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治疗崩漏58例(论文文献综述)
徐伟,秦雯英,李鸿娟[1](2021)在《李鸿娟主任自拟滋肾固冲汤治疗崩漏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李鸿娟主任自拟滋肾固冲汤治疗崩漏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李鸿娟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门诊2019年9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6例崩漏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观察组的58例接受李老自拟滋肾固冲汤治疗,对照组的58例接受炔诺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滋肾固冲汤在崩漏治疗中的疗效显着,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呼延洁,马阿苗[2](2020)在《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脾虚型崩漏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采用固本止崩汤治疗)和观察组(58例,采用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主症、次症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SH、LH、E2水平均降低,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崩漏效果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慧芳[3](2020)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医证型及临床特征差异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Ⅰ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和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特征、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探讨EC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中医药辨证防治E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19年5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妇科病房术后病理诊断为E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临床病理结果分为2组:Ⅰ型EC组、Ⅱ型EC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归纳比较Ⅰ型EC和Ⅱ型EC患者在年龄、民族、婚姻状态、孕产次、月经史、既往相关疾病、临床首发症状、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T)、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中医证型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探讨EC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Ⅰ型、Ⅱ型EC患者平均年龄为52.87± 11.83岁、56.67±9.90岁,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3.78±1.74岁、14.10±1.85岁,已绝经患者平均绝经年龄为46.24±14.84岁、50.76±4.32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Ⅱ型EC患者平均ET为:15.12±7.15mm、11.17±5.64mm,两组患者平均E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Ⅱ型EC处于非育龄期患者频次为:44例(65.67%)、28例(93.33%),两组患者非育龄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Ⅱ型EC已绝经患者频次为:42例(62.69%)、25例(83.33%),两组患者绝经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Ⅱ型EC肥胖及超重患者频次为:60例(89.55%)、13例(43.33%),两组患者超重及肥胖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Ⅱ型EC患者均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多集中在51~60岁,初潮年龄集中在13岁,多数患者均出现绝经延迟,妊娠、分娩次数为0~1次的患者最多,有宫腔操作的患者较多,既往合并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比例均较高;但两组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Ⅰ型EC患者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肾阳虚证35例(52.24%),肝肾阴虚证13例(19.40%),湿热瘀毒证13例(19.40%),痰湿结聚6例(8.96%);Ⅱ型EC患者中医证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15例(50.00%),湿热瘀毒证9例(30.00%),脾肾阳虚证5例(16.67%),痰湿结聚证1例(3.33%);Ⅰ型和Ⅱ型EC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证型相关性:年龄、体重指数与EC中医证型分布存在联系(P<0.05)。51~60岁组患者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其他年龄组患者均以脾肾阳虚证为主;正常体重组中医证以肝肾阴虚为主,超重及肥胖组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宫腔操作以及妊娠、分娩次数与EC中医证型分布相互独立(P>0.05)。结论1.Ⅰ型、Ⅱ型EC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Ⅰ型EC以脾肾阳虚证为主,Ⅱ型EC以肝肾阴虚证为主,说明肾虚可能是EC发生的主要因素。2.Ⅰ型、Ⅱ型EC平均ET之间存在差异,Ⅰ型EC平均ET较Ⅱ型EC型厚。临床对确诊为EC的患者,可通过超声检测ET对Ⅰ型、Ⅱ型EC进行辅助鉴别。3.EC中医证型分布与不同BMI、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相关性。超重及肥胖组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证为主,而Ⅰ型EC超重及肥胖比例高,说明积极控制超重及肥胖患者BMI可降低EC(尤其是Ⅰ型EC)的发病风险。51~60岁是EC发病的高峰时期,而此时期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为主,临床对于年龄在51~60岁之间的EC辨证治疗时需注意肝肾阴虚这一病机。
詹妮[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姜惠中教授治疗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更好的传承姜惠中教授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本课题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对姜惠中教授临证分期治疗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进行数据挖掘,探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临证分型、分期治疗、处方用药及姜惠中教授分期临证用药的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姜惠中工作室就诊,经诊断为PCOS的育龄期患者病历资料,制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10例,共采集到有中药治疗的就诊病历281诊次,处方共281首。对所采集的病历资料进行规范的标准化处理后,分别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25.0)软件及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软件对PCOS育龄期患者的基本情况、中医证型、中药等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1.110例育龄期PCOS患者中,年龄最大者40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25.56岁,其中20-28岁的比例占到80.9%;未婚者52例,占47.27%,已婚者58例,占52.73%。2.110例育龄期PCOS患者的281诊次进行中医疾病的分析得出,月经后期者比例最高有213诊次(占75.80%),其次为不孕症者99诊次(占35.23%),月经过少者97诊次(占34.52%),崩漏者6诊次(占2.14%)。3.110例育龄期PCOS患者的281诊次进行中医证型的分析得出,肝郁肾虚证者172诊次(占61.21%),脾虚痰湿证者54诊次(占19.22%),肾虚血瘀证者36诊次(占12.81%),肝经湿热证者19诊次(占6.76%)。4.共纳入处方281首,其中行经期42首,经后期93首,经间期50首,经前期96首。行经期纳入方剂42首中共涉及75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736次,其中常用药物为:当归、川牛膝、月季花、王不留行、皂角刺、路路通、牡丹皮、茜草、香附、丹参等。药物关联分析中,得出药对频率较高的有路路通-王不留行、路路通-川牛膝、路路通-皂角刺、路路通-月季花、月季花-王不留行等。聚类分析得到了4类药物组合:C1:泽兰、茺蔚子、茜草、路路通、月季花、王不留行、川牛膝、皂角刺;C2:牡丹皮、金银花、石见穿、鸡血藤;C3:香附、丹参;C4:当归。经后期纳入方剂93首中共涉及110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718次,其中常用药物为:白术、菟丝子、砂仁、熟地黄、太子参、山药、黄芪、续断、当归、枸杞子等。药物关联分析中,得出药对频率较高的有砂仁-白术、熟地黄-菟丝子、熟地黄-白术、山药-菟丝子、山药-熟地黄等。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C1:白术、砂仁、黄芪、太子参、菟丝子、熟地黄、山药;C2:当归;C3:肉苁蓉、女贞子;C4:续断、桑寄生;C5:枸杞子、杜仲、桑椹。经间期纳入方剂50首中共涉及87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848次,其中常用药物为:菟丝子、路路通、太子参、皂角刺、石斛、鹿角霜、淫羊藿、三棱、羌活、续断等。药物关联分析中,得出药对频率较高的有菟丝子-路路通,菟丝子-太子参,路路通-皂角刺,菟丝子-皂角刺,石斛-太子参等。聚类分析得到了6类药物组合:C1:鹿角霜、淫羊藿、羌活、太子参、石斛;C2:菟丝子、路路通、皂角刺、三棱;C3:续断、橘叶;C4:月季花、巴戟天;C5:覆盆子;C6:桂枝。经前期纳入方剂96首中共涉及103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796次,其中常用药物为:当归、川芎、白术、怀牛膝、香附、川楝子、菟丝子、益母草、皂角刺、郁金等。药物关联分析中,得出药对频率较高的有川芎-当归、怀牛膝-当归、香附-当归、川楝子-当归、益母草-当归等。聚类分析得到了6类药物组合:C1:怀牛膝、当归、川芎;C2:黄芪;C3:陈皮、茯苓、香附、川楝子;C4:郁金、益母草、红花、桃仁;C5:月季花、皂角刺、路路通、王不留行;C6:白术、太子参、菟丝子、杜仲。5.对281首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得到温性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平性次之;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物所属脏腑经络为肾、肝、脾经。结论姜惠中教授分期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谨守病机,将补肾贯穿始终,疏肝、健脾兼用,再配上燥湿化痰、活血祛瘀之法,标本兼治,治病求本。分期遣方用药灵活,擅长药物的联合使用。将姜惠中教授治疗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对名老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用药思路。
夏婷[5](2019)在《导师陈莹教授治疗气虚血瘀证崩漏的经验总结》文中提出目的:导师陈莹教授从事妇科临床工作30余载,总结前人治疗理念与多年临床经验相结合,对气虚血瘀证崩漏的治疗具有独到之处。跟师出诊三年中,收集并整理归纳了导师治疗崩漏的临床病例,并对导师治疗本病的经验做以总结。通过临床观察45例气虚血瘀证的崩漏患者,分析近期止血疗效及一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和调经疗效,验证导师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可推广于临床并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通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气虚血瘀证崩漏的患者45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观察近期止血疗效及一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变和调经疗效。结果:1.近期止血疗效:45例,痊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45例,脱落5例,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为19.08±6.98,治疗后为6.68±5.34,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经秩和检验,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3.调经疗效:45例,脱落5例,痊愈9例,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0%。4.4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1.导师认为气虚血瘀证崩漏的患者临床最为常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崩漏是以“气虚为本,瘀血为标”的虚实夹杂之证。2.出血期善用通因通用反治法以塞其流,使用活血化瘀药祛除体内之瘀,再服用益气固冲汤塞流澄源并用。血止后导师通过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补肾健脾,养血调经之法来复旧固本,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导师常嘱患者在用药的同时也应注意调理情绪,作息规律,防止崩漏复发。3.临床观察中证明导师的治疗方法对于气虚血瘀证的崩漏患者在止血和调经方面,以及全身症状的改善均有显着的疗效,此法安全可靠,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崩漏的优势,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丁占文[6](2019)在《仲景方治疗妇人崩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图书馆、知网等途径,查找现代相关研究,以案例真实可靠、论理翔实可信为依据进行归纳整理,以宋本《伤寒杂病论》原着为底本,以整理方证为主线,搜索兼证为辅线,找到整理后的每个症状各自涉及的相关条文。根据病机中有关对妇人崩漏有良好治疗效果的仲景方,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从中找出针对治疗妇人崩漏病机的条文及对应方剂,再结合历代医家对其条文总结注释和在临床中使用经方治疗妇人崩漏的经验思路,从脾虚、肾虚、血热、血瘀四个方面研究经方在其治疗中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探索仲景方治疗妇人崩漏的机理,为临床在治疗崩漏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上,给予实际操作提供规律,以扩大医者临证治病遣方的思路,望能为在临床中治疗妇人崩漏提供选择。
吉兰芳[7](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女性,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青春期少女天癸初至,肾气未充,肝失濡养;而绝经过渡期妇女天癸将绝,肾精亏虚,肝失调达,故易形成肝肾阴虚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经血非时而下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烦躁易怒、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舌红、苔少,脉弦细数。目前西医治疗以性激素为主,但雌孕激素副作用大、依赖性强且病情容易反复,而二至丸为补肝益肾,滋阴止血之方,对多种肝肾阴虚证型的出血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近来网络药理学渐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在阐述药物治疗作用机制中显示出独特优势。本研究将结合文献综述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目的]基于文献综述二至丸的临床应用及其补肾滋阴的物质基础研究概况,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主要活性化合物,预测其作用于疾病的关键靶点及参与的信号通路,建立“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网络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和文献挖掘,对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在TCMSP平台根据ADME方法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IL≥0.18)为条件筛选,结合文献挖掘筛选出女贞子和墨旱莲中符合条件的候选化合物,通过ctd、Uniprot、HIT等数据库进行成分靶点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出肝肾阴虚证崩漏疾病相关的靶点,去除非人源靶点后,利用Venny软件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将筛选出的交集靶点在STRING平台上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导入Cytoscape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再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以便获得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再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成分-靶点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合TCMSP筛选结果和文献挖掘发现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酚等10个化合物,根据多个数据库联合检索发现筛选出二至丸作用于肝肾阴虚型崩漏的92个关键靶点,如STAT3、IL-6、TNF和IL-4等,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孕激素介导的卵泡成熟通路等29条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血管功能、神经-内分泌、糖脂代谢以及炎症和免疫这4个方面,协同产生止血、调节激素水平、免疫调节等作用。
刘颖,岳明明,闫晓晴[8](2019)在《围绝经期崩漏中医治疗概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的研究近况。方法查阅古籍和对近10余年临床文献检索。结果发现从中医角度来说,对于围绝经期崩漏,在治疗的过程中近年来有研究认为,选择采用中医治疗包括:名方、自拟方、辨证治疗、分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其他治疗等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对于围绝经期崩漏在中医治疗的过程当中也有多种方法。结论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崩漏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马丽[9](2018)在《国医大师班秀文辨治月经不调学术思想与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以国医大师班秀文辨治月经不调的938例有效医案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其辨治月经不调的学术思想与证治规律,以期进一步指导中医妇科临床实践,同时将班氏宝贵经验不断传承与发扬,造福广大月经病患者。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对938例班氏辨治月经不调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开展理论、临床、数理相结合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证治规律研究。结果:1、月经不调的历史演变历经五个时期。秦汉时期为妇科学理论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基本形成对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对月经不调的认识有了初步记载。晋唐时期月经不调出现了单独区分。宋金元时期对月经不调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涉及病名、病机、治则等各个方面,为学术争鸣时期。明清时期对月经不调理论、辨证、治则、治法、方药的认识更加完善与融会贯通。到了现代,中医对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认识不断深入、且治则治法呈现多样性。2、班氏辨治月经不调学术经验文献研究结果:班氏辨治月经不调,注重调补肝肾,从肾治经;从肝论治,尤重疏肝柔肝;从奇经论治,注重奇经与肝肾的密切关系;健脾充源,注重调理气血;善用活用经方,用药平和精专顾脾胃,善用花类药;注重壮医药物的推广使用。3、班氏辨治月经不调证治规律研究结果:病因:班氏认为月经不调主要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病邪中六淫致病以寒、热、湿邪为主。内伤多为体质因素、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多产房劳等。其它还有妇科手术、药毒等致病因素。病机:班氏认为月经不调病机以虚、郁、瘀为主,其中虚尤以脾、肝、肾、气血虚居多,且常与痰、瘀相兼,表现为虚实、虚瘀、痰瘀等复杂性病机。郁的病机主要是肝郁、痰郁、湿郁以及与气、血相兼的病机。瘀的病机主要是气血瘀积、脏腑夹瘀等。此外还有热、痰湿、宫寒、肝脾脏腑不和等病机。治则治法:班氏常用的治则治法有疏肝柔肝、通络活络、健脾、养血、调理气机、清热、调经、化湿、养阴、壮腰、止带、化瘀等,结合文献研究包括调理脏腑的疏肝柔肝、疏肝清热、健脾柔肝、疏肝理血、滋肾养肝、温肾暖肝、温血化瘀之法与调理气血的滋水生血、活血化瘀等治法。分型论治:班氏认为月经不调主要分为血热证、血寒证、血虚证、气虚证、气郁证、血瘀证、痰湿证、脾虚证、肾虚证、肝肾亏虚证等证型。处方特点:班氏治疗月经不调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剂由高到低依次有补血剂、补阴剂、理气剂、理血剂、和解剂、祛湿剂、补气剂、祛痰剂等。补血剂以四物汤与圣愈汤为主;补阴剂以归芍地黄汤、地骨皮汤、二至丸与一贯煎为主;理气剂以金铃子散与柴胡疏肝散为主;理血剂以当归芍药散为主;和解剂以逍遥散与丹栀逍遥散为主;祛湿剂以附子汤、四妙散与二妙散为主;补气剂以补中益气汤、异功散与六君子汤为主;祛痰剂以三子汤为主;固涩剂班氏习惯用缩泉丸;解表剂使用最多的是桂枝汤。在全部方剂中,班氏使用最多的是四物汤,其次依次为金铃子散、当归芍药散、归芍地黄汤、逍遥散、圣愈汤、三子汤、附子汤、地骨皮汤、补中益气汤、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二至丸、缩泉丸等。用药规律:药类配伍:配伍补虚药以补气药、补血药为主。班氏常用的补气药有党参、淮山、白术、黄芪、大枣、太子参、扁豆。常用的补血药有当归、白芍、熟地、首乌、阿胶。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以活血调经药和活血止痛药为主,其中活血调经药主要有益母草、鸡血藤、丹参、牛膝、茺蔚子、泽兰、桃仁、王不留行、凌霄花、红花等;活血止痛药主要有川芎、延胡索、郁金、没药、姜黄、五灵脂等。常用的解表药有发散风寒的荆芥、桂枝、防风、苏叶等;发散风热的柴胡、薄荷、桑叶等。常用的利水渗湿药有利水消肿的茯苓、泽泻、薏苡仁等;利尿通淋的通草、车前子等,其中班氏使用茯苓与通草最为频繁。常用的理气药有香附、枳实、陈皮、川楝子、甘松等。常用的清热药有清热泻火的夏枯草、川栀子;清热燥湿药黄柏、黄芩;清热解毒的连翘、忍冬藤、马鞭草、马勃;清热凉血药牡丹皮、生地、赤芍、地骨皮等。常用的药对有:补血活血、健脾祛湿、补血利水、补气利水、活血补血止血、补血、补血补阳、疏肝解郁等(详见药对表)。常用的配伍组合有:补血、理气补血、理气健脾、化痰利尿、补血补阳、利水渗湿、行气利水、气血双补、气血双补兼补阳等(详见配伍表)。结论:1、从文献研究角度来看,班氏辨治月经不调主要着眼于气血,归根于脏腑,尤以肝、脾、肾为要。从数理研究角度来看,班氏辨治月经不调病机主要从虚、郁、瘀三个方面。其治则治法主要以疏肝柔肝、通络活络、健脾、养血、调理气机、清热、调经、化湿、养阴等为主。班氏用方以补血补阴为主,兼顾补气;同时重视调理气血,调和肝脾;此外还善用经方。其用药和缓,以气血为要,所用药物精专,顾护脾胃;调经止痛,班氏尤重理气疏肝。这些经验为我们临床辨治月经不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2、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与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证治规律,具有提炼病机理论和总结其治则治法与处方用药规律,研究其理法方药体系的作用,有利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弘扬。以班氏辨治月经不调医案所做的数据挖掘所呈现的数理规律,是对其辨治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深度挖掘与总结,为月经不调的中医诊治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认识与经验。3、在研究班氏学术思想与证治规律方面,运用数据挖掘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无论在内容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文献研究。说明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领域有其优势与发展空间,对中医临床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提供了范本,更加符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杨丹丹[10](2017)在《养阴固冲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围绝经期崩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养阴固冲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围绝经期崩漏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搜集符合阴虚血热型围绝经期崩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养阴固冲颗粒,对照组30例服用葆宫止血颗粒,连续服用10天。记录用药后止血效果、临床总疗效、中医证侯疗效、中医证状积分、子宫内膜变化、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钙含量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围绝经期崩漏均有效(组内比较,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组间比较,P<0.05);在止血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侯积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组间比较,P<0.05);在改善单证状方面,治疗组对手足心热、夜寐不宁、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方面更有优势(组间比较,P<0.05);在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提高血清钙含量方面,养阴固冲颗粒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养阴固冲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围绝经期崩漏有较好的疗效,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二、辨证治疗崩漏5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辨证治疗崩漏58例(论文提纲范文)
(1)李鸿娟主任自拟滋肾固冲汤治疗崩漏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2)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医证型及临床特征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及辨证研究 |
1.中医古籍对EC的认识 |
2.现代中医对EC辨证分型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子宫内膜癌的分类与诊断概述 |
1.EC的分类方法 |
2.EC的诊断方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医证型及临床特征的差异性研究 |
1 资料收集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2.3 临床分型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资料收集 |
3.2 数据录入 |
3.3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Ⅰ型和Ⅱ型EC临床特征 |
4.2 Ⅰ型和Ⅱ型EC中医证型 |
4.3 EC中医证型相关性 |
5 讨论 |
5.1 EC临床特征分析 |
5.2 中医证型分析 |
5.3 EC证型相关性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2.1 不足 |
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姜惠中教授治疗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信息的采集 |
2.2 数据录入 |
2.3 数据标准化 |
2.4 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结果 |
3.1.1 年龄分布情况 |
3.1.2 婚姻分布情况 |
3.2 中医疾病分布 |
3.3 中医证型分布 |
3.4 中药挖掘 |
3.4.1 行经期中药挖掘 |
3.4.2 经后期中药挖掘 |
3.4.3 经间期中药挖掘 |
3.4.4 经前期中药挖掘 |
4 讨论 |
4.1 立题依据 |
4.2 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 |
4.3 PCOS的分期治疗与用药 |
4.3.1 行经期的用药分析 |
4.3.2 经后期的用药分析 |
4.3.3 经间期的用药分析 |
4.3.4 经前期的用药分析 |
4.3.5 药物的四气五味与归经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科研学术、获奖情况 |
致谢 |
(5)导师陈莹教授治疗气虚血瘀证崩漏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古代医家对崩漏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崩漏的研究 |
3 导师对崩漏的认识及治疗特色 |
4 病例观察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仲景方治疗妇人崩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崩漏病因及证治文献探讨 |
中医对妇人崩漏的认识 |
第一.中医对崩漏的简单概括 |
第二.仲景对崩漏的认识 |
对治疗妇人崩漏15首仲景方之探索 |
1.从脾虚论治妇人崩漏 |
1.1 理中丸 |
1.2 小建中汤 |
1.3 桃花汤 |
1.4 旋覆花汤 |
1.5 小结 |
2.从瘀血论治妇人崩漏 |
2.1 桂枝茯苓丸 |
2.2 当归芍药散 |
2.3 温经汤 |
2.4 小结 |
3.从血热论治妇人崩漏 |
3.1 小柴胡汤 |
3.2 甘麦大枣汤 |
3.3 小结 |
4.从肾虚论治妇人崩漏 |
4.1 黄连阿胶汤 |
4.2 胶艾汤 |
4.3 当归四逆汤 |
4.4 真武汤 |
4.5 肾气丸 |
4.6 乌梅丸 |
4.7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崩漏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1 中医对崩漏的认识 |
1.1 病名及症状 |
1.2 病因病机 |
1.2.1 因虚致崩 |
1.2.2 血热致崩 |
1.2.3 血瘀致崩 |
2 治法方药 |
2.1 治则治法 |
2.2 理法方药 |
3 现代医学关于崩漏的认识 |
3.1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 |
3.2 异常子宫出血的西医治疗 |
4 小结 |
文献综述二 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
1 网络药理学概述 |
2 常用的数据库资源 |
3 常用的工具 |
4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4.1 预测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
4.2 解释方剂配伍规律 |
4.3 阐释病-证-方关联机制 |
4.4 指导中西药联用 |
4.5 揭示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 |
4.5.1 同病异治 |
4.5.2 异病同治 |
4.6 探究中药毒理 |
5 挑战、展望 |
文献综述三 二至丸临床应用及其补肾滋阴的物质基础研究概况 |
1 临床应用 |
1.1 妇科疾病 |
1.1.1 崩漏 |
1.1.2 经间期出血 |
1.1.3 绝经综合征 |
1.2 肾系疾病 |
1.3 血液系统疾病 |
1.4 皮肤疾病 |
1.5 肝脏疾病 |
1.6 其他疾病 |
2 药理研究 |
2.1 促凝止血 |
2.2 保肝降酶 |
2.3 调节生殖-内分泌-免疫机能 |
2.4 调节糖脂代谢 |
2.5 抗菌抗炎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引言 |
1 数据库和软件 |
2 数据处理方法 |
2.1 二至丸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
2.2 疾病对应基因查询 |
2.3 化合物靶点查询 |
2.4 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构建 |
2.5 潜在靶点相关的通路分析 |
2.6 网络构建与分析 |
2.7 构建二至丸止血通路图 |
2.8 分子对接 |
3 结果 |
3.1 二至丸活性成分的筛选 |
3.2 疾病-成分靶点 |
3.3 疾病-成分靶点筛选及靶点蛋白PPI网络构建 |
3.4 二至丸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的通路注释 |
3.5 KEGG信号通路分析 |
3.6 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
3.7 KEGG作用通路图 |
3.8 二至丸有效成分与VEGF分子对接 |
4 讨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围绝经期崩漏中医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围绝经期崩漏的中医发病机制分析 |
2 中医对于围绝经期崩漏进行治疗的概况分析 |
2.1 名方 |
2.2 自拟方 |
2.3 辨证治疗 |
2.4 分期治疗 |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6 针灸治疗 |
3 其他治疗 |
(9)国医大师班秀文辨治月经不调学术思想与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月经不调论治渊源流变 |
1.1 秦汉时期——妇科理论形成时期 |
1.2 晋唐时期——独立区分时期 |
1.3 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
1.4 明清时期——发展完善时期 |
1.5 现代月经不调研究概况 |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2.1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 |
2.2 病机理论 |
2.3 中药方剂 |
2.4 中医证候 |
2.5 针灸治疗 |
2.6 中医医案 |
第二部分 班秀文教授辨治月经不调学术经验文献研究 |
1 注重调补肝肾 |
1.1 从肾治经 |
1.2 从肝论治 |
1.3 从奇经论治 |
2 注重调理气血 |
2.1 治经必治血,理血不留瘀 |
2.2 治血必理气,疏肝经自调 |
3 注重健脾充源 |
4 处方用药特色 |
4.1 处方特色 |
4.2 用药特色 |
第三部分 班秀文教授月经不调医案的临床研究数据源 |
1 临床资料 |
1.1 医案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数据预处理 |
2.2 数据录入 |
2.3 数据挖掘处理方法 |
第四部分 班秀文教授辨治月经不调证治规律研究 |
1 班氏辨治月经不调数据挖掘研究 |
1.1 938 例医案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
1.2 月经先期数据研究结果与分析 |
1.3 月经后期数据研究结果与分析 |
1.4 月经先后无定期数据研究结果与分析 |
1.5 月经过多数据研究结果与分析 |
1.6 月经过少数据研究结果与分析 |
1.7 月经量多少不一数据研究结果与分析 |
1.8 经期延长数据研究结果与分析 |
2 班氏辨治月经不调证治规律探讨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则治法 |
2.3 处方特点 |
2.4 用药规律 |
3 客观评价挖掘结果和不足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B 班氏验案举隅 |
附录 C 个人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养阴固冲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围绝经期崩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1、西医诊断标准 |
2、中医诊断标准 |
3、证状量表评分标准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1、病例纳入标准 |
2、病例排除标准 |
3、脱落剔除病例标准 |
4、疾病的病情分级划分 |
二、研究资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一般资料分析 |
1、两组患者年龄对比(见表 1) |
2、两组患者的病程比较 |
3、两组患者病情分级比较 |
4、两组患者阴道流血的天数比较 |
5、两组患者阴道流血量比较 |
6、两组治疗前各项积分组间比较 |
三、研究方法 |
(一)治疗方法 |
(二)观察指标 |
1、疗效观察 |
2、安全性指标 |
(三)疗效评定标准 |
四、统计学处理 |
五、临床研究结果 |
(一)两组患者的止血疗效 |
(二)临床总疗效 |
(三)治疗前后证侯积分比较 |
(四)两组单独项积分的组内比较 |
1、对照组治疗前后单独项积分的比较 |
2、治疗组治疗前后单独项积分比较 |
(五)治疗后两组各项积分的组间比较 |
(六)检验指标 |
1、子宫内膜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 |
2、两组治疗前后PT和APTT的变化 |
3、两组血清钙含量比较 |
讨论 |
一、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一)中医病名溯源 |
(二)中医对崩漏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崩漏的认识及治疗 |
三、养阴固冲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围绝经期崩漏的依据 |
四、阴虚血热型崩漏的治法治则的探讨 |
五、养阴固冲颗粒的组成及方义 |
(一)中药组成及配伍 |
(二)各味中药功效 |
六、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七、疗效分析 |
(一)临床疗效分析 |
(二)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
(三)改善凝血功能 |
(四)未病先防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附件 |
四、辨证治疗崩漏5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李鸿娟主任自拟滋肾固冲汤治疗崩漏疗效分析[J]. 徐伟,秦雯英,李鸿娟. 内蒙古中医药, 2021(07)
- [2]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效果[J]. 呼延洁,马阿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6)
- [3]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医证型及临床特征差异性研究[D]. 陈慧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姜惠中教授治疗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规律[D]. 詹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导师陈莹教授治疗气虚血瘀证崩漏的经验总结[D]. 夏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仲景方治疗妇人崩漏的研究[D]. 丁占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作用机制研究[D]. 吉兰芳. 扬州大学, 2019(02)
- [8]围绝经期崩漏中医治疗概况[J]. 刘颖,岳明明,闫晓晴. 新疆中医药, 2019(01)
- [9]国医大师班秀文辨治月经不调学术思想与证治规律研究[D]. 马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
- [10]养阴固冲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围绝经期崩漏的临床研究[D]. 杨丹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