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郑梦杰[1](2021)在《新时代党建引领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研究 ——以太原市G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国有企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物质力量,也是重要的政治基础,其具有双重的属性。2016年10月,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1)。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以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目标和方向。随着时代变化、经济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推动企业生产发展,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之路。因而,如何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以促进企业发展这正是本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本文以G公司为例,通过实证调研提出有效对策,以期能够对G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一共通过五个部分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研究。其中第一部分就论文撰写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以及写作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第二部分阐述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G公司党建工作的现状。包括G公司概况和G公司党建工作实践。第四部分对G公司党建工作存在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从党组织建设与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融合不深、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嵌入性不强、党员队伍与经营队伍建设缺乏全局性、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根据前文问题总结,剖析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围绕党的政治建设与公司治理结构融合、党的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党的组织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融合等方面开展研究。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然选择。总之,国有企业的发展既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双核心”作用,确保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又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完善自身架构,发挥其文化和人才的内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的改革转型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不断壮大发展,从而为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注入不竭动力。
胡建国[2](2021)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一直是国有企业发展避不开的课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工人阶级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1978年开始,国企改革便进行探索式推进,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也围绕着改革进行相应的职能和作用的调整,但部分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也存在与企业改革不同步,甚至滞后的矛盾,使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职能和地位、权力和责任不能有效应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不能发挥最大作用,以助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党的组织建设质量的提升。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加大了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力度,其建设成果究竟怎样?该怎样继续进行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是国家和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对“国有企业”及“党的组织建设”概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用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组织建设理论、列宁党的组织建设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的组织建设理论对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梳理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历程的工作中,对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现实状况及取得成就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党的组织建设对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困境和矛盾成为了论文研究的主旨。在《国资报告》、《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等文献资料中认真查找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变化路径、国资改革和党建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获得了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职能变化的一手资料,进而分析出了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是党的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中梗阻等困境制约企业发展,得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结论。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定位不准、机制缺失、制度不严等成因,提出了以强化认识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以强化协调为解决党的组织建设中梗阻问题助力,以强化职责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纠错矫位的契机,以开拓创新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多样方式和手段,以保障投入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动力的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对策,在该课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后期研究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崔彤[3](2020)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文中认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大作用。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新时代的一系列新挑战,不断改进和优化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更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职工发展的多重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效:始终坚持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具备了相对成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积累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当然,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业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包括国有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国有企业自身改革发展中内部出现的新问题的挑战、新兴媒体广泛普及带来的挑战等。对标新时代的目标要求,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仍然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待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与时俱进的程度不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仍然比较传统与老套;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缺乏应有的力度。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急剧变革导致职工思想观念的快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脱离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导致吸引力不强和实际效果不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水准不能满足新时代需要。针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原因,必须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遇,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包括: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准则;坚定落实党的领导,以党建创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落实“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任职方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新机制;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完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基础;精准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
陈静[4](2020)在《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铜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8)指出各单位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怎样有效地融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并对内部审计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是当前乃至今后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的现实问题。首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演绎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领导核心地位的演进、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2018)和《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制度背景和理论依据,至此详细论述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依据;其次,结合现有文献和审计经验,详细研究了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路径,总结得出国有企业党组织主要是通过领导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领导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和思想教育,领导内部审计的战略规划和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四个方面。最后,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本文结合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及其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铜业党组织应加强对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及其沟通意识和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四个方面领导的优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国有企业党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领导依据和领导路径,可以丰富内部审计理论;其次,分析中国铜业目前党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领导现状以及如何加强中国铜业党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领导提供参考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邱铁鑫[5](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申哲[6](2019)在《烟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以S卷烟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进入了全面加强的新时代。烟草行业是国有企业,又属央企,实行专卖专营制度的30多年来,总的发展形势良好,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和提供了大量资金,在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烟草行业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肩负起行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优秀的企业文化为烟草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深入实践探索将党建优势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对于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视角,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烟草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以S卷烟厂为例,介绍了该烟草企业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两者结合推进情况。笔者经过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在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经过深入分析原因,提出以企业文化建设助推党建工作提升的思路和措施,从理念引领、制度融入、行为导向、形象塑造四个方面入手,通过理念引领,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加强党性教育、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提升党建工作的凝聚力;通过制度融入,推动企业文化融入思想准则、融入管理制度、融入技术标准,提升党建工作的约束力;通过行为导向,企业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开展组织生活与传播企业文化结合,提升党建工作的激励力;通过形象塑造,实施“作风建设优化工程”、实施“基层党建升级工程”、实施“服务效能提质工程”,提升党建工作的辐射力。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党建工作各个方面,推动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
王琦[7](2019)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共十九大对其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上述部署与安排,落实相应的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改革等。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公益类事业单位承载着社会公共服务输出的重要职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加快推进并积极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干部的选任是其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改革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选任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干部队伍,是推动新时代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队伍实现专业化建设,保障公益类事业单位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样性、多元化需求的一个前提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因此,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研究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变迁,大致经历初创时期、探索时期、改革时期、新时代四个阶段,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改革,至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结束了没有体现中国事业单位特点、彰显人才成长规律的选任政策法规体系的历史,填补了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空白,为新时代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冷静地观察与分析,还应充分认识到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尚未成熟,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诸如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化不足,体现在干部选任制度体系尚不完备、干部选任制度缺乏配套政策;干部选任过程中民主化程度有限、群众参与欠缺;领导干部选任法制化缺乏法律支撑、干部选任过程具有照顾现象;领导干部选任科学化不够,选任标准不明、考核标准缺乏、选任方式单一、人岗不相适等问题。为了解决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国家治理力现代化的理论视角下,基于案例剖析,具体分析影响因素,从过程、目标、功能三个层面提出优化路径,力图构建新时代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策略,为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提出政策议,设计可行性强的操作方案。依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导向和问题指引,上述阐释构成本文研究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问题意识,并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进一步推进相应的研究进程: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关系,提出新时代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其次,在梳理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历程基础上,过对比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社会组织领导人员选任制的不同特点,分析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独特之处。通过定位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及其领导干部的角色与功能,推导出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导干部选任制度的结构、功能及属性。再次,结合本人所从事的组织人事工作实践,基于案例剖析,定性分析影响因素,探析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为切入点,提出实施分层分类的差别化制度系统调适路径,并从过程、目标、功能三个层面,实现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协调化、高效化、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深化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有效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综上所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需要落实在政府部门及其附属机构的各种积极变革。其中,在公益类事业单位相关改革中,作为核心程的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变革与积极发展等具有重要且不可忽视的意义。对此,本文的研究意在通过对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梳理、分析与评价,将这一选任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联以明确,进而落实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推动。
贺璇[8](2019)在《软实力视角下国企党建工作效益探析》文中指出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国有企业党建作为国企发展的“上层建筑”也就显得日趋重要。但少部分人认为国企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冲突,在给国企带来繁重事务的同时却没有增强企业效益与竞争优势,这种观念是与国企发展形势相违背的。因此如何认识国企党建是为国企发展提供“软实力”的核心力量,其工作效益又如何在国企发展和改革中充分体现,这将是本文所要探析的主要问题。本文深度剖析软实力视角下的国企党建工作效益,并为在新时代下国企党建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经营、如何协助国企改革与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体制、如何充分将国企党建的“软实力”转变为国企发展的“硬实力”,提出笔者的几点思考。本文运用党建学科和经济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探析,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梳理了“软实力”的定义等、国企党建工作效益的衡量指标与体系以及相关研究文献,阐明了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与创新。第二部分是本文通过一系列文献研究对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九大以来对我国国企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总结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为后文提供历史性的依据。第三部分是在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国企党建作为企业增进软实力的有效手段与作用机制;再以首创股份公司为微观实例,利用其2016-2018年11个下属单位党建评价指标作为党建衡量标准,对其进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并从六个维度来展开对国企党建工作效益的定量与微观个案分析,从而得出首创股份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作用关系;进一步分析国企党建妨碍其企业软实力增进的具体方面。最后一部分则是笔者从软实力视角下,对如何提升国企党建工作效益的几点思考。
赵华灵[9](2019)在《关于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工作的几点思考》文中指出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就是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才能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强调了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被强化,制度建设被完善,纪律要求被加强,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鲍明圆[10](2019)在《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佛山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混合所有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5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科学确定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管理模式"。
二、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党建引领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研究 ——以太原市G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国企与党建的内涵 |
2.1.1 国有企业 |
2.1.2 党的建设 |
2.1.3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
2.2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建设论述 |
2.2.2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企党的建设论述 |
第三章 太原市G公司党建引领经营工作现状 |
3.1 太原市G公司概况 |
3.2 太原市G公司党建工作实践 |
3.2.1 党组织基本情况 |
3.2.2 党的思想建设情况 |
3.2.3 党员队伍与经营人才建设情况 |
3.2.4 党建引领经营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情况 |
第四章 太原市G公司党建引领经营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太原市G公司党建引领经营工作存在问题 |
4.1.1 党组织建设与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融合不深 |
4.1.2 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嵌入性不强 |
4.1.3 党员队伍与经营队伍培养缺乏科学性 |
4.1.4 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 |
4.2 太原市G公司党建引领经营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新三会”与“老三会”衔接机制不完善 |
4.2.2 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意识 |
4.2.3 党建工作机制体制缺乏灵活性 |
第五章 新时代党建引领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路径选择 |
5.1 明确党组织在企业的领导核心地位,构建党领导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
5.2 找准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点,发挥党建文化效力 |
5.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双培养”模式 |
5.4 科学制定党务引领经营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理论渊源及现实依据 |
一、概念界定 |
(一)国有企业的概念界定 |
(二)党的组织建设的界定 |
二、理论渊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 |
(二)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 |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 |
三、现实依据 |
(一)国有企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诉求 |
(二)党的组织强化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的诉求 |
(三)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全局动员作用的诉求 |
(四)发挥国有企业党的组织独特优势的诉求 |
(五)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诉求 |
第二章 我国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历程 |
一、党的组织建设历程划分的依据 |
(一)以建设时间变迁为线索 |
(二)以职能演变为依据 |
二、党的组织建设历程的阶段划分 |
(一)政治领导职能建设阶段 |
(二)全面领导职能建设阶段 |
(三)保证和监督职能建设阶段 |
(四)政治核心职能建设阶段 |
(五)增强政治核心职能建设阶段 |
(六)双核心职能建设阶段 |
(七)全面领导职能恢复建设阶段 |
第三章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现实困境及成因 |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总体概况 |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现状 |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成就 |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现实困境 |
(一)对党的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
(二)党的组织中存在一定的中梗阻问题 |
(三)党的组织中职责不明确 |
(四)党的组织建设方式和形式单一 |
(五)党的组织建设要素投入不足 |
三、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现实困境的成因 |
(一)组织的职能定位不准 |
(二)缺失健全的体制机制 |
(三)干部选拔标准不合理 |
(四)监督管理制度不严格 |
(五)工作创新的活力不够 |
第四章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对策 |
一、强化认识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
(一)增强对党的组织建设的认识 |
(二)树立科学的党的组织建设理念 |
二、强化协调为解决党的组织建设中梗阻问题助力 |
(一)强化组织体系的建设 |
(二)加快组织能力的提升 |
三、强化职责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纠错矫位的契机 |
(一)明确各级党的组织工作职责 |
(二)明确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的职责 |
(三)明确党的组织与三会一层工作的职责 |
四、开拓创新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多样方式和手段 |
(一)创新多样化的党的组织建设方式 |
(二)创新多样化的党的组织建设手段 |
五、保障投入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动力 |
(一)增加财力投入 |
(二)增加人力投入 |
(三)增加组织生活时间投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报纸文章类 |
三、杂志期刊类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2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新挑战 |
2.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
2.2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
2.3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
2.4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
3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就和问题——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 |
3.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情况调研 |
3.2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成就 |
3.3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4 优化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
4.1 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准则 |
4.2 坚定落实党的领导以党建创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
4.3 落实“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任职方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新机制 |
4.4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完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 |
4.5 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
4.6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基础 |
4.7 精准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查问卷(企业职工卷) |
附录2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访谈提纲(企业职工)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铜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三、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
一、内部审计定义 |
二、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的文献综述 |
一、国有企业加强党组织的领导的依据 |
二、国有企业加强党组织领导的实现路径 |
第三节 党组织领导审计工作的文献综述 |
一、党组织对审计机关的领导 |
二、党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领导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依据分析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地位的概述 |
一、国有企业不断加强党组织领导的演进 |
二、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的要求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 |
一、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制度背景 |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法律、规章依据 |
一、审计署对内部审计做出的规定 |
二、地方和部门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规定 |
第四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意义 |
一、有利于内部审计履职尽责 |
二、有利于形成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合力 |
三、有利于深化审计成果的运用 |
第四章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路径研究 |
第一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一、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类型 |
二、直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 |
三、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职权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人员 |
一、领导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 |
二、领导内部审计人员思想教育 |
第三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战略规划 |
一、领导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宏观层面 |
二、领导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微观层面 |
第四节 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结果运用 |
一、实行重大成果汇报制度 |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
第五章 中国铜业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中国铜业及其内部审计简介 |
一、中国铜业简介 |
二、中国铜业内部审计简介 |
第二节 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现状 |
一、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二、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人员 |
三、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战略规划 |
四、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结果运用 |
第三节 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一、审计计划制定缺乏前瞻性 |
二、审计团队管理方法系统性不足 |
三、审计沟通意识不足 |
四、审计成果的应用不充分 |
第四节 中国铜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优化建议 |
一、加强对审计计划领导 |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团队领导 |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沟通意识领导 |
四、加强对内部审计成果应用领导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文化 |
3.1.2 铁路文化 |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
3.1.4 文化自信 |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6)烟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以S卷烟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研究 |
(二)关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
(三)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 |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总要求 |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具体要求 |
二、企业文化 |
(一)企业文化定义 |
(二)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 |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 |
三、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
(一)两者的有机统一 |
(二)两者的互构融合 |
第三章 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现状—以S卷烟厂为例 |
一、S卷烟厂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
(一)S卷烟厂党建工作现状 |
(二)S卷烟厂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
二、S卷烟厂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具体实践 |
(一)思想融合,凝聚全员共识 |
(二)制度融合,提高执行效率 |
(三)行为融合,转变纪律作风 |
(四)形象融合,践行责任担当 |
第四章 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薄 |
(二)缺乏制度约束 |
(三)部分党员知行脱节 |
(四)党风中的不良现象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对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 |
(二)方法载体缺乏创新 |
(三)党务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
(四)未形成党建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 |
第五章 烟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优化策略 |
一、理念引领,提升党建工作的凝聚力 |
(一)强化形势任务教育 |
(二)促进党性意识提升 |
(三)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 |
二、制度融入,提升党建工作的约束力 |
(一)融入思想准则 |
(二)融入管理制度 |
(三)融入技术标准 |
(四)融入具体措施 |
三、行为导向,提升党建工作的激励力 |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组织生活相结合 |
四、形象塑造,提升党建工作的辐射力 |
(一)实施“作风建设优化工程” |
(二)实施“基层党建升级工程” |
(三)实施“服务效能提质工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S卷烟厂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S卷烟厂党员访谈提纲 |
后记 |
(7)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二) 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 |
(三) 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 |
(四) 文献评述 |
三、论文的结构框架 |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 |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分析框架中的领导干部能力建设 |
第一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逻辑关联 |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
三、选任制度现代化在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
第二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公共服务领域的领导干部选任 |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公共服务现代化 |
二、公共服务现代化对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的要求 |
三、公共服务现代化对领导干部选任要求与传统选贤任能的区别 |
第三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 |
一、基础性要求 |
二、功能性要求 |
三、专业性要求 |
第二章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及其独特性研究 |
第一节 中国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概况 |
一、领导干部选任的基本概念 |
二、中国领导干部的选任模式 |
三、中国领导干部的选任程序 |
第二节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历程 |
一、初创时期: 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
二、探索时期: 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
三、改革时期: 积极探索,深化落实 |
四、“新时代”: 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
第三节 中国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横向比较与独特性研究 |
一、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概况及特征 |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任制度概况及特征 |
三、社会组织领导人员选任制度概况及特征 |
四、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独特性 |
第三章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案例分析:以M部为例 |
第一节 M部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总体情况 |
一、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 |
二、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情况 |
三、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特点 |
第二节 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 |
一、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情况 |
二、领导干部选任制度主要特征 |
三、领导干部选任具体方案介绍 |
第三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问题分析 |
一、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化不够完善 |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仟民主化不够充分 |
三、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法制化不够健全 |
四、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科学化不够到位 |
第四章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定性比较分析 |
第一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
一、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
二、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案例 |
三、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 |
四、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设计 |
第二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软件分析 |
一、寻找影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成效的充分条件 |
二、寻找影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成效的必要条件 |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思考讨论 |
一、研究结论: 影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成效的因素 |
二、思考讨论: 推动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启示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策略选择 |
第一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总体设计 |
一、总体思想: 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制度建设的导向 |
二、基本策略: 以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为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
三、操作方案: 实施分层分类的差别化制度系统调适路径 |
第二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过程向度 |
一、强化领导干部选任主体的法治观念 |
二、规范领导干部选任方式的法治依据 |
三、保障领导干部选任过程的法治程序 |
第三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目的向度 |
一、建构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商议机制 |
二、健全领导干部选任权力的配置体制 |
三、加强领导干部选任对象的责任意识 |
第四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功能向度 |
一、建立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民主化保障 |
二、构建领导干部选任措施法治化依托 |
三、实现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动态化调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成果 |
后记 |
(8)软实力视角下国企党建工作效益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软实力及其要素、特征 |
三、国企党建工作效益的衡量 |
四、相关文献综述 |
五、研究内容、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新中国国企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
一、国企党建的发展过程 |
二、我国国企党建的发展经验 |
第三章 软实力视角下国企党建工作效益的分析 |
一、增进软实力的国企党建工作 |
二、对首创股份公司党建工作的微观案例研究 |
三、妨碍软实力增进的不足方面 |
第四章 软实力视角下提升国企党建工作效益的思考 |
一、在提高认识中充分重视党建工作效益 |
二、重视党建工作的战略性规划 |
三、重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
四、提升党建部门的内部凝聚力 |
五、提升党建部门的目标执行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9)关于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调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
二、完善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工作的制度建设 |
三、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工作的纪律要求 |
(一) 规范制度建设 |
(二) 严格纪律执行 |
(三) 强化教育宣传 |
(10)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佛山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和“魂” |
(二)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
(三)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企业党建基础薄弱 |
(二)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存在差异 |
(三)工作机制和形式未能与企业的自身特点相适应 |
三、探索加强混合所有制党建工作的思路 |
(一)抓好组织建设,实行统一指导与分类实施相结合,打好党建工作的基础 |
(二)用好公司章程,以法治化促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党建工作的水平 |
(三)明晰角色定位,处理好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关系,强化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
(四)抓班子带队伍,以人为本、兵强马壮发挥优势,抓住党建工作的切入点 |
(五)注重贴合实际,灵活方式服务发展,强化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 |
四、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党建引领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研究 ——以太原市G公司为例[D]. 郑梦杰. 山西大学, 2021
- [2]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研究[D]. 胡建国.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D]. 崔彤.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4]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铜业为例[D]. 陈静.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5]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6]烟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以S卷烟厂为例[D]. 申哲. 河南大学, 2019(02)
- [7]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D]. 王琦. 吉林大学, 2019(03)
- [8]软实力视角下国企党建工作效益探析[D]. 贺璇.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9]关于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赵华灵.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2)
- [10]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佛山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例[J]. 鲍明圆. 现代国企研究,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