娩方式下脐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差异及其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60例宫内窒息胎儿,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正常分娩组、阴道助产组、急诊剖官产组、择期剖宫产组,每组各40例。新生儿分娩过程中取集脐动脉血各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水平。新生儿分娩后1~5 d采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行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出血程度,分析脐血VEGF水平差异与视网膜出血程度的相互关系,并探讨脐血VEGF水平对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结果 4组脐动脉血VEGF水平差异显着(P<0.05),其中择期剖宫产组最低,其次依次为阴道正常分娩组、急诊剖宫产组以及阴道助产组。160例新生儿脐血VEGF水平中位数为250.83 pg/mL,高、低VEGF水平组例数分别88例、72例。高VEGF水平组血浆肾上腺素、多巴胺、儿茶酚胺水平显着高于低VEGF水平组(P<0.05),且新生儿窒息情况、视网膜出血程度较低VEGF水平组更为严重。脐血VEGF、肾上腺素、多巴胺、儿茶酚胺、窒息均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宫内窒息胎儿不同分娩方式通过影响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改变脐血VEGF水平,脐血VEGF水平与胎儿窒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正相关,是引起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
张婷婷[8](2020)在《足月妊娠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的关联关系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临产时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与急性胎儿窘迫的关联关系,以期为胎儿窘迫早期诊断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住院的243例孕妇,规律宫缩后根据急性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将其分为113例急性胎儿窘迫孕妇(研究组)与1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便携式血气分析仪测定新生儿脐动脉血PH、PCO2、PO2及BE,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间的关联关系。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孕妇年龄、孕周、孕产史、脐带绕颈圈数、胎盘重量、新生儿性别、体质量等方面因素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急性胎儿窘迫组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脐动脉血PCO2、BE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而脐动脉血PH、PO2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急性胎儿窘迫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分娩方式对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无影响(P>0.05)。4. 急性胎儿窘迫组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与新生脐动脉血PH、PO2成负相关,与PCO2、BE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活素A可作为检测急性胎儿胎儿窘迫的一项敏感的血清学指标,通过产前及产程中测定母血激活素A水平,有助于产科医生预测及诊断急性胎儿窘迫,从而降低因过度诊断导致的不必要的剖宫产及改善母婴预后。
王燕[9](2020)在《L-精氨酸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是现代围产儿患病或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国外发病率约2.75%--15.53%,在我国的发病率平均为6.39%。胎儿生长受限的胎儿在围产期其相比正常胎儿对产程的耐受性更差,围产期胎儿死亡率高达正常的4-6倍,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而且影响远期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胎儿生长受限的病因复杂且较多,其中40%尚不明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导致全身小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全身各脏器各系统灌注减少,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可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此时发病率可高达10.50%-35.00%。由于病因复杂,临床疗效欠佳,一直为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75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三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25例)、B组为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5例)和C组为L-精氨酸观察组(25例)。观察比较三组胎儿生长发育指数的变化情况(包括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出生时脐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变化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增长的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组的各均值(P<0.05);观察组孕妇外周血NO值均值显着高于常规组、对照组各均值(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血清NO值显着高于常规组、对照组两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显着大于常规组、对照组两组(P<0.05)。结论左旋精氨酸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治疗效果优于丹参注射液。
孔令霞[10](2021)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影响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妊娠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与母婴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危急重症产科收治住院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共497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新出生婴幼儿体质量情况将其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组(FGR组)119例;以及未并发胎儿生长受限组(非FGR组)378例。对这2组孕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情况、妊娠次数、产检情况以及既往妊娠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此次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并发症、围产儿结局等一般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再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FGR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FGR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尿蛋白定量≥2.0 g/24h(OR=2.903,95%CI:2.341-6.202,P<0.001)、羊水过少(OR=15.080,95%CI:6.094-31.981,P<0.001)以及S/D比值增高(OR=5.942,95%CI:2.607-11.698,P<0.001)。2.通过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获得的危险影响因素进行聚集性分析,以未暴露于三项独立危险因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暴露危险因素个数为1个(OR=7.996,95%CI:4.683-14.852,P<0.001)、2个(OR=9.886,95%CI:4.210-25.936,P<0.001)及3个(OR=27.356,95%CI:3.255-302.505,P=0.006)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FGR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3.两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情况:在低蛋白血症(X2=28.223,P<0.001)及肾功能异常(X2=5.829,P=0.016)方面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意义(P<0.05)。4.两组孕产妇患者在实际分娩周数、新生儿的出生分娩体重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意义(P<0.05)。5.在围产儿妊娠结局上,FGR组新生儿在小于32周早产、小于37周早产、新生儿重度窒息、胎儿窘迫及围产儿病死率方面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蛋白定量≥2.0 g/24h、羊水过少、S/D比值增高是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FGR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危险因素的聚集,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二、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与羊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与羊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窒息 |
2 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伤 |
3 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机制 |
3.1 血流动力学 |
3.2 原发损伤和再灌注损伤 |
3.3 血管内皮损伤 |
4 监测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方法 |
4.1 脐动脉血气分析 |
4.2 脐动脉血细胞因子 |
4.2.1 白细胞介素 |
4.2.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4.2.3 血清星型胶质源性蛋白(serum astrocyte derived protein 100,S100) |
4.2.4 其他 |
4.3 影像学检查的应用 |
5 结语 |
(2)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影响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伦理审查 |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
2.3 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及主要死因分析 |
2.4 器官损害个数对窒息患儿预后的影响 |
2.5 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
讨论 |
3.1 窒息和器官损害发生发展机制 |
3.2 新生儿窒息的多脏器损害 |
3.3 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子痫前期用药规律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应用规律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检索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建立数据库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纳入文献分析 |
2.2 子痫前期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
3 讨论 |
3.1 药物频次结果分析 |
3.2 药物功效结果分析 |
3.3 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分析 |
3.4 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
4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作用机制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库及分析软件 |
1.2 化学成分的收集与筛选 |
1.3 潜在作用靶点预测 |
1.4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
1.5 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丹参化学成分的筛选 |
2.2 潜在靶点筛选 |
2.3 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
2.4 GO富集分析 |
2.5 KEGG通路分析 |
2.6 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
2.7 KEGG通路图 |
3 讨论 |
3.1 丹参治疗子痫前期的活性成分分析 |
3.2 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潜在作用靶点分析 |
3.3 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作用通路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子痫前期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1 中医对子痫前期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2 西医对子痫前期的认识 |
2.1 危险因素 |
2.2 发病机制 |
2.3 诊断 |
2.4 西医治疗 |
3 小结 |
文献综述二 丹参和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 |
1 复发性流产 |
2 子痫前期 |
3 胎儿生长受限 |
4 妊娠期脐动脉血流异常 |
5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 |
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
7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孕期过度增重与血清炎性因子、糖脂代谢及围生结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实验室检测 |
1.1.4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两组孕妇分娩前基本特征比较 |
1.2.2 孕期过度增重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
1.2.3 孕期过度增重对糖脂水平的影响 |
1.2.4 孕期过度增重与血清炎性因子、糖脂水平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
1.2.5 孕期过度增重与围生结局的关系 |
1.3 讨论 |
1.3.1 孕晚期体重增加过度使炎症反应加重 |
1.3.2 孕期过度增重使糖脂代谢水平发生紊乱 |
1.3.3 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对母亲的影响 |
1.3.4 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对胎儿的影响 |
1.3.5 不足与展望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孕期过度增重对血清炎性因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
2.1 孕期过度增重的原因及诊断标准 |
2.1.1 孕期过度增重的原因 |
2.1.2 孕期过度增重的诊断标准 |
2.2 孕期过度增重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
2.2.1 孕期血清炎性因子的产生机制 |
2.2.2 孕期血清炎性因子的特点 |
2.3 孕期过度增重及血清炎性因子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
2.3.1 对母亲妊娠结局的影响 |
2.3.2 对胎儿的影响 |
2.4 孕期过度增重的预防及干预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孕妇及新生儿相关资料记录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胎儿单脐动脉合并心血管畸形及其妊娠结局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仪器与方法 |
1.2.1 仪器 |
1.2.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研究结果 |
2.1 SUA发生率及合并畸形情况 |
2.2 SUA合并心血管畸形情况及妊娠结局 |
2.3 SUA缺失侧别与不同畸形发生率比较 |
2.4 iSUA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比较 |
2.5 iSUA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 |
2.6 脐动脉血气分析 |
3.讨论 |
4.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宫内窒息胎儿不同分娩方式下脐血VEGF水平差异及其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基本资料 |
二、调查和测试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一、4组脐动脉血VEGF水平 |
二、脐血VEGF水平与氧化应激、窒息情况以及视网膜出血程度的相关性 |
三、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
讨 论 |
(8)足月妊娠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的关联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急性胎儿窘迫诊断标准 |
2.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
2.3 操作方法 |
2.4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5 .血清激活素A测定的具体步骤 |
2.6 脐血血气分析测定的具体步骤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孕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比较 |
3.3 急性胎儿窘迫组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与脐血血气分析值相关性 |
4 讨论 |
4.1 胎儿窘迫 |
4.2 激活素A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4.3 激活素A与妊娠的关系 |
4.4 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之间的关系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胎儿窘迫诊断手段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L-精氨酸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影响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
1.2 胎儿生长受限的病因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发病孕周的比较 |
3.3 两组孕妇妊娠期间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3.4 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3.5 危险因素聚集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 |
3.6 两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情况比较 |
3.7 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 |
3.8 两组新生儿及分娩情况比较 |
3.9 两组围产儿结局情况比较 |
4 讨论 |
4.1 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FGR的高危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尿蛋白定量≥2.0g/24 小时 |
4.1.2 S/D比值增高 |
4.1.3 羊水过少 |
4.2 危险因素聚集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FGR妊娠结局的影响 |
4.3 对母体妊娠并发症的影响 |
4.3.1 低蛋白血症 |
4.3.2 肾功能异常 |
4.4 对围产儿妊娠结局的影响 |
4.5 优势与不足之处 |
4.5.1 优势 |
4.5.2 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抗凝药物在子痫前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与羊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宁亚男,付中秋.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21(06)
- [2]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影响的探讨[D]. 滑雪. 山东大学, 2021(11)
- [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周小敏. 三峡大学, 2021(01)
- [4]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子痫前期用药规律分析及机制研究[D]. 李敏. 扬州大学, 2020(04)
- [5]孕期过度增重与血清炎性因子、糖脂代谢及围生结局的关系[D]. 陈静思.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胎儿单脐动脉合并心血管畸形及其妊娠结局的回顾性研究[D]. 李巧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宫内窒息胎儿不同分娩方式下脐血VEGF水平差异及其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焦艳妮,田向文,吴曼,赵静,余江,李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20(02)
- [8]足月妊娠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的关联关系探讨[D]. 张婷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L-精氨酸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D]. 王燕.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影响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D]. 孔令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