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膜真菌感染误诊11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1](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侯跃芳[2](2010)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孙永彪[3](2002)在《角膜真菌感染误诊11例分析》文中指出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4](1999)在《《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戴馨萱[5](2021)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对行板层角膜移植患者的病因及术前眼部情况与并发症的关系、术后视力及角膜植片透明率、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进行分析。并探究角膜基质透镜及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作为角膜移植材料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变的可行性,研究其确切疗效、远期效果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对自2014年7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行板层角膜移植术且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的50例患者(50眼)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病变均未累及角膜全层,其中诊断为感染性角膜溃疡共计29例29只眼(真菌感染12只眼,细菌感染11只眼,病毒感染5只眼,真菌合并病毒混合感染1只眼),蚕食性角膜溃疡4眼,边缘性角膜变性6眼,角膜扩张症1眼,角膜皮样瘤6眼,假性胬肉2眼,复发性胬肉1眼,角膜热烧伤1眼。对50例患者依据术前原发病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材料(新鲜角膜、甘油保存角膜、角膜基质透镜、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或者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羊膜移植术。其中,行板层角膜移植术29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羊膜移植术2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行裂隙灯检查,眼前段照相或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眼科辅助检查,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植片透明度的情况,移植片排斥反应、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植片溶解、角膜植片感染、早期角膜缝线松弛等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并从性别、年龄、患眼眼别、术前诊断、植片直径、植片位置等因素对视力改善、植片透明度、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全部恢复眼前段正常解剖结构,重建眼表,改善外观,并保存部分有用视力。1.本组病例中,因各种角膜疾病行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患者共50例(50眼,其中男性35眼,女性15眼)。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48.44±19.976岁。其中以50-70岁之间患者居多。本组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病例显示,术前最常见的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感染性角膜溃疡(29眼,其中真菌性角膜溃疡12眼,细菌性角膜溃疡11眼,病毒性角膜炎5眼,真菌合并病毒混合感染1只眼)。2.本组病例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提高34眼,占68.00%,视力不变者16眼,占32.00%。术前盲眼共16眼,术后复明10眼,脱盲率(复明率)为62.5%。术前、术后视力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本组病例50眼术后3个月植片透明35眼,植片半透明15眼,总透明率100.00%。术后出现并发症15眼中植片透明7眼(占46.67%),未出现并发症35眼中植片透明28眼(占80.00%),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0),并发症的发生是植片透明度的影响因素。4.本组病例患者术后有3眼出现排斥反应,排斥反应率为6.00%。经过全身及局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局部点眼等治疗后均能得到有效控制。5.本组病例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有10例出现角膜新生血管,2例角膜植片溶解,4例角膜植片感染,5例早期角膜缝线松弛,2例术后浅前房,1例角膜植片与植床层间积血,经相应对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结论:1.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病变未累及角膜全层的感染性角膜溃疡、蚕食性角膜溃疡、边缘性角膜变性、角膜皮样瘤、假性胬肉、复发性胬肉及角膜热烧伤等角膜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2.角膜基质透镜及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作为新型供体材料,应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可有效控制角膜病变进展,且能缓解角膜供体匮乏的情况。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用于治疗未侵及角膜全层的感染性角膜溃疡安全有效。3.术后应密切观察并发症,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引起的严重后果,提高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
王敬亭,边江,王欣,史伟云,李素霞[6](2019)在《糖皮质激素对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在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之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视力预后及治疗方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11例(211眼),其中36例(36眼)在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之前的治疗中有明确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作为激素组,175例(175眼)在治疗过程中从未使用过激素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检查结果、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和治愈后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组发病时间为(14.5±10.1)d,明显短于对照组[(20.6±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7,P=0.008)。激素组病灶大小为(6.3±2.4)mm,明显大于对照组[(4.8±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3,P<0.001)。激素组角膜刮片阳性率为97.2%,对照组阳性率为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3,P=0.201)。激素组有1例(2.8%)为药物治愈,明显低于对照组[34例(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14);激素组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22例(61.1%),明显高于对照组[55例(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1,P=0.001)。激素组中(BCVA)低于0.3的患者32例(88.9%),明显高于对照组[110例(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4,P=0.002)。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损范围增大,抗真菌药物治愈率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率高,预后不佳。
李文娟[7](2019)在《外耳道真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TLR2和TLR4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外耳道真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以及病理分析目的:建立模拟人外耳道真菌病的外耳道真菌病动物模型,观察外耳道真菌病动物模型中疾病的自然病程及临床特征变化,在外耳道真菌感染的不同阶段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期其他外耳道真菌病研究建立一定基础。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免疫抑制实验组、普通实验组、对照组3组,每组12只。免疫抑制组在实验开始前给予免疫抑制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0mg/kg),连续注射3天。用磨砂棍搔刮大鼠双侧外耳道至稍红,免疫抑制组及普通实验组大鼠双侧外耳道均滴入浓度为1.0*10^8CFU/ml的烟曲霉菌菌丝悬液50ul,同时对照组双侧大鼠外耳道滴入生理盐水50ul,每日应用电耳镜对大鼠进行观察,隔天按照大鼠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分别在实验进行过程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从3组中随机抽取大鼠取外耳道组织并进行组织病理观察描述。全部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具体分析及处理。结果:对3组临床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抑制组和普通实验组的临床评分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抑制组临床评分平均分高于普通实验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时期的临床评分进行分析,免疫抑制组、普通实验组在实验第14天左右临床评分呈现明显升高情况,随后呈现下降趋势;HE染色切片分析表明外耳道真菌病建模大鼠的外耳道皮肤表现为复层鳞状上皮增生,伴有表面的角化过度,部分区域可见延伸的上皮角,表皮下毛细血管有增生和扩张,部分可见炎症细胞的浸润。结论:1.通过砂纸搔刮、真菌悬液滴耳可在免疫抑制大鼠及普通大鼠中成功建立外耳道真菌病大鼠模型。2.外耳道真菌病病程呈现先加重后减轻的变化趋势,感染在病程2周左右最重,在第3周可有明显好转,呈现一定程度的自愈倾向。第二部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外耳道真菌模型蜡块中TLR2、TLR4的表达目的:通过观察在外耳道真菌病动物模型的不同分组、病程中TLR2、TLR4的分布、表达情况,讨论两者在外耳道真菌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期对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免疫抑制组、普通实验组及对照组的wistar大鼠在实验过程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从3组中随机抽取的大鼠取外耳道组织通过IHC方法对外耳道TLR2、TLR4表达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等级评价并将结果转化为AOD值,对TLR2、TLR4的等级资料及AOD值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具体分析及处理。结果:通过观察免疫组化切片,发现TLR2、TLR4主要在外耳道皮肤的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及基底层的胞质、胞膜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棘细胞层最为明显;建模组即免疫抑制组及普通实验组TLR2、TLR4阳性表达率为100%,(p<0.01)对照组阳性率约为50%,且主要集中在实验早期;建模组TLR2、TLR4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3组AOD值进行分析,免疫抑制组和普通实验组的TLR2及TLR4的AOD值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抑制组TLR2及TLR4的AOD值平均值与普通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模组中,TLR4的表达强度与TLR2的表达强度有显着相关性(p<0.01)。结论:1.在外耳道真菌病动物模型中建模大鼠TLR2、TLR4的表达显着升高,主要在外耳道皮肤的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及基底层的胞质、胞膜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棘细胞层最为明显。2.在外耳道真菌病动物模型中建模大鼠TLR2、TLR4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外耳道真菌病的炎症进展基本一致。这表明TLR2、TLR4参与了外耳道真菌病的发病过程。3.外耳道真菌病大鼠模型中TLR4表达强于TLR2的表达。
张小娟,曹楠珏,强薇,陈晓隆[8](2016)在《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分析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01-01/2016-01-01于我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RRD的患者47例47眼,并于我院行巩膜外加压术,玻璃体切除(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硅油填充术,或玻璃体腔注气术,回顾分析术后6mo内患者的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裂孔闭合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6mo时行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视力提高者24眼(71%);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的患者视力提高8眼(73%)。统计学检验可见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尤其PPV联合硅油填充,但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患者视力在本研究中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无明显意义。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术后高眼压及复视等术后并发症较其他术式更多。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对术者临床经验及手术要求极高,需要术者根据视网膜裂孔的大小、位置及视网膜脱离范围选择不同的术式,及时恰当处理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患者术后裂孔最大程度的闭合、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角膜真菌感染误诊11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角膜真菌感染误诊1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角膜真菌感染误诊1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误诊原因 |
2 讨论 |
(5)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板层角膜移植术 |
2.1.1 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分类 |
2.1.2 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方法 |
2.1.3 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供体材料 |
2.1.4 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羊膜移植术 |
2.2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 |
2.2.1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制备 |
2.2.2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组织及生物学特性 |
2.2.3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免疫学 |
2.2.4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适应症 |
2.2.5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临床应用 |
2.2.6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
2.3 角膜基质透镜 |
2.3.1 角膜基质透镜的获取方法 |
2.3.2 角膜基质透镜的细胞生物学 |
2.3.3 角膜基质透镜的免疫学 |
2.3.4 角膜基质透镜的生物力学特点 |
2.3.5 角膜基质透镜的临床应用 |
第3章 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3.2.1 纳入标准 |
3.2.2 排除标准 |
3.3 材料来源 |
3.4 手术方法与步骤 |
3.5 术后处理及用药 |
3.5.1 术后处理 |
3.5.2 术后用药 |
3.6 随访和观察指标 |
3.7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4.2 患者的术前原发病情况 |
4.3 板层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及植片情况 |
4.4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视力 |
4.5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透明度 |
4.6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
第5章 讨论 |
5.1 板层角膜移植术适应症的讨论 |
5.1.1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讨论 |
5.1.2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的讨论 |
5.1.3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的讨论 |
5.1.4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的讨论 |
5.1.5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假性胬肉及复发性胬肉的讨论 |
5.1.6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热烧伤的讨论 |
5.2 板层角膜移植术疗效评价及手术要点 |
5.2.1 板层角膜移植术疗效评价 |
5.2.2 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的讨论 |
5.3 术中并发症 |
5.4 术后并发症 |
5.4.1 角膜植片水肿 |
5.4.2 角膜植片植床层间积血 |
5.4.3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
5.4.4 角膜新生血管 |
5.4.5 角膜植片溶解 |
5.4.6 缝线松脱 |
5.4.7 角膜植片感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外耳道真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TLR2和TLR4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外耳道真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以及病理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
1.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1.1.3 实验动物 |
1.1.4 真菌菌种 |
1.2 实验方法 |
1.2.1 制备真菌 |
1.2.2 实验前准备 |
1.2.3 制备模型过程 |
1.2.3 观察 |
1.2.4 取材 |
1.2.5 制备切片并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1.2.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动物模型 |
2.2 HE染色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外耳道真菌模型蜡块中TLR2、TLR4的表达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对象 |
1.1.2 实验仪器 |
1.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
1.2 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 |
1.3 结果的观察与判读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TLR2的分布和表达 |
2.2 TLR4的分布和表达 |
2.3 TLR2和TLR4表达之间的关系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外耳道真菌病和真菌动物模型及TLR2和TLR4的表达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8)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检查方法 |
1.2.2 手术方法 |
1.2.3 评估指标 |
2 结果 |
2.1 BCVA |
2.2 眼压 |
2.3 黄斑及视网膜裂孔闭合 |
2.4 视网膜复位情况 |
2.5 术后并发症 |
3 讨论 |
四、角膜真菌感染误诊11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
- [2]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J]. 侯跃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12)
- [3]角膜真菌感染误诊11例分析[J]. 孙永彪.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06)
- [4]《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J].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 重庆医学, 1999(06)
- [5]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D]. 戴馨萱. 吉林大学, 2021(01)
- [6]糖皮质激素对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影响[J]. 王敬亭,边江,王欣,史伟云,李素霞.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06)
- [7]外耳道真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TLR2和TLR4的表达[D]. 李文娟. 青岛大学, 2019(02)
- [8]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 张小娟,曹楠珏,强薇,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2016(11)